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项目简述项目简述1.1 项目概况(1)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普安县横冲梁子风电场 110KV 送出工程属新建项目,地处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境内,线路行经地瓜镇项目距普安县城(盘水镇)约13km,距州府所在地兴义市 147km 项目周边有县道 X632 通过,各条乡村道路纵横穿过项目建设范围,项目周边交通条件较好2)项目立项情况2014 年 11 月 25 日,贵州省能源局同意三峡新能源普安发电有限公司筹建的普安县横冲梁子风电场 110KV 送出工程3)路径说明本线路工程将原 110kV 新普线 π 接入横冲梁子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线路起于横冲梁子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构架,止于两侧 π 接点其中,110kV 新店侧 π 接点选在原 110kV 新普线 50#~51#塔位之间,距离51# 塔位 21 m,海拔高程为 1822 m;110kV 普安侧 π 接点选在原110kV 新普线 57#~58#杆位之间,距 57#塔位 12 m,海拔高程为 1868 m(详见图 1-1π 接点示意图)新建线路长度约 2.0km,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普安变侧 π 接点长度 1.0km,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新店变侧 π 接点长度 1.0km。
线路建成后, 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普安变线路长度为 6.9km; 风电场 10kV 升压站~新店变线路长度为 14.8km本工程按 20mm 冰区设计,长 2.0km本方案不包括线路本身的调度通信设计和线路辅助设施设计2图图 1-1π 接点示意图接点示意图(4)主要技术经济特性线路额定电压:110kV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接地回路数:单回路线路长度及曲折系数:线路全长 2.0km, 航空距离 1.8 km,曲折系数1.11设计气象条件:设计冰厚 20mm,设计最大风速取 25m/s导地线型号:导线采用 LGJ-240/40 钢芯铝绞线;地线: 采用 LBGJ-80-20AC 铝包钢绞线杆塔型式:全线采用自立式铁塔基础型式:采用现浇斜柱式钢筋砼基础地形系数:丘陵 20%,一般山地 60%,高山大岭 20%地质划分:土 20%、松沙石 50%,岩石 30%工地运输:小运距离 0.6km,汽车运距 5km3(5)项目投资项目工程总投资 415 万元,土建投资 144 万元所需资金由业主自筹6)项目布局及占地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和现场实地踏勘,工程布局情况如下:1)塔基区根据现场踏勘和主体工程设计资料,项目均采用自立式铁塔,使用条件为设计风速 25m/s(离地面 10m)、覆冰厚度 20mm。
转角塔和换位塔均为三角型排列本项目建设共使用转角塔 9 基、换位塔 1 基,共计 10 基根据主设资料项目及主体设计提供的杆塔特性表,确定本项目新建塔基共占地500m2其中杆塔基础统计情况详见表 1-1 表表 1-1 铁塔等高腿统计表铁塔等高腿统计表 使用条件序号杆塔名称杆塔型式塔呼高 (m)水平(m)垂直(m)水平转角使用 数量 1转角塔1C2X3-J2213506005~30°2 2转角塔1C2X3-J2273506005~30°2 3转角塔1C2X3-J32135060030~60°4 4转角塔1C2X3-J33435060030~60°1 5换位塔2JGH25214506505~30°1 总计10 基2)弃渣铁塔在修建过程中将会有土石方的开挖与回填,对于大多数铁塔而言,弃方堆放在塔基下方完全可以满足堆放条件经过实地踏勘和分析,由于塔基弃渣点均位于塔基周边或者塔基下方,本《方案》将其划入到塔基区内3)塔基拆除区本工程 π 接后拆除原 110kV 新普线 51#~57#段共 7 基地基以上铁塔部分进行拆除,导线、地线 1.3km;拆除物资需运回兴义供电局物资仓库,拆除塔基面积 400m2。
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将对原普安~新店 110kV 线路中第 51#~57#塔基4进行拆除,按照 50m2/基考虑,共拆除 7 基,连同周边的扰动区域,拆除塔基区占地面积为 400m24)施工便道区材料运输道路主要是在铁塔架设时,车辆无法到达施工场地,需通过人畜将材料运输到施工场地的通道,在主体工程设计中需通过人畜运输材料的道路线路平均长度分别为 0.60km,通过现场踏勘道路宽平均宽度为 0.5m,根据现场查看和设计人员介绍,约有 4 个塔基需要修建施工便道,该部分总占地面为 1200m25)施工临时占地区线路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公路沿线及塔基周边临时占压部分土地,用途为临时堆放铁塔构件、现场搅拌修建铁塔基础所需要的混凝土以及牵张场地使用等根据施工要求,平均每个铁塔考虑 50m2,合计占地面积 500m2另外,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项目建设所需砂石均从周边合法砂石料场购买,本项目没有单独的砂、石料场,故不考虑此类问题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工程组成不复杂,因此,在详细分析研究本项目初设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踏勘,认真分析项目建设内容对地表的扰动特点,是提出针对性水土保持措施,完善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前提。
工程占地即项目建设区占地,可划分为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本项目工程总占地 2600m2,其中永久占地 500m2,临时占地 2100m2,详见表1-3表表 1-3 项目工程占地一览表项目工程占地一览表 单位:单位:m2占地面积项目组成合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塔基区500500拆除塔基区400400施工便道区12001200施工临时占地区500500合计26005002100(5)项目施工工期5项目为建设类项目,建设总工期 6 个月,开工时间 2015 年 07 月,竣工时间 2015 年 12 月工程,施工安排详见表 1-4,其中虚线表示点式工程的时段总长表表 1-4 工程施工横道图工程施工横道图施工期施工期 2015 年年 8 月月~2015 年年 6 月月 项目组成 789101112塔基区拆除塔基区施工便道区施工临时占地区1.2 项目前期进展情况2014 年 11 月 24 日,三峡新能源普安发电有限公司向贵州省能源局提出了关于贵州普安县横冲梁子风电场 110kV 送出工程自建的请示,并于 2014 年 11 月 25 日获贵州省能源局同意;2015 年 03 月,三峡新能源普安发电有限公司委托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普安县横冲梁子风电场 110kV 送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代可研)》。
依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规定和要求,2015年03月三峡新能源普安发电有限公司委托贵州晟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该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见附件1)为此,我单位组织编制人员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于2015年04月编制完成了《普安县横冲梁子风电场110KV送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以下简称《方案》工程计划于 2015 年 07 月开始施工,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等各项手续正在抓紧办理中672 项目区概述项目区概述2.1 地理位置项目位于黔西南州普安县,普安县位于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1′10“~105°09′24“,北纬25°18′31“~26°10′35“东与晴隆县接壤,南与兴仁县、兴义市相连,西靠盘县特区,北与水城特区、六枝特区相邻,县城东距省会贵阳297km,南距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147km2.2 社会经济概况项目所在的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国土总面积1429km2,普安县辖6乡8镇,县城所在地盘水镇;总人口33.19万人,农业人口20.35万人。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详见表4-1表表 4-1 项目区项目区 2014 年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年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行政区 划总面积 (km2)耕地面积 (万亩)总人口 (万人)农业人口 (万人)GDP(亿 元)农业总产值 (亿元)农民人均占 有耕地(亩)农民人均 年纯收入 (元) 普安县142925.9833.1920.35100.1110.181.875003 2.3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地震反应加速度为 0.05g项目区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域地壳稳定2.4 地形项目大部分为山区,海拔在 1750~1900 m 之间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起伏不大全线最大海拔标高为 1860 m 左右,最小海拔标高为1750m 左右,全线最大相对高差为 90 m 左右通过对沿线的踏勘,全线植被覆盖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本线路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起伏不大,为高原丘陵地形相8对高差在 10~90m 之间根据线路所经地区的地形状况,确定线路的地形划分如下:丘陵 20%,一般山地 60%,高山大岭 20%2.5 地质项目区地质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安旋钮构造变形区。
根据区域地质图及现场地质调绘情况,场地地层平缓,岩石岩溶和节理裂隙较发育全线植被发育良好,沿线附近未出现较明显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泥石流、裂陷、大型溶洞等)地质比例为:土 20%、松沙石50%,岩石 30%2.6 气象、水文项目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普安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 13.7℃,1 月平均气温 4.6℃,极端最低气温-6.9℃(1977 年 2 月9 日);7 月平均气温 20.7℃,极端最高气温 35.1℃(1994 年 5 月 1 日)最低月均气温-2.2℃(2008 年 2 月),最高月均气温 26.8℃(2011 年 8 月)平均气温年较差 16.1℃,最大日较差 23.3℃(2006 年 3 月 17 日)生长期年平均 280 天,无霜期年平均 290 天,最长达 348 天,最短为 234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 1528.3 小时,年总辐射 103.25 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 298 天(一般为 3 月 1 日~12 月 1 日)年平均降水量 1395.3mm,年平均降雨日数为 227 天,最多达 271 天(1984 年)。
极端年最大雨量1841.3 毫米(1983 年),极端年最少雨量 668.3mm(2011 年) 降雨集中在每年 5 月至 10 月,6 月最多≥10°的年平均积温为 4491.3℃10 年一遇最大 1 小时降水量为 64.26mm;20 年一遇最大 1 小时降水量为74.76mm;50 年一遇最大 1 小时降水量为 87.36mm主导风向偏北风灾害性气候主要有干旱、洪涝、风雹、凝冻、倒春寒、秋季低温绵雨等项目周边地下水较发育,间有小溪穿过,表层第四系堆积物为孔隙潜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其属于低矿化的重碳酸盐型软水,9砂、泥岩孔隙裂隙水及溶岩裂隙水,地下水含量小,埋藏较深,矿化度低,其对混凝土及钢筋一般无浸蚀该小溪对本项目影响较小2.7 植被项目区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呈垂直带发育主要植被带有高山灌丛草甸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和针叶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海拔 1800m 以上主要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偶见一些落叶乔木呈矮曲林景观;海拔 1800~2000m 主要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800m 以下主要为针叶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约42.86%,植物生长状况良好。
2.8 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多样,形成因素主要是母质、地形生物气候等自然及人文活动影响主要有山地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红壤和水稻土等地黄棕壤分布在海拔 1700-2000m 之间;黄壤是境内主要的土壤类型,广泛分布在海拔 1900 米以下地带;石灰土主要分布于石灰岩集中出露区域的缓坡、洼地和石旮旯地段2.9 水土保持区划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