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

weil****i17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51KB
约7页
文档ID:191684454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_第1页
1/7

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之一相较于革命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转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俄国两次改革的学问点,盼望可以关心大家,欢送阅读! 俄国两次改革的学问点1 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的进展历程: 9世纪晚期: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制服14世纪:莫斯科公国建立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主要用法农奴劳动,工商业进展及其缓慢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方式: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公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时间:18世纪初指导:彼得一世 材料一:“鼓舞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置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消费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旧以农奴为主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颜色的封建性改革。

影响:材料二:课本P7“俄国疆域扩张图〞和P8“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材料三:现代化骑兵、海军、炮兵与科学院 材料四:农奴生活环境恶劣 主动的: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加,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预备了条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局限性: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进展的障碍 俄国两次改革的学问点2 废除农奴制 1、背景: 可见,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进展落后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可见,阶级冲突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封建农奴制度(俄)VS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英、法、土)“克里米亚战斗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纳原始消费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消费的民族进展无望的搏斗〞——恩格斯可见:克里木战斗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冲突激化 2、目的: 材料一:“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3月 材料二:诸位会坚信,凡可以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1)挺直目的:缓和阶级冲突 (2)根本目的:稳固统治 (3)其他目的:进展资本主义经济;增加抵挡西欧国家侵略及扩张力量 3、开头标记:1861年,公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转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自由)(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们必需出钱(高价)赎买份地) 5、性质: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6、影响:材料一: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途增长了35倍多 ——《俄国社会经济史》 ①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进展道路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诸位请坚信,凡可以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列宁:“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③农奴制的剩余仍旧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进展学问小结: 异同比拟:比拟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异同(1)一样点:①方式一样:都是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②影响一样:都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在于转变俄国落后相貌;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出现严峻危机②内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气,进展经济,推动学校训练,改革社会风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内容主要是废除农奴制度③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④影响不同: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度,增加了国力,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的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很不彻底,但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学好初中历史的技巧 一,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 看起来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的学问点归纳联结成篇进展记忆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全部朝代, 按先后挨次进展排列,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简单,假设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学问点兴趣性既简单背诵又简单把握, 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试看以下学问点的连缀: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统天下刘建汉/ 东汉建朝为刘秀/ 三国争雄风云起/ 两晋南北朝对峙/杨坚起兵隋朝立/李渊反叛登唐基/ 五代十国山河破/ 宋辽西夏战乱多/ 金元两朝不太平/ 明灭之后立清国。

二,分进合击法 此法犹如作战采纳的战略战术, 将每个重大的历史大事, 化整为零, 分头进展学习记忆, 然后再进展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大事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把握起义的背景; 其次步, 把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把握大事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把握的根底上, 再依据大事的内在联络, 进展整体把握, 综合记忆, 切忌瞒天过海 三,联想拓展法 即在复习把握有关学问时, 进展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大, 将同类问题进展有机结合这样做的好处,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这个内容时, 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峻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次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这种联想拓展, 复习把握这三个条约时, 既生动又省力, 更不至于将三个条约中的有关问题张冠李戴, 混为一谈 四,异同比拟法 就是将两个历史问题进展比拟, 找出它们的一样与不同之处, 然后进展复习把握。

如在复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局部内容时, 在比拟的根底上,你就会发觉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一样点是: 缘由一样,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进展的背景下爆发的指导阶级根本一样, 都是由资产阶级指导的革命动力一样, 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推动作用影响一样,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展, 对其他国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响其不同点是: 指导阶级不完全一样,英国新贵族也起了指导的作用特点不同英国革命经受了反复、曲折的过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革命那么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革命意义不同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开拓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外的封建权力, 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根底 五, 构造梳理法 此法犹如用梳子梳理散乱的头发一般, 就是将看似散乱的学问进展梳理, 使其有肯定的头绪即抓住每个专题的历史学问提纲挈领的进展高度归纳概括,使其在对本局部内容系统学习把握之前, 在头脑中有一个较为清楚的学问构造轮廓, 给人一种一目了然之感, 这样以来, 就会在学习时抓住根本,同时也会消退畏难发愁的心理。

然后只要本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原那么进展学习,全部详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 八班级上册《世界历史》中的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问构造可以这样梳理: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盛行农奴制, 资本主义进展缓慢,农奴暴动频繁,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预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需出锭赎买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进展保存大量封建剩余, 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六, 集中归类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性质类型一样或相近的有关历史学问, 根据肯定的挨次、规律进展有机的分门别类的集中归纳后, 进展各个击破式的分类学习记忆 72021年6月 Word版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