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10MB
约57页
文档ID:48119268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1页
1/5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的发展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 思潮,起源于人类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 纪它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1、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⑴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 莫尔及其《乌托邦》等为代表)⑵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以英国的温斯坦莱等为代表)⑶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 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法国的傅 立叶、英国的欧文为代表)2、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社 会制度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天才 描绘以及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有:未找到资本 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 量以及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空想社会主义不具有科学的、实践的品格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 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 应的3、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1847年初以工人、手工业者为主的半宣传、 半密谋性质的团体“正义同盟”,接受了马克思和 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思想,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 了原来的“人人皆兄弟”的口号。

共产主义者同盟 的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而马克思、恩格斯为之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1848年2月)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从此,科学社会主义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 想武器,揭开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㈡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无产阶级革命是最新类型的革命⑴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 有制的革命⑵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⑶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7月 ,党的一大通过):“一、我们的党定名 为‘中国共产党’二、我们党的纲领 如下:⑴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 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 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⑵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 的阶级区分消灭时为止,承认无产阶级 专政⑶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 、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2、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曾经认为英、美有 可能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列宁在俄国二月革 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时,也曾经认为革 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

3、无产阶级革命的同时发生论——马克思 恩格斯最初设想△马克思恩格斯曾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决不是 孤立进行的,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内同时发生4、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胜利论——列宁对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发展△19世纪未20世纪初,列宁总结了当时资本 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新情况,认为社 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将一国胜利论付诸实践,通过武装起义 推翻了当时俄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 革命(1917年11月7 日,俄历10月25日) 的胜利,宣告了社会 主义制度的建立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 主义的探索㈠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 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 时期: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 等措施2、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亦即战时 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 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下半年,帝国主义纠合14个国家发 动了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了 围内战争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捍卫年轻的苏维 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从1918年夏天到 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

3、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击退外国武装干涉 者,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年初转入和平 经济建设时期这时,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国 内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此形势下,列 宁深感如不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会失去广大 群众,丧失阶级基础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 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 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㈡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苏联模式的形成和确立(1928至1936年)△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 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 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 划,1932年底完成1936年12月, 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 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 了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苏 联模式也得以形成并最终确立2、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以重工业为发展 重点,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实行高 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3、苏联模式的主要成就:推动了社会生产 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 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苏联模式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 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4、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病:集中过多,管得 过死,否认市场作用(导致个人专权、思想僵化、 经济缺乏生机与活力)△苏联模式具有很强的备战与战时特点,这 与当时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十分恶 劣国际环境密切相关苏联模式虽然不是唯一的 或最佳的选择,但却是上世纪30年代前后历史条 件的产物,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㈠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壮大了社会主义力 量,实现了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发展从1944~ 1949年,欧亚就先后有11个国家在共产党领导的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其中:南斯拉夫、 越南、阿尔巴尼亚和中国主要依靠本国人民武装力 量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保加利 亚等主要依靠苏联红军的解放和本国人民武装的配 合、实现民族独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德国被苏联 红军解放并在苏联红军帮助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到20世纪80年代,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土 面积占世界的1/4以上,人口约占世界总人人口的 1/3,工业产值约占世界的2/5,国民收入约占世 界的1/3。

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胜利㈡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1、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 出历史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 建设,推动了这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 项事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如前所述,到20世纪80年代,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工 业产值已占世界的2/5左右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 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 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 的扩张3、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 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社会主义的兴起,促进了亚、非、拉美民 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 体系,缩小了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4、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以中国 为代表的社会 主义国家在改 革开放中不断 发展壮大,已 成为重新振兴 社会主义的中 坚力量深 圳街景㈢社会主义的严重曲折△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其根本原因是实行的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加上改革路线、方针、政策有误,终至“红旗落 地”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 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 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 向发展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㈠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 级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之所以是新型国家政权,是由 于这一国家政权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 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列宁曾把无产阶级专政称作“无产阶级民 主制”,就是突出其发展民主的职能随着专政 职能的逐渐缩小,民主职能逐步扩大,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最后作为国家制度的民 主也将归于消亡㈡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 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 程,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 征的论述1、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构想△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有6个 要点: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根据社会需要有 计划地调节生产;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 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和 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计划调拨(无偿调拨, 不经过商品交换)计 划 经 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 调节为辅(1978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1992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 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 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 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相关认识△在列宁看来,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 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着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 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了工人阶级 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 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 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 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 “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 力发展, ……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 相信1980年)㈡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 深化和发展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突出强调“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 的内在联系;明确指出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关系上区别于 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本质规定;强调最终目 标是“共同富裕”,揭示了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 的内在联系。

2、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 应包括的基本特征主要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 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 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个人消费品实行“各 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 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 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 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 艰巨性和长期性㈠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 得胜利的原因1、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革命形势成熟的特征是 “⑴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不变地 维持自己的统治,‘上层’的某种 危机,即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给 被压迫阶级的愤怒和不满造成一 个爆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