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前 言“十二五”时期,西城区在“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三大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紧密结合区情和水情,坚持以历史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文化传承为基础,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手段,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核心,以雨洪水和再生水利用为亮点,以高端水品质建设为目标,将西城区全力打造为“丽水西城”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也是西城区深入推进区域发展转型和管理转型、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重要时期为使西城区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走在前列,在更高水平上共同创造城市美好生活,采取有效措施建设高标准的节水型社会对于西城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和关于保障水安全的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城市发展原则,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京政发〔2016〕7 号),按照《意见》要求到2020年各区政府全面完成节水型区创建工作。
西城区2020年的新水用水指标是0.93亿m3,而西城区2015年实际新水用水量为0.97亿m3,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用水刚性需求是在不断增长,但是西城区的用水指标却是在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峻为更好应对未来水资源紧缺的新情势,将节水型社会建设融入到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中,积极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对西城区节水型区创建的意见和要求,确保2017年完成西城区节水型区创建工作,2020年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区节水办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规划编制组,展开了《北京市西城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在深入调研、广泛沟通、专家参与、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提出了西城区“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目 录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 1一、区域概况 1二、“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 2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潜力分析 6一、西城区水务及用水现状 6二、节水型社会建设潜力分析 8第三章 “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 13形势及挑战 13一、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形势 13二、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 14第四章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6一、指导思想 16二、基本原则 16三、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17四、规划依据 17五、规划目标 18第五章 “十三五”时期重点任务 19一、行业节水 19二、管理节水 22三、节水载体创建 24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25五、社会节水 26第六章 保障措施 27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27二、明确责任分工,促进共抓共管 27三、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 28四、建立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参与 28五、严格监督考核,强化示范推广 28各部门职责分工 29各部门任务分工 31北京市水务局批复 36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一、区域概况1.自然地理西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西部(北纬39°52′02″至39°58′23″,东经116°18′54″至116°23′59″),东与东城区相连,西与海淀区、丰台区接壤,北与海淀区、朝阳区毗邻,南与丰台区相连。
地域略呈长方形,全区面积50.7km2,东西点最长距离7.1km,南北点最长距离11.2km西城区处于永定河冲积扇之下,呈平原地貌,自然地势走向基本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40m左右;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域共有河流9条,均属海河流域北运河水系2.社会经济西城区辖德胜、展览路、新街口、什刹海、月坛、金融街、西长安街、广外、广内、椿树、大栅栏、牛街、陶然亭、天桥、白纸坊等15个街道办事处,257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德胜、展览路、月坛、广外街道位于二环以外,其他街道均位于二环以内的旧城根据西城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29.8万人,比上年减少0.3%其中常住外来人口3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3.9%全区户籍人口144.7万人,比上年增长1.6%十二五”时期,西城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西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0.4亿元,比2011年增长38.5%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5.8亿元,比2011年增长2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74.5亿元,比2011年增长40.3%,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1%。
图1-1 2011年至2015年西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二、“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十二五”时期,西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理念,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始终将节约用水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综合运用法制、行政、经济、科技、宣传等多种手段,健全节水管理机制,严格节水指标约束,使西城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2015年与2012年相比,西城区万元GDP用水量由3.30m3下降到2.97m3;万元GDP新水用量由3.19m3下降到2.97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2m3下降到1.4m3;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提升到98%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节水管理机制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实现用水总量控制西城区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计划用水制度根据“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辖区内用水单位下达用水指标,按要求及时准确上报西城区用(节)水统计报表,对用水户实行单月预警双月考核,严格执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十二五”期间,按月对用水量超过同期计划指标的用水单位下发预警通知累计达27328余份,收取超计划加价单位5585家,加价费用512.78万元。
不断提升行政许可审批水平,注重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西城区节水办成为全区第一批实现全程网上审批功能的单位行政许可窗口坚持依法行政,明确职责,许可事项标准化管理,率先实行网上审批,办结事项采用短信通知,坚持需求导向,提升行政服务的创新能力受理的节水行政许可全部在办理时限内办结完毕,群众满意率100%加强水影响评价制度及节水“三同时”管理水影响评价审查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强化了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严格实行节水“三同时”制度,确保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了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管理,确保节水设施正常运行2.开展节水创建工作,加强节水设施建设、改造西城区开展创建节水型单位、社区工作,截止2015年,已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625个(区管553个、市管72个),节水型社区305个截止2015年,西城区共完成节水设施工程95项,形成大批综合示范工程西城区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十二五”期间累计换装节水器具超过10000套(件),其中节水型便器水箱基本实现全部居民家庭安装使用平房院一户一水表改造提高了对平房院居民的供水效率、实现自来水入户到家、分户计量收费、保障了供水水质。
目前累计改造户数达到100612户3.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强化节水执法监督检查积极落实市水务局部署的重点专项节水执法检查工作按照市水务局加强特殊行业用水监管的会议要求,西城区制定了《加强用水监管工作方案》现场制售饮用水机管理工作,西城区节水执法队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严格按照《西城区现场制、售饮用水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工作特殊行业用水检查,西城区现共有洗车站点81个,高档洗浴业8家,现场制售饮用水机260台,已经全部完成备案针对洗车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联合自来水稽查大队、水政监察大队开展联合执法基础上,进行示范洗车站点改造,规范西城区洗车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加价水费收取规范化,实现银行代为征收西城区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了非居民用水超计划加价水费由北京银行代为征收,并按时足额上缴区财政专户用户可直接到北京银行各网点进行缴费自实施以来,效果显著,收缴率大幅提高通过银行收取加价费用,并代收滞纳金,从形式上规范统一,信誉度有效提升,促使单位能正常缴费自主开展节水执法检查工作西城区政府在确定全区水务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召开节水工作会议,要求各街道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新形势下水务改革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针对全区节水工作任务,将各项工作合理的分配到15个街道办事处,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各街道密切配合,部门联动,统筹兼顾,共同推动全区节水工作。
节水办同各街道共同进行节水工作检查,检查覆盖率已经达到81.3%完成节水执法统计报表和节水执法队伍建设西城区制定执法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细化执法工作岗位职责,制定着装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所有具有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因公参加会议、行政许可现场勘验、节水宣传活动等工作需着执法服装截至目前,西城区顺利完成执法检查信息日报和季报工作,组织和参加2次执法培训4.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重视节水宣传、执法信息的报送工作加强节水执法工作力度和宣传力度,报刊、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都对西城区用水情况高度关注,例如:2015年1月9日,北京新闻及各大网络媒体正面报道了西城区洗车行使用循环设施利用再生水洗车2015年11月4日,各大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正面报道西城区节水器具推广工作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活动在“3.22”世界水日和城市节水宣传周中,注重加强水法普法工作,专门开展节水法制宣传结合南水北调、落实阶梯水价等重点内容,大力宣传节水相关法规,督促用水单位落实节约用水管理责任提升社会节水意识为引领广大市民节水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实做到爱水、护水西城区各街道在本区域对《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开展常年宣传,让所有单位和居民了解法、尊重法、依法用水。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潜力分析一、西城区水务及用水现状1.西城区水务现状西城区境内有北护城河、南护城河、永定河引水渠、转河、南长河、莲花河、筒子河等主要河流7条,全长11.95km,占全市河长的0.2%,均为过境河道[1]北护城河、永定河引水渠、转河、南长河、筒子河由密云水库或南水北调进行补水,补充水为地表水,流经最长的南护城河补充水为中水境内有前海、后海、西海、北海、中海、南海、陶然亭湖、人定湖、动物园湖、展览馆后湖、大观园湖、青年湖等主要湖泊12个,数量占全市的29.3%,湖泊总面积为1.43km2,占全市湖泊总面积的20.8% [[] 数据来源为西城区第一次水务普查成果前海、后海、西海、北海、中海、南海、动物园湖、展览馆后湖由密云水库或南水北调进行补水,补充水为地表水,陶然亭湖由南护城河补水,补充水为中水,人定湖和大观园湖为封闭人工湖,青年湖目前无水全区河流、水利工程均由市水务部门管理,湖泊中前海、后海、西海、北海、中海、南海、展览馆后湖、动物园湖、陶然亭湖由市级部门管理,人定湖、大观园湖由区属相关公园管理部门管理全区供水相关工作由市自来水集团管理,排水、再生水相关工作由市排水集团管理。
区市政市容委仅承担全区节水、防汛相关工作,同时配合市级部门工作2.西城区用水现状2015年西城区总用水量为9722万m3,其中工业用水342万m3,占全区总用水量的3%;建筑业用水89万m3,占全区总用水量的1%;公共服务业用水4682万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