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丝路宝贝:唐代域官一袭圆领窄袖袍

q****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1KB
约4页
文档ID:178443517
丝路宝贝:唐代域官一袭圆领窄袖袍_第1页
1/4

丝路宝贝:唐代西域官一袭圆领窄袖袍-法律丝路宝贝:唐代西域官一袭圆领窄袖袍 文/曲媛媛 当今,中圆领T恤可谓T恤家族中出镜率最高的成员人们对小圆领的偏爱其实是一种传统因为,早在北朝至唐朝时期,西域居民就已经喜欢将衣服设计成圆领关于这个着装“嗜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一尊造型独特的雕塑可以证明 最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历史展厅展出了一尊造型独特的唐代彩绘泥塑雕像,这是它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其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时十分残损,身首分离,经过自治区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精心修复才使这尊1000多年前的雕塑恢复原貌 该俑头戴幞头,身着青色窄长袖圆领长袍,腰系带,盘坐于地表情自然,呈国字脸,大眼、大耳、高鼻,嘴唇紧闭,略带微笑该俑腰板挺直,略向前倾,右膝竖起,左腿盘坐,右手臂弯曲,臂肘着于右膝上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唐朝统一西州(今吐鲁番)之前(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吐鲁番居民的服装考古实物不多,而且都是些服装面料的残片但这尊雕塑却告诉我们,那时候,西域居民喜欢穿圆领长袍由于幞头、圆领袍、腰带和皮靴是唐代文官服装的几大要素,可以揣测这是一位官员。

唐代官吏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其颜色曾有规定: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为绯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而这尊泥塑男坐俑穿着的青色圆领袍,说明他是唐代八品、九品的低级官员 对于圆领袍的喜爱,并不只局限于西域地区唐代时,吐鲁番地区实行和内地一样的典章制度,服饰制度也随唐制,特别是文官服饰最为明显,这尊彩绘泥塑男坐俑就是一个比较鲜明的例证圆领袍来自北方游牧民族 虽说在唐朝,吐鲁番和中原居民一起穿圆领袍,但这款流行装并非来自中原,而是源于北方游牧民族 考古人员在鄯善县苏贝希就发现过2500年前的毛布圆领服装唐朝李氏皇帝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所以能大胆吸收周边少数民族服饰的优点,逐渐形成这种主流服饰上至皇帝、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穿圆领袍,这种服装对宋、明等朝代的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时候,西域居民最喜欢用丝绸来制作网领袍从这尊文官男俑的服装褶皱感来推断,其面料有可能是丝绸吐鲁番居民与中原居民杂居,当地居民逐渐喜欢上这种轻薄柔软的丝绸服饰后期,对维吾尔族回鹘先民的着装影响颇深,《资治通鉴》记载:“初,回鹘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及有功于唐,唐赐遣甚厚,登里可汗始自尊大,筑宫室以居妇女,有粉黛文绣之饰。

这是唐装影响回鹘族的历史记载当时长安城里有许多回鹘人,受汉族文化影响,他们不穿回鹘装,穿汉服 据史书记载,至少在北朝时期,吐鲁番已能够生产丝绸了,当时的高昌锦也是西域著名的织锦,享誉周边地区 虽不能确定男俑穿着的服装面料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内地输入的,但总的来说,唐代经济的繁荣、纺织印染工艺的发达为服饰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国家核心权力的文官集团,服饰更是唐服精品,其与大自然有着密切联系,不但服饰的质料取自于自然,服饰形式、色彩、纹样等也都是唐人不断观察利用自然的结果:从祭服上绘制的九章纹,到常服的花鸟纹样;从最初受鸟兽冠角的启发而出现并沿用至唐朝御史所戴的獬豸冠,到以鱼或龟为原形的佩饰鱼符、龟符等,无不反映出唐人开发自然、利用自然来美化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以自然为美的服饰时尚 圆领袍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腰带在扣子没有使用或尚未普遍使用之前,腰带无疑是最实用的束腰用具,这尊男俑系的腰带,说明唐代文官服饰注意服饰质料、色彩、纹样等形式因素与自然的统一,并追求服饰的整体和谐之美 4 / 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