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酒俗与酒礼.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65KB
约3页
文档ID:281781675
酒俗与酒礼._第1页
1/3

酒俗与酒礼. 酒俗与酒礼 酒俗和酒礼,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内容酒俗是和酒的发明同时产生的,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过“酒人”和“酒正”一类的人,专门在日常生活和交际场所,负责理酒和分配酒.汉代以后,国家开始设置酒官,专门管理酒业和科税等业务这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酒类管理和专卖机构,它们除经销酒类商品外,还起着协调生产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作用 酒俗在民间的传承,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多种功能首先在酒的制作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酿造方法和传统的饮酒习俗.中国云南的傈僳族喜欢制作和饮用米酒.每年到了秋收季节,家家户户都做好酿酒的准备造酒原料一般是玉米、高粱、稗子等,其中以稗子酒为最好酿酒方法是:先将用来造酒的粮食格碎,并加以蒸煮,然后投入酒药,罐装封存,数十天后,即可启封冲饮饮酒时,先将铁锅置于火塘之上,倒入事先兑好的温水,然后用木勺把罐里的酒糟舀入锅内,同温水搅拌,片刻之后,尝一尝,如味道和温度均可,就将水酒舀出过滤,盛入精制的竹木小酒杯中,供人品尝这种自制的水酒,度数不高,味道甘淳,饮用起来特别爽口在傈僳族生活中,如遇贵客来临或喜庆节日,常借酒对歌,并以舞蹈助兴,有时一饮数日不散。

有些地区,每当贵客来临时,还有饮“双人酒”的习俗即主人斟一碗酒,然后主客各伸出一只手,捧起酒碗,同时喝下这碗酒,表示两人亲密无间,情同手足.过去在签订盟约和结拜兄弟时,也使用这种最高礼节,这表现出傈僳族淳朴、豪放的民族性格佤族也喜欢自制自饮水酒,佤语称为“布来”在喜庆节日里,“水酒是不可缺少的佳品,饮酒时,先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开杯,然后你一杯,我一杯的对饮,酒席上谈笑风生,还可引吭高歌,以示团结和兴旺.新疆哈萨克族牧民最喜欢饮用“马奶酒”这是一种由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酒,表面上看,虽和羊奶、牛奶无多大差别,但它有一股浓烈、醇厚的香味.每年的六月至九月,是哈萨克族牧人制作马奶酒的季节妇女们把刚刚挤来的马奶,倒入木桶和皮桶里,再用一种特制的工具在桶里上下搅动,使马奶提高温度,迅速发酵马奶酒不像葡萄酒那样甘甜,也不像其他烧酒那样辛辣,而是有着一种独特醇厚的香味这种酒千万不能猛饮,否则很容易招醉传说巩奶斯草原上有一位牧民,曾和牧主打赌,要喝下15公斤马奶酒.牧民从上午一直喝到深夜,一滴不剩于是这位牧民的美名传遍整个草原这是说,马奶酒虽是低度酒;品饮时却要慢慢来 酒俗在民间传承中,都含有自身的美学意义。

大型的祭祀活动中,用酒酬神,寄托了祭祀者美好的愿望和崇高的感情.在政治和军事生活中,常以喝血酒的方式结成联盟喜庆节日饮酒,增加欢乐气氛酒进入社交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同样表现出对美的追求因为每一种酒俗,它的创造都含有某种象征意义彝族有一句谚语说:“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彝家“有酒便是宴”,饮酒不用菜,不分场合地点,不论生人和熟人,只要席地一坐,围成一圈,端起酒杯,就可依次轮流而饮,民间戏称“转转酒”这种饮转转酒的习俗,彝族民间还流传着一则优美的传说传说,在一座大山里,住着汉族、藏族、彝族三个民族,他们和睦相处,情同手足,于是结拜成三兄弟.汉族是大哥,藏族是二哥,彝族是么弟有一年幺弟种的荞麦丰收,磨了许多荞麦请大哥和二哥吃当时因为煮的太多,没有吃完,第二天剩下的荞麦变成浓烈溢香的水兄弟三人都舍不得喝他们坐在火塘边,你推我让,从清早转到晚上也没喝完后来,来了一位名叫“觉撒斯惹”的幸福之神,使这种酒常喝常有.从此,每逢过年过节,彝族姑娘便抱着一坛酒,插上几支金竹秆和麦秆,在家门口的路边上等待,凡是过往行人,都要劝你饮上一口美酒甜不过彝家的秆秆酒,好不过彝家人的心”是路人共同的评价四川的羌族喜欢饮“咂酒”。

咂酒”以青棵、大麦做成,饮用时,向酒坛中注水,插细竹管吸食,男女老少轮流吸,吸完再添水,至味谈后食渣,民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