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领子制图教案

ji****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4MB
约24页
文档ID:35860105
领子制图教案_第1页
1/24

第1页 教学课题无领和立领设计学 时4(实训 1)教 学 目 的掌握无领和立领的设计要点及制图方法重 点常规立领设计教 材 分 析难 点特殊立领设计教学方法讲解方法、绘图演示、实训练习教学手段教材、参考书、样板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一、 复习与引入 1.省缝的构成及转移方法? 2 分钟 2.口袋、搭门、门襟及撇胸的设计 8 分钟 二、无领设计 1.无领开襟式领口 (1)理论分析 5 分钟 (2)基型变化 5 分钟 (3)制图举例 5 分钟2.无领开襟式领口 (1)理论分析 5 分钟 (2)基型变化 5 分钟 (3)制图举例 10 分钟教研室主任检查签字第2页 三、立领设计 1.有领分类及名称 5 分钟 2.立领的分类及特点 (1)竖直式立领 5 分钟(2)外倾式立领 5 分钟(3)内倾式立领 5 分钟 3.立领的设计要点 (1)领口设计 10 分钟(2)起翘量设计 10 分钟(3)领宽设计 5 分钟(4)搭门量设计 5 分钟 4.立领的制图举例 (1)常规立领制图 10 分钟(2)起翘量较大的特殊立领 10 分钟(3)领宽较宽的特殊立领 10 分钟 五、总结提问 1.立领的分类及特点 5 分钟 2.立领的设计要点 5 分钟 六、实训练习 1.用 1:5 作业纸设计一个常规立领 20 分钟 2.用 1:5 作业纸设计二个特殊立领 25 分钟作业用 1:5 设计二个常规立领和二个特殊立领教 学 后 记第3页 课题(一):无领和立领设计课题(一):无领和立领设计 重点:常规立领设计 难点:特殊立领设计 一、复习与引入 1.省缝的构成及转移方法? 2.口袋、搭门、门襟及撇胸的设计 二、无领设计1. 无领开襟式领口 (1)理论分析无领开襟式领口在裁剪前衣片时为使衣片符合人体要收省,如果没有收省就要要留出 撇胸量 1~2cm,然后再画领宽、领深。

门襟止口的上端有撇胸时,不能自带贴边,否则无法 去掉撇胸量无领开襟式领口如下图: (2)基型变化 和四开身无省基型相比主要做二点改变:其一,为使前胸部符合人体,前片做 1cm 的撇 胸处理;其二,前领弧线由较凹状态变为较直状态 (3)制图举例—女春秋衫衣身(前章已做讲解)2.无领套头式领口 (1)理论分析 无领套头式领口的裁配较开襟式更难一些,因前中心线无法去掉撇胸解决的方法可以 将后领宽开宽于前领宽,使前后领宽有个差数,这样当肩缝缝合后,后领宽可将前领宽拉开, 起到撇胸的作用前后领宽的差数随款式而定,领口越宽,这个差数就越大另外,这种领 型还要考虑领口围度,必须大于头围尺寸,以便穿脱方便无领套头式领口如下图: 2.基型变化 和四开身无省基型相比不同点在于:后横开领大于前横开领 0.3cm即前横开领=2/10N- 0.5cm,后横开领=2/10N-0.2cm,这一差值主要起撇胸的作用 3.制图举例 例 1 无领套式圆领设计,见图 5-3 例 2 无领套式一字领设计,见图 5-4 例 3 无领套头式方领设计,见图 5-5 例 4 无领套头式 V 字领设计,见图 5-6第4页 三、立领设计 1.有领分类及名称 衣领分无领和有领。

而有领又可分为立领、翻领、驳领三大类,每一类又可变化出多种 多样的领型其基本结构有翻领、底领、领外口、领里口、领上口、领下口等 2.立领的分类及特点 (1)竖直式立领 如果将一块长方形的衣料围在颈部一周,领子呈圆柱体形状,称为竖直式立领领上口 线 L1 与领下口线 L2 的长度相等但由于人体颈上细下粗,衣领等上口与颈部之间有一定的 空隙,是不太合体的立领,但穿着舒适,活动自如 (2)内倾式立领 如果将竖直式的衣领上口画出二个省向里折进,使其变短,领子呈正圆台形状,称为内 倾式立领领上口线 L1 小于领下口线 L2,符合人体颈部上细下粗的特征,是合体的立领, 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立领内倾式立领的前端是向上翘的,常用值是 1~3cm (3)外倾式立领 如果将竖直式的衣领上口剪开两个小口向外放出,使其变长,领子呈倒圆台形状,称为 外倾式立领领上口线 L1 大于领下口线 L2,和人体颈部上细下粗的特征相反,是不合体的 立领外倾式立领的前端是向下翘的,但向下翘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否则外口太松,立领 立不住就变成其他领型了 3.立领的设计要点 (1)横开领宽和直开领深设计 紧贴颈跟部的立领的特点是横开领较窄,直开领较深,领宽在 5cm 以内、起翘量在 3cm 以内的的立领,领口可用基型中的领围公式计算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微调。

但领宽和起翘量超 过上述范围,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领宽和领深值,无法再用计算公式来约定 (2)起翘量设计 起翘量是指领底线上翘的程度起翘量=(领孔长-领围)/2,此公式只作为合体立领的 理论依据,在实际设计中要灵活的多 内倾式立领的前起翘一般在 1~3cm 之间,如果超过 3cm,颈部就不便活动了但超过 3cm 的起翘量,立领也是成立的,解决的办法是加大领口的开挖量 (3)领宽设计 立领领宽一般在 3~5cm,但超过 5cm 的领宽,立领也是成立的,解决的办法是加大领口 的开挖量第5页 (4)搭门量设计 搭门量与扣子直径有关,小扣取 1.5~2cm;中扣取 2~2.5cm;大扣取 3~4cm 4.立领制图举例 (1)常规式立领制图(单位:cm) ,见图下图: 领围(N)=36,领宽=3.5,起翘量=1,搭门量=1.52)特殊立领制图 例 1 起翘量超过 3cm 的特殊立领制图(单位:cm) ,见下图: 后领弧长(△)=9.5,前领弧长(○)=13.4,领宽=3,起翘量=6,搭门量=2.5例 2领宽超过 5cm 的特殊立领制图(单位:cm) ,图略 后领弧长(△)=9.5,前领弧长(○)=15,领宽=13,起翘量=3,搭门量=3五、总结提问 1. 开襟式领口和套头式领口的设计要点。

2. 立领的分类及特点 3.常规立领的设计要点 4.特殊立领的设计要点六、实训练习 1.用 1:5 作业纸设计一个常规立领 2.用 1:5 作业纸设计二个特殊立领 第6页 服装设计专业 班级:F0603(B) 教师:李杨琳 授课时间: 教学课题连体翻领设计学 时4(实训 1)教 学 目 的掌握连体翻领的设计要点及制图方法重 点领底线向下弯的连体翻领制图教 材 分 析难 点起伏量设计教学方法讲解方法、绘图演示、实训练习教学手段教材、参考书、样板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一、复习与引入1.开襟式和套头式无领的设计要点 5 分钟2.立领的设计要点 5 分钟二、连体翻领 (一)领底线向上翘的连体翻领1.制图举例 15 分钟2.制图分析 5 分钟(二)领底线向下弯的连体翻领1.制图方法(1)与衣身分开的制图方法 10 分钟(2)与前片相连的制图方法 20 分钟教研室主任检查签字第7页 2.设计要点(1)起伏量设计※ 影响起伏量的一些因素 15 分钟※ 起伏量的确定方法 10 分钟(2)辅助部位设计※ 细节设计 5 分钟※ 领型设计 5 分钟三、总结提问1. 领底线向上翘的连体翻领的制图要点是什么? 2 分钟2. 领底线向上翘的连体翻领制图方法有哪二种? 2 分钟3.影响起伏量的因素有哪些? 2 分钟4.起伏量的设计方法有哪二种? 2 分钟5.连体翻领的辅助部位设计有哪些? 2 分钟四、实训练习.1.用 1:5 作业纸设计一个领底线向上翘的连体翻领。

10 分钟2.用 1:5 作业纸设计一个领底线向下弯的连体翻领,要求与衣身分开 15 分钟3.用 1:5 作业纸设计一个领底线向下弯的连体翻领,要求与前片相连 20 分钟作业用 1:5 设计一个领底线向上翘和一个领底线向下弯的连体翻领教 学 后 记第8页 课题(二):连体翻领设计课题(二):连体翻领设计 重点:领底线向下弯的连体翻领制图 难点:起伏量的设计 一、复习与引入 1.开襟式无领和套头式无领的设计要点 2.立领的设计要点 二、连体翻领 (一)领底线向上翘的连体翻领 1.制图举例,见下图: 领围(N)=36cm,底领宽=3.5cm,翻领宽=4.5cm,起翘量=1cm,搭门量=1.5cm2.制图分析 制图是以常规立领作为底领,在其基础上加上翻领即可设计的重点是起翘量的设计 (二)领底线向下弯的连体翻领 1.制图方法 (1)与衣身分开的制图方法,见下图: 起伏量=3.5,底领宽=2,翻领宽=5.5,后领弧长(△)=7.5,前领弧长(○)=10.5(2)与前片相连的制图方法,见下图:第9页 2.设计要点 (1)起伏量设计 ※ 影响起伏量的一些因素: 第一,翻领的宽窄与领外口长度的关系。

当底领的宽度相同时,翻领越宽,说明衣领翻 得越往下所需要的领外口长度相对就越长 (图略) 第二,翻领宽与底领宽的差数大小与领外口长度的关系当翻领宽相同时,底领越窄, 两者差数越大,说明衣领翻的越往下,所需的领外口长度相对就越长 (图略) 第三,起伏量与领外口长度的关系起伏量越大,领外口长度就越长 (图略) 结论:底领相同,翻领越宽,起伏量越大;翻领相同,翻领宽和底领宽的差数越大,起 伏量越大 ※ 起伏量的确定方法,见下图:第一,直接标注法根据经验真接标出数值起伏量一般在 1~12cm,常用值是 2~4cm确定的依据是底领相同,翻领越宽,起伏量越大;翻领相同,底领越小,起伏量越 大 第二,公式法起伏量=翻领宽-底领宽此公式只能作为确定起伏量的理论依据,实际 应用中要灵活的多 (2)辅助部位设计 连体翻领中除起伏量是主要的设计因素以外,也要注意其他部位的细节设计,如领角设 计的随意性;领翻折线的随机性;领里口线的变化性,连体翻领的造型变化,见下图:在连体翻领中,还存着着穿着后衣领的翻打折线呈现 V 形和 U 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很 微妙的,虽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对配领而言也是很重要的问题这种翻折线形状的差异, 是因衣领里口与衣片领口弧线的吻合程度而形成的。

当领里口线与领口线凸凹相对吻合时, 衣领的翻折线呈 V 型,V 型可使人显得端庄、严谨;当领里口线与领口线凹凹相对时,衣领 的翻折线呈 U 型U 型可使人显得活泼、年轻领折线与领口弧线的关系,见下图:第10页 三、总结提问 1. 领底线向上翘的连体翻领的制图要点是什么? 2. 领底线向下弯的连体翻领制图方法有哪二种? 3.影响起伏量的因素有哪些? 4.起伏量的设计方法有哪二种? 5.连体翻领的辅助部位设计有哪些?四、实训练习 1.用 1:5 作业纸设计一个领底线向上翘的连体翻领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