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真题典例三

wo****o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3.62KB
约7页
文档ID:367479159
安徽省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真题典例三_第1页
1/7

真题典例三  (2018·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1分)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②        它不但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笔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的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叭”地将罐儿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歪儿! ③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他妈妈四十岁才生下这个有点残疾的儿子,取名叫“弯儿”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她呼唤儿子的声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好踢,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④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腿也几乎长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

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叭”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脱了轨的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冲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每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地上,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

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作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互相都能感到对方急促的心跳,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删改)  1.全文线索:明线:“踢罐电报”游戏暗线: “我”和小伙伴们对歪儿的情感变化 2.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①~④段): 歪儿爱玩游戏,却因受到“我们”的捉弄,被母亲禁止参加游戏 第二部分(第⑤~⑦段):歪儿扔下他的罐儿,回到了“我们”中间,在大家的关照下,变得快乐3.主要内容:文章叙写了“踢罐电报”游戏的规则和过程、 歪儿被母亲责骂 、 歪儿扔下罐儿 、歪儿回到“我们”中间受到关照等事件,同时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对歪儿由捉弄到关爱的情感变化过程。

 4.主要人物形象:歪儿—— 身体瘦弱,外貌丑陋,但性格纯真,心地善良  5.主题总结: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双充满快乐的、动人的眼睛,只要生活中充满了爱和关怀,就能点亮它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分)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A.【甲】  B.【乙】  C.【丙】  D.【丁】【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还原语句的能力要还原的句子在文中一般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一定要联系语境所给句子强调了“我”“内疚”的感受,而使“我”内疚的事便是歪儿已经退出“踢罐电报”游戏,却把他的罐子偷偷地扔下楼联系前文描写“我”捉弄歪儿的内容,可知“我”的内疚是有理由的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故所给句子放到【丁】处较为合适参考答案】 D(3分)【题型变式】(1)(原创)在【丁】处补写一个表现“我”心理活动的过渡句我”突然感到很内疚或:“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2)(原创)结合语境,在第②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考点八 结合语境,还原语句[2018/2017/2015考]  解答还原语句题,有以下几个入手点1.注意内容上的照应。

一般来说,要求还原的语句都与选文某一语段的上句或下句有一定的照应关系,抓住它们之间的照应关系就可以解答此类题如本题要还原的句子表达了“我”的内疚感,而前文写“我”捉弄歪儿,歪儿却扔下他的罐子给我们玩,这种情感与内容的发展一脉相承,也是下文“我”“叫他来玩儿”行动转变的引发点2.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要还原的语句和原文陈述的话题应是同一事物;如果内容差别较大,则不符合语境3.注意语言风格的和谐还原语句时要注意原文语境的感情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比如原文语境里的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就不能是凄凉的;原文语境里的句子语言风格是壮阔的,与之衔接的句子语言风格就不能是柔婉的还原语句只有把握好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的和谐,才能使整段语句衔接连贯4.注意写作顺序的合理性描写事物或叙述事件,总会遵循一定的顺序,可以是逻辑顺序,也可以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我们只要遵循事物合理的发展顺序,就一定能找到所给语句的正确位置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1)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2)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品味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第(1)句中加点的词“飞”陈述的对象是“我的心”,运用了夸张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时的迫不及待的心情第(2)句中的加点词“宁愿”反复出现,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这三个“宁愿”是对前句“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所做的具体描述,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再联系后文的描述,可知体现了他对友谊的渴望参考答案】(1)运用夸张(或比拟)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1分)(2)运用反复(或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渴望之情1分)【题型变式】(原创)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请说明理由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呆呆)站了一会儿才散默默”在此处意思是“不说话、不出声”,生动地写出了“我们”当时的愧疚之情呆呆”的意思是“发愣”,常用来形容人物沉浸于某种情形之中的样子二者意思差别较大,所以不能替换考点九 品味词语,分析表达效果[2018/2013/2011考]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思想情感或文章主题思想分析词语所体现的情感倾向及其在点明文章主旨上的作用2.景物意境或人物形象。

即先判断这个词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指出这个词语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气氛;如果是人物,指出这个词语写出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什么形象3.感情色彩注意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如朱自清《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句中“聪明”一词就是褒词贬用,作者当时没体会到父亲的爱,因此自责4.修辞手法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就不能忽视其在这方面的作用如比喻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赋予物以人的色彩,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夸张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等如《济南的冬天》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两个“卧”字运用拟人修辞,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形象地表达出了济南的冬天那种暖和、安适、平静的气氛5.词性本身的语法功能如动词的作用是描写做某事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现人物某种情感;形容词的作用是描写某人或某物的状态,体现某种心理、情感等答题模板】题型: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模板1:××词在文中的意思是……用在此处突出了××……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品格)/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模板2:××词在文中运用了……手法,突出了××……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品格)/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第⑥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4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第⑥段属于中间段落,中间段落一般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单句之所以成段,是为了强调语句的内容第⑥段前文写歪儿受了“我们”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技巧见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真题典例一考点四“分析句段作用”          的捉弄被母亲责骂,并且被禁止玩游戏,却把他的罐子偷偷扔下楼给“我们”玩,“我们”为此感到内疚;后来歪儿又回到了“我们”中间,大家自然会“释然”,会“惊喜”作者将“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一句单独成段,就强调了这一感受参考答案】承上启下 凸显了大家对歪儿回来的释然和惊喜之情(每空2分,共4分)【题型变式】(1)(原创)请分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这句话从听觉角度写“我”踢罐时的迅猛威风,与歪儿捡罐时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我”对歪儿的戏弄,为下文写“我”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2)(原创)第⑦段画横线句子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总领第⑦段内容                          4.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

6分)【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筛选与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变化”的内容可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是“我”和同伴们对歪儿的态度,二是歪儿自身的转变文中表明大家态度变化的句子,如“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表明歪儿变化的句子,如“歪儿一屁股坐在地上,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根据这些语句,可知大家对歪儿的态度以及歪儿的变化参考答案】①大家对歪儿由捉弄、讥笑到关爱、保护;②歪儿由孤独、痛苦到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满足每点3分,共6分)考点十 筛选并整合信息[2018/2014/2013/2010/2009考]  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如下: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就记叙文来说,可从开头句或者结尾句快速获得文章主旨,抓住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标志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