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民俗工艺独特审美观研究 五色纸符;五色线;五谷香包;剪纸公鸡;民间工艺 一、引言 20XX年,韩国将“江陵端午祭”作为其传统节日,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这在中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依据有关史籍记载,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端午祭”的习俗不过,现在国内的商家以及青少年,对圣诞节、万圣节等国外节日倒是隆重相待,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则远远不够当下许多人所看重的是传统节日能休假几天,并非意识到这种传统文化本身所衍生的民俗工艺,更是需要发扬与传承的因此,本文将从X省大同传承至今的端午民间习俗说起,从文化、审美等多方面阐释端午民俗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由于“五”字与“午”相同,端午又名“端五”每到端午节,大同地区比其他地区都显得隆重一些,街市上除卖粽子、凉糕等吃食外,小摊还摆满了五色线、五色符条(五色腊光纸)、五色符块(用五色纸编织的虎、青蛙)、剪纸公鸡,以及各式荷包、香囊等,可谓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此外,成把的艾草、地椒、苦豆也处处可见节日前一天,家家户户的家门、院门上悬挂艾草、剪纸公鸡等,以此避邪同时,家家户户还煎煮艾草水来沐浴,以避毒虫并且各家制作凉糕、粽子,用于亲友邻里相互馈赠。
中国古人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利色,中国古代五色分别是青、赤、白、黑、黄这5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分别代表木、火、金、水、土同时,也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等方位[1],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周记•考工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赤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2]这可谓是中国“五色”之源在传统文化中,五色(青赤白黑黄)与方位(东西南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等都息息相关X省大同地区人们在端午节形成了系五色线、佩五谷香包;贴五色纸符、剪纸公鸡(见图1)等习俗,形成了自己的端午五色审美观图1五色纸符剪纸公鸡门贴①下面,笔者将这祖辈留下的独特端“五”民俗文化,详细以传统民间工艺品——五色纸符、五色线、五谷香包、剪纸公鸡等来一一阐述 二、五色线 东汉学者应劭所著《风俗通义•辨惑》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3]这一习俗在X省大同仍在连续,大同当地在端午节仍会用五色线合成细缕,系于臂上以避邪,称其“花线绳”依据史上记载,也有称之为“续命缕”、“长命缕”、“朱索”、“百索”、“花花绳”的。
端阳节这天,人们用红或绿与蓝黄白黑组合,或者用粉红绿白与兰或紫组合而成的五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于儿童手腕、脚腕与脖子上有的县城未满7岁的小孩腰上,也系五色线当地人们认为五色线像蛇,带着它,可以让蛇不咬这是出于古时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情形下,人们祈求健康平安的一种民间崇神中国古人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利色中国古代五色分别是青、白、红、黑、黄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早前的端午花线绳,人们都是严格根据规定的五色,即青、赤、白、黑、黄组合而成现如今,虽然花线绳仍是五色,但是已经不再限定为哪几种颜色了,人们往往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随便搭配青”,在表义上呈现出多样而复杂的状态青”也许可以表示5种颜色:蓝、绿、紫、白、黑青”在古代表蓝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色也可表达绿色,如“两岸青山相对出”青色也可代表黑色,“青鬓”指乌黑的头发青”还可指白色,如“鸡叫头遍,天已发青”可见,“青”这一颜色,在古籍文字中很难找到一个清楚明确的界定而在如今的颜色学上,“青”根据光谱的颜色顺序——赤橙黄绿青蓝紫,“青”应当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一种颜色,即发蓝的绿色或发绿的蓝色。
由于五色绳中的青色有多种文学上与颜色学上的渊源,因此演变为今日的五色绳,无论是从颜色搭配上还是从文化语义上来说,五色绳所用的五色都在变化之中,有红黄白绿蓝、红黄白绿紫、红黄白绿粉、红黄绿白黑等多种颜色搭配五色绳从最初代表中国古人方位颜色之文化寓意,已经转变为现今的颜色视觉美感之呈现如今,人们已经不按古时所限定的那5种颜色了,怎样好看就怎样搭设编织,因而出现了红色绳,双色绳、三色绳、五色绳、七色绳等从编织工艺来看,大同地区的花线绳工艺较为简洁,多以辫编法为主方法是先将2根花线拧搓在一起编成像麻花一样,再将另3根花线以同样方法进行编织,最终将这2条编织好的花线绳拧在一起 三、五色纸符 有句俗话说:“带上‘符’有人扶,带上‘艾(艾草)’有人爱大同人端午这日,会用五色纸折成方包,构成虎形象的符,与艾草粘贴悬挂于门上,有人称之为“艾虎”尤其是年轻女孩,在端午节早上要用艾草泡水洗脸,寓意有人爱7岁以下的小孩,还要在背部或肩部的衣服上贴上符与艾,合称“艾符”关于“贴艾画符”的传统,可以溯至汉代,那时人们就有用符避邪去恶的习俗依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
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盅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4]段成式《读汉旧仪》说,“傩逐疫鬼,立桃人、苇索、苍耳、虎头”等[5]这里的五色书便是指用五色纸符贴于门上,起到避邪的作用画虎守门是唐代风俗的写照,可见门上画符咒之民俗由来已久虎是万兽之王,纸老虎也能镇住蛇虫鼠蚁等毒虫因此,X省晋北地区人家在端午这日,都要在门上贴五色纸编织的虎符过去,五色纸符是专指用5种不同颜色的彩纸折叠方包而成的五色纸符而现在,五色纸符的配色已经不限于5种颜色,一般至少要6~8种甚至更多,人们通常觉得怎样好看就怎样搭配端午符造型上呈方形,是由等长等宽的两条长条不同色循环叠压而成,每一个正方形是组成符的基本单元艾符讲究3道、6道、7道,也就是说每个符,由3个正方形、6个正方形、7个正方形组成[6]这些正方形一般颜色对称,有的为了颜色丰富艳丽,将每个正方形颜色都设计的不一样且每个正方形是由4个等腰三角形组成,每一个正方形(这里简称为方包)是三角形呈上下与左右颜色对称方式;两色之间多以浅色与重色搭配,或多以黄紫、蓝橙的补色搭配,给人以对比剧烈的视觉冲击力,构成上与平面构成中单元骨骼在基本形重复、近似手法相似,分别是由7个方包,运用重复、近似的构成方法[6]。
符则由两组组成,左右对称,中间再配以主角符马或符虎,最终组合在一起构成像马或像虎的抽象简化图形形式简洁大方、颜色艳丽,颜色搭配讲究,大有荷兰风格派的现代构成主义的风范这些颜色艳丽的符马、符虎,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对传统动物图形的图腾崇拜其颜色上多用黄(牙黄、柠檬黄、桔黄)、红(深红、大红、玫瑰红、紫红)、绿(中绿、翠绿、粉绿)、蓝(绿松石蓝、天蓝、湖蓝、紫罗兰、青莲)构成(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颜色搭配上以黄、紫、绿、蓝占多数,尤其是在整体颜色感上多以冷色为主,搭配上讲究浅色与深色、冷色与暖色、互补色之间、对比色之间的剧烈对比效果,红绿色补色搭配也是整体和谐,由于几何抽象图形的组合,更显得韵味十足我们只要细看大同地区的端午颜色搭配,就能感受到民间颜色审美文化孕育的奇妙魅力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ikkotanaka)所作《日本舞蹈》的颜色感觉,就与此有些神似《日本舞蹈》在设计上应用方圆梯形三角形等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颜色上运用颜色学上红黄蓝白黑绿紫等颜色,将色相环上最基本的颜色统统用到,而又用的那么简洁大气,颜色多而不艳,色调统一[7]tst彩妆系列颜色包装(见图3),与大同端午符的颜色审美有着某种承继性。
图2颜色艳丽的符马和符虎①图3tst彩妆系列颜色包装①配上运用红、黄、蓝、白、黑等颜色,都与X省大同端午符常用的颜色和图案类似因此,研究一个民俗,不单单只是为了知道而研究,更多的是从中能学习到更多对后人对当下有用的东西研究学习X省大同端午习俗的图案与颜色搭配,对当下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四、五谷香包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包,相传可以避邪驱疫,传至今日是以装饰好看为目的大同人沿袭传统几千年,端午节前人们纷纷购买香包,或佩戴身上,或悬挂于门上香包内一般装有五谷,五谷是指五种谷物农作物,平常人们俗称的“五谷”多是指麻、黍、稷、麦、菽这5种农作物现在人们通常以五谷为谷物的通称,并不一定限于这5种古代道家有“吃五谷,百病出”的tst这一包装设计,无论是在外包装还是内包装都运用了简洁的几何三角形元素,在颜色搭说法因此,从古至今流传端午佩戴五谷香包可以避邪祛病如今,大同人在填充端午香包时,已不再有那么多讲究了,一般都是很随便地填充不同外形的立体即可有用彩色丝线缠成粽子似的四周体三角锥体;也有各色公鸡状香包,形形色色,玲珑可爱端午佩戴香包流传至今,仅有X省安庆、X省部分地区、X省北部大同朔州地区等为数不多的地区,仍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
五、剪纸公鸡 旧时人们将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合称为“五毒”端午以时令来看,正值酷热暑夏、毒虫滋生的季节,我国自古就称端午为“毒日毒月”古时由于医疗条件不发达与封建迷信等原因,民间才有了端午驱毒的风俗而今,端午季节的传统习俗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唯有少数省市地区还保留着这一传统X省大同、朔州地区人们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一风俗习惯,端午时会在门窗上贴黄纸公鸡,寓意“蝎子逞威严,神鸡鹐一嘴,毒虫化为水”X省神木的传统门画《大吉有余》突出的是吉利,先民用“鸡”谐音“吉”,有求取“吉利”、“安静”的美好寓意[8]95X省大同端午剪纸公鸡,是以正方黄纸上贴以红色剪纸公鸡(见图1),一般是以双鸡相向对称而立,同时啄食蝎子,剪纸惟妙惟肖,形象生动好玩一般是以两只雄鸡对称、仰首挺立在元宝或鱼等形象上,两雄鸡同时啄食一只蝎子,青蛙也被夹于两鸡之间不得动弹,有的还刻意夸大公鸡翅膀呈展翅飞行状[8]176剪纸公鸡画面上大多会有“福”、“吉星到”、“端午吉利”、“全家福”、“万事兴”、“福运齐来”、“吉利”、“恭喜发财”、“四季平安”、“和顺临门”、“财到”、倒立的“福”字等同时,其画面也大多会有鱼、灯笼、元宝、圆形方孔铜钱、喜鹊、梅花、艾草、太阳、如意以及代表毒虫的青蛙、蝎子等形象[8]235。
剪纸公鸡一般以黄色做底,衬托红色剪纸公鸡,即显得喜庆吉利,色相环上红色与黄色属于邻近色,这种对比可视性强、色调鲜亮、情感较突出,在实际运用中是一种能够渲染效果又很和谐的配色方法黄色底与剪纸面一般均为正方形,衬底的长方形要大,剪纸面要与底保持2㎝左右的边缘,这是符合审美标准的留边法民间为了不显得呆板,一般是将正方形呈菱外形张贴于门上而除了正方形面,也有的是在正方形底上做圆形剪纸面;关于衬底,不一定要非得是黄色的,除了黄底红鸡,也有红底黄色剪纸鸡,也有无需衬底,直接是红色剪纸贴之门上在工艺上,以往都是村里会剪纸的妇人真正用剪刀剪出来的,现在则都是印刷品剪纸或刻花剪纸了 六、结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审美文化,晋北地区端午呈现出来的独特五色审美观、民间抽象图案均体现出X省晋北地区的民间审美水平,体现出晋北民间对颜色的敏锐观看与研究晋北地区独特的端午五色文化,无论是在传统文化还是传统工艺上,都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民俗的传承与发扬对于当代设计而言,端午五色文化则是极为丰厚的文化资源宝库,值得我们不断去挖掘并创新性运用 :任志芳 单位:X省大同大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