文档详情

BIM建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90KB
约5页
文档ID:215312636
BIM建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_第1页
1/5

BIM建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潘俊武 蒋蓓摘 要:针对现阶段《BIM建模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将BIM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以学生为中心,紧贴岗位实际要求和考证内容进行教学模块的重组设计;开展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探索线上线下互动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关键词:BIM建模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考核评价:G712:A:1003-9082(2020)05-0-01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建筑业现代化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土建类高职院校当前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点内容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开启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为教育部首批“1+X”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并成功入选建筑信息模型制作与应用专业领域立项建设单位近年来,学院始终致力于BIM技术的研究和教学,是国内最早进行BIM教学实践的高职院校之一。

《BIM建模技术》是BIM系列课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备模型的建立方法,具备碰撞检查能力,和BIM模型4D/5D施工应用的基本能力此课程在BIM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也是BIM证书初级、中级考核的必修课一、《BIM建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现状(或存在的问题)目前我院建工技术专业(BIM方向)开设的《BIM建模技术》分为《BIM建模技术Ⅰ》(第3学期讲授)和《BIM建模技术Ⅱ》(第4学期讲授)两个学期《BIM建模技术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土建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族的建立方法《BIM建模技术Ⅱ》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体量和设备模型的建立方法,具备碰撞检查的基本能力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由于證书考核内容与实际项目建模内容重合度不大,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中重视学生工程建模能力的培养,对BIM考证能力训练不足2.教学内容受图纸限制,图纸未涉及的内容,学生接触不到,缺乏知识的系统化、全面化3.自主学习条件欠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须有大量时间在课后完成训练任务在自主练习中,遇到问题,缺乏正确引导,往往使学生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

4.考核评价标准不健全,考核方式欠妥由于所有学生都用同一套图纸建模,学生抄袭拷贝现象较为严重,教师无法把控成绩评价二、教学改革措施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三方面入手进行了教学改革1.教学内容重组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建筑模型建立、结构模型建立、设备模型建立、族(包括体量)建立、模型应用(包括碰撞检查、管线综合)、综合训练六个模块,其中建筑模型建立、结构模型建立、族(包括体量)建立和、综合训练模块在《BIM建模技术Ⅰ》课程中讲授,设备模型建立、模型应用(包括碰撞检查、管线综合)模块在《BIM建模技术Ⅱ》中讲授此外,再根据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的考核要求,增加训练题库结合企业需求,精选教学内容,以中等难度的真实工程施工图为案例,全面系统地介绍建模的概念与分类操作依托教材,紧贴岗位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和设计,使学生逐步完成建筑模型的建立、结构模型的建立、设备模型的建立根据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初级要求,在《BIM建模技术Ⅰ》课程中融入族(包括体量)的教学内容在族模块教学中,增设复杂参数族、体量等BIM证书考核要求,在综合训练模块中查漏补缺,系统训练学生的综合建模能力,使学生在学完《BIM建模技术Ⅰ》课程后,具备BIM职业技能等级初级操作能力的要求。

在《BIM建模技术Ⅱ》课程中,根据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设备要求,讲授设备建模模块和模型应用模块,增设复杂设备族的建立,使学生在完成《BIM建模技术Ⅱ》课程的学习后,掌握BIM职业技能等级建筑设备中级证书的操作能力要求2.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利用网络自学,教师事先做好课件和微课视频上传网络,学生通过网络视频实现课前预习、事后复习,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采用以学为主的参与式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分层分类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分组合作训练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一套真实项目的施工图为案例,学生的课前网络学习、课中以及课后的训练都以小组形式来共同完成由于期末总评分与小组成绩关联,因此能够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而这种协作,正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弱,对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和领悟因此,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教师以具体的建模实例展示知识点,由学生操作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并通过漫游动画等模拟真实工程情境现场,增加学习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同时,线上线下的学习方法,和小组合作方式,也在一段程度上改善了学生自主学习带来的困惑。

3.考核评价开展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考核和过程考核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基于平时出勤率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比如参与头脑风暴、讨论等得分,以及学生对土建建模、设备建模、碰撞分析等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对题库训练的完成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情况期末考核由教师统一出卷或者以大作业形式来完成通过该方式尽量使考核与评价的结果客观公正,这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牵制和制约结语当前,BIM应用正处于“攀升期”,建筑业面临BIM人才短缺的急迫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基层 BIM 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用最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培养我们的学生,使之掌握BIM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和BIM模型基本应用技能 ,成为具有顶岗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1]吴昆.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13-16.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