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岩石地基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05-04》

tang****x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7.73KB
约18页
文档ID:289212787
《岩石地基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05-04》_第1页
1/18

一、概述岩石的开方,爆破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特别是采用机械打眼以后,提高了爆破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当埋设在地下岩石中的炸药引爆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炸药由固体状态瞬间变成气体状态,体积增大数百倍、甚至数千倍,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压力,同时还产生了很高的温度,使周围的岩石受到破坏,这就是爆破1. 爆破作用圈岩石所受破坏作用的大小,与爆破中心的距离有关通常将爆破影响的范围分为以下几个爆破作用圈:(1)压缩圈:这个圈离中心最近,所受的爆破破坏也最大,如果是可塑性泥土,便会遭到压缩而形成孔穴,如果是坚硬的岩石,就会被粉碎2)抛掷圈:该圈的破坏力较压缩圈为小岩石能分裂成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由于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运动速度,当这些碎块处在具有临空的条件下,便会产生抛掷现象3)破坏圈:在这个圈内的岩石,其结构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没有余力产生抛掷运动4)振动圈:在这个圈内,爆破作用力己减弱到不能使岩石结构产生破坏,只有发生振动2. 爆破漏斗药包在爆炸后,地面就会出现一个爆破坑,一部分炸碎了的岩石被抛至坑外,一部分仍落回坑内由于爆破坑呈漏斗状,所以又称爆破漏斗,如下图所示。

1) 最小抵抗线w,即从药包中心到临空而的最短距离(2) 爆破漏斗半径r,即漏斗上口到圆周半径3) 最大可见浓度h,即岩石表面到临空面的最大距离爆破作用半径R,即从药包中心到爆破漏斗上口边沿的距离,爆破漏斗的形状及大小常以爆破作用指数n来表示,即:n=r/w当n=l时,所形成的漏斗称为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当nVI时,称为减弱抛掷爆破漏斗;当n>l时,称为加强抛掷爆破漏斗二、炸药炸药的种类很多,按其成份不同,可分为硝铉类炸药、硝化甘油类炸药、黑火药、铉油炸药及起爆炸药等线路施工大多使用硝铉类炸药,其组成成份为:硝酸铉85%、梯恩梯11%、木粉4%硝铉炸药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硝铉类炸药的技术规定(一)项目水份不大于(%)殉爆距离浸水不小于(cm)猛度不小于(cm)药卷密度(g/cm)爆力不小于(cm)炸药有效期(月)炸药有效期内殉爆距不小于(%)水份不大于(%)0.35120.95-1.1320630.5炸药的殉爆距离,系指一个药卷的炸药爆炸后,引起邻近另一个药卷爆炸的能力,以厘米(cm)表示,炸药的爆力,系指炸药爆炸破坏一定量岩石或土的体积的能力,以毫升(ml)表示炸药的猛度系指炸药破坏一定量的岩石或土,使其形成细块的能力,以毫米(mm)表示,以上均指一公斤炸药的爆炸来计算。

硝铉炸药的冲击敏感度和摩擦敏感度很低,使用可靠,但受强烈打击或用铁器撞击时,容易引起爆炸,其缺点是容易吸湿受潮,结成硬块,所以保管时,应注意不使其受潮爆燃点为186°C—230°C,在空气中只能平稳燃烧而不爆炸,但在堆积情况下或在密封空间,则会发生爆炸该炸药的爆速为2000—6000米/秒,其每公斤燃热为859大卡炸药的包装有药卷和散装两种形式,药卷的包装尺寸和每卷装药净重如下:药卷外径(mm):32+K35+K38+1每卷装药净重(g)100+21500、200+5散装炸药时,每包装药净重:大包者为10—40kg,中包者为2-8kg,其装药净重公差为古1%三、导火索导火索又称导火线,用于传导火花引爆雷管根据其燃烧速度的不同,分为正常燃烧导火索(其燃烧速度为100-120s/m)及缓燃导火索(其燃烧速度为180-210s/m)目前,国产导火索每盘长250米使用导火索时,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燃烧速度在110-130s/m范围内;(2)燃烧时不得有爆发声,不得有透水、断火现象;(3)耐水时间不低于2小时;(4)引火距离不小于50mm;(5)导火索截面直径要求为5.0-5.8mm在使用导火索之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燃速试验,(即先点燃一段长约60cm的导火索,如燃烧时间为60-70s,则为正常),导火索受潮、折断、外包皮破裂时,不得使用。

在同一次爆破中,不得使用燃速不同的导火索雷管用于起爆炸药根据雷管本身引爆方式的不同,雷管可分为火雷管和电雷管两种用导火索引爆的雷管称为火雷管,用电火花引爆的雷管称为电雷管电雷管又分瞬发雷管和滞发雷管瞬发雷管通电流后立即爆炸,而滞发雷管能电流后按预定时间爆炸雷管的外壳有铜壳、铝壳和纸壳三种根据雷管装药量的多少,雷管可分为io种号码,号码越大,雷管的起爆力就越强一般工程中常用6号和8号雷管6号、8号雷管规格尺寸表(二)宜冗材料管码雷号雷管壳尺寸(mm)加强帽尺寸(mm)外径内径全长外径内径全长帽孔径铜、铝6号6.66.22356.165.556.52铜、铝8号6.66.22406.165.556.52纸6号7.S6.25:06.165.556.52如下图(一)所示,火雷管的一端开口并留有15mm的空管,以便插入导火索,雷管的另一端作成窝槽,起聚能作用,以加强起爆效果7雷管构造图1—空筒;2—雷管壳;3—加强帽;4—起爆药;5—炸药;6—窝槽;7—帽孔管内有一加强帽,其作用是固定起爆炸药,不使起爆炸药脱落,在加强帽中央有一小孔,称为帽孔,其直径为2mm,用于传导火花,又称传火孔雷管中的起爆药为雷汞或叠氮化铅,由于雷汞对铝起化学作用,故需用铜壳或纸壳,而叠氮化铅对铜起化学作用,故需用铝壳或纸壳。

雷管中的炸药用黑索金或太安、梯恩梯等炸药电雷管与火雷管的构造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电雷管内有一电气点火装置电雷管以干电池为电源,通电后引爆使用雷管时,如发现雷管生锈、受潮、口部破裂等缺陷,都不能使用严禁雷管受到撞击、摩擦或加热五、药包及药量计算1=.至药包是指放置在爆破体内或表面,准备进行爆破的一定数量的炸药,并装有起爆的引药或雷管药包的重量称为药包量一)药包可按其形状或爆破作用来分类1. 按药包形状分类按药包形状可分为集中药包或延长药包凡形状为球形,高度不超过直径4倍的圆柱形或最长边不超过最短边4倍的直角六面形药包,均为集中药包;凡药包的形状超过上述的规定限度者统称为延长药包集中药包的爆破效率高,可以省炸药和减少钻孔工作量,但破碎岩石不够均匀;延长药包在钻孔中可均匀分布炸药,因而爆破的岩石块度比较均匀2. 按爆破作用分类药包按爆破作用可分为内部作用药包、松动药包、抛掷药包以及裸露药包,如下图(二)所示:(a)(b)(c)(d)(a)内部作用药包;(b)松动药包;(c)抛掷药包;(d)裸露药包1)内部作用药包:当药包在岩石内部爆炸时,破坏作用仅限于被爆破体内部的压缩,而不显露到被爆破体表面(临空面)上。

如果药包爆破的破坏范围刚好达到被爆破体表面时,称为最大内部作用药包2)松动药包:其爆破作用与抛掷药包相同,但只使被爆破体从内部破坏到临空面,并不产生抛掷作用,而只在临空面有一定的松动和突起3)抛掷药包:爆破时形成一抛掷漏斗送电线路岩石坑,需将土石方抛至一定距离,以减少基坑清理工作,故常采用此类药包4)裸露药包:它是指放在被爆破体表面上的药包它在爆破作用仅使岩石破碎或飞移二)、药包量的计算药包量的大小,要根据岩石的软硬、缝隙情况、临空面的多少、预以爆破的石方体积,以及现场的施工经验来确定其计算的基本原理,系指定药包量的大小是与被爆破的岩石体积和岩石的坚硬程度成正比1. 标准抛掷药包量的计算在标准抛掷药爆破的情况下,所爆破的岩石体积,即为标准爆破漏斗的体积,即:v=1/3Jiw3^w3所以Q=qew3式中:Q—药包量(kg)q—爆破lm,岩石的炸药消耗系数(kg/m3),如下表(三)所示;e一一炸药换算系数,如下表(四)所示2. 加强抛掷药包量的计算Q=(0.4+0.6n3)qew°式中:n——爆破作用指数;n>1为加强抛掷地面坡度:0°〜20°时,n=l.75〜2.0;地面坡度:20°〜30°时,n=1.5〜1.75;地面坡度:30°〜45°时,n=l.25〜l.5;地面坡度:45°〜60°时,n=0.75〜1.0。

3. 松动爆破药包量的计算Q=0.33qew3内部作用爆破药包量的计算Q=0.2qew3标准抛掷药包的炸药单位消耗量q(三)分类各类土壤与岩石的种类Q(kg/m3)I砂石土壤,腐植土,泥炭0.5-0.9II黄土,软的盐上和碱土,15mm以下的砾石,带草根的密实腐殖上,带有卵石、碎石杂物胶结成块的填土,以及工程垃圾混杂物之上0.6—1.1III肥熟粘土,包括粘土、水渍粘土、重壤上0.9—1.3IV重碎粘土,包括工程卵石、砾石、垃圾土1.2-1.5V密质的坚硬黄土,坚硬的黄盐渍上,胶结工程垃圾,胶结力弱的砾岩,不坚硬的页岩1.5—1.65VI火山灰或浮石,软而多孔裂缝的石灰岩及页岩1.5—1.65VII由石炭胶结成水质岩的砾岩、裂缝最大的风化质砾岩粘上1.6—1.7vin砂砾花岗岩,粘土质砂岩、云母及泥灰质石灰岩1.65—1.75IX风化厉害的软质花岗石、片麻岩、正长岩1.75—1.85X白云石、大理石、坚硬的砂质页岩注:表中q值以二号岩石硝铉炸药为例各类炸药的换算系数(四)炸药种类换算系数e二号岩石硝铉1.0威力强大硝铉0.8462%硝化甘油0.75黑火药1.70在实际爆破工作中,应根据实际经验合理地选择参数(W、n、q、e),以便于用最少炸药量获得最好的爆破效果。

六、爆破方法送电线路岩石地基开方的爆破方法主要有炮眼法、药壶法、定向爆破法三种正确选择爆破方法,合理确定爆破参数和药包的布置,是提高效果的重要措施一)爆破方法及选择炮眼法(1)适用范围:钻孔直径为25—46mm,深度为0.5—5m,装入延长药包进行爆破它操作简单,炸药消耗量小,岩石破碎均匀,不易损坏附近建筑物,适用于各种基坑,施工基面的岩石及冻土的爆破工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爆破方法2)炮眼布置:应选择在有较大、较多临空而且与临空面的距离最好相等的地方,但要避免在岩石裂缝处打眼正方形基坑:以梅花形布置较好,如下图示在基坑中央有一主炮眼,基深度约为坑深的0.9倍(但不得超过坑宽0.5倍);四角有四个辅助炮眼,基倾斜度约为15度,深度为主炮眼的0.4倍当坑深度较大时,需分层打眼爆破正方形基坑炮眼布置(a)平面;(b)立面主炮眼多采用药壶法装药,为使四壁爆破后易于成形,必要时可在四角及沿坑边打一些不装炸药的防震孔,其深度为坑深的0.67—1倍长方形基坑:可采用一对主炮眼,各与基础中心线偏15度一20度,如下图所示:(a)长方形基坑炮眼布置(a)平面;(b)立面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土石方融方向定向爆破示意图施工基面(平缓坡地):采用多排炮眼呈梅花形交错布置,炮眼方向与坡面呈45度角,眼距为0.8—2.0w,排距为0.8—1.2w。

1. 药壳法(又称葫芦炮)此法在主药包未装入炮眼前,先用少量炸药把炮眼底部爆扩成药壶形,然后埋没炸药进行爆破优点是减少钻眼工作量,多装炸药,大大提高了爆破效果药壶法的炮眼布置,一般为:眼距1.2—1.7W,排距0.8—2.0W。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