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考察报告苏区考察报告篇一:安徽专业考察报告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安徽金寨实地考察报告XX 年 4 月 8 号,我们历史文化学院 13 级历史学班的全体同学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两天的红色革命文化考察安徽省金寨县位于鄂豫皖革命区大别山腹地,红色革命资源丰富,是我们这次考察的主要区域4 月 8 日一早出发,驱车六个小时,我们到达了我们考察的第一站——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金寨县是著名的“将帅之乡” ,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星火燎原,先后诞生了 11 支主力红军队伍,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并走出了 59 位开国将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所以来到金寨,一定要到革命历史博物馆,缅怀一下先辈在金寨的红色足迹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坐落在梅山镇红军村,因是革命所在地,所以村子的名字也别具一格在我们到达博物馆前时,正好有一大批军人在博物馆前集合,看着他们在烈日炎炎下,依旧面无倦色,英姿飒爽,那种自豪的感情油然而生同为来缅怀革命先辈的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之后跟随着老师的步伐,我们开始参观革命博物馆博物馆正面悬挂着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和一幅《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大型浮雕。
两侧分别是前言和革命史迹图,概括地介绍金寨县革命历史革命历史陈列馆,共分四个时期:①党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展出了金寨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和农民运动的兴起;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丰富的史料,展出了著名的立夏节和六霍两大起义,以及诞生的红 32 师和红 33 师,后又创建军和重建的红 25 军和红 28 军的史实,反映了金寨既是鄂豫皖苏区的中心区,又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发源地;③抗日战争时期,展出了金寨人民踊跃参加第四支队东进抗日,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区党委在金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④解放战争时期,展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建根据地,迎来全国解放的史实在烈士事迹展厅部分,展出了 140 余名各个历史时期县团级以上烈士的画像,以及烈士生前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将军陈列室里,悬挂着 59 位以上将——洪学智、中将——皮定均、少将——丁世方为首席的将军金箔肖像,每张肖像下有各位将军的成长过程简介,屡建功勋的战迹这一幅幅威严的肖像使人感到和蔼可亲,眼神里蕴藏着含蓄的威严和一种坚不可摧的革命斗志在入口处的那幅巨大的革命史迹图中,我感到非常震撼,因为它真正诠释了我们经常说到的八个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史实记载“五四”运动后,金寨境内就有了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
1924 年建立党组织后,犹如星星之火,在鄂豫皖边区迅速燎原从那张密密麻麻的革命史迹图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当年在这片土地上红红火火的革命景象早在 1924 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1929 年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这里曾是红一军、红四军、红十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诞生地或主要活动地区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曾在境内指挥过革命战争,董必武、叶挺、方毅、张劲夫曾在此开展过革命活动在了解了金寨革命历史的这些史实以后,真正让我影响深刻的除了那些令人敬仰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将军们,还有那些无数为革命牺牲的“无名小卒” 也许参观了博物馆,我们会记得,会了解洪学智将军,徐立清中将,林维先中将等等,但我们也要记得那面长达数十米的凝黑的墙上的金寨县革命烈士名录我还记得我当时走进那面墙的感觉,充满敬畏,又感觉热血沸腾,想到他们为革命作出的牺牲心里会难受的想流泪,大概因为我是比较爱哭的人当我真正站在那面墙前的时候,也真正理解了中国革命年代的“一寸山河一寸血” 在革命战争年代,参军参战的金寨儿女有十万之众,到解放时,只有七百多人生还而在牺牲的烈士中,有名有姓登记造册的烈士只有一万零八百五十八名,其余九万人却沉寂在历史中。
在这面凝黑的墙上记录的就是那一万多名烈士的名字走出博物馆心情是沉重的又是欣慰和充满希望的,就像我们遇到的那些军人和像我们来此参观的学生一样,依旧有无数的人在感染着革命力量,传承着革命精神,这是我们希望和应该看到的一个态度,正因为有这样的态度,我们党我们国家才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又集体赶往天堂寨遗址因到达时间较晚,我们决定先行参观遗址区外的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旧址刘邓大军前线指挥旧址是幢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整体布局一层,局部二层,砖木结构,五进三纵,达到了“走路转楼不湿脚”的效果和意境;青砖铺地,木质窗门,古朴自然虽然是初次来此,但也感到非常熟悉,因为太多的是从电影、电视中见过,置身环境当中,仿佛时光倒流,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旧址由六个展厅、刘邓清风厅、警务员室、邓小平卧室、李达卧室、李先念卧室构成第一展厅以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主题,以图片、实物的形式介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第二展厅以挺进大别山为主题,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策、鏖战鲁西南战场的情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示意图、以及电报、草鞋等当年的实物第三展厅以战略展开为主题,介绍了建立根据地、解放大别山、解放立煌县更名为金寨县、大别山剿匪以及进入大别山面临严峻考验自己动手,解决困难的过程,还展出了军装等实物。
第四展厅以腊像的形式展出了鄂豫皖党委会议召开的场景,邓小平、李先念、李达以及金寨县委书记张延积、县委付书记、县长王相卿等地方领导围坐着在方桌前开会,会上邓小平听取了汇报,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的精神,对新区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邓小平和李先念腊像栩栩如生第五展厅对千里跃进大别山进行了总结,刘邓大军在没有粮食、弹药和兵员补充,日夜转战得不到休息的条件下,千里跃进大别山,随后进行了打破敌人追击实施战略展开,积极寻机歼敌和进一步完成战略展开,内外配合粉碎敌人疯狂进攻的斗争,使全国战略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国各地战略区的有力配合下,刘邓大将贯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方针,大量歼灭敌人,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展厅内展出了《刘邓大军征战记新闻篇》 、 《红色六安》 、 《李先念传》等革命书籍,公布了刘邓大军为站稳脚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明细表,介绍了中间的战斗过程 第六展厅为金寨籍将军厅,金寨县是鄂豫皖红军部队的主要组建地,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金寨人民怀着对党和红军的深厚感情,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这些与我们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所观看到的将军陈列厅内容一致。
遗址的最里进中间大厅为刘邓清风厅,是非常有意义的廉政教育基地,中间的隔屏上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大厅内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势介绍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遭遇了严重困难,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刘邓大军,在无后方依托情况下,开展廉政建设,上下一心,自力更生,紧紧依靠群众,保证了军队和政权的廉洁自律虽然付出了代价,但取得了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胜利,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参观完指挥部旧址,感触颇深随着这段历史我们在课本上学习过,可是当我们真正的走进他们时,才会更加刻骨铭心的深知革命之不易从课本走向真实革命遗迹的过程,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先烈为革命成功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感动之余更加珍惜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者致敬,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结束一天的参观,我们在革命区附近的酒店休整一晚4 月 9 日一早,我们集体向着天堂寨遗址出发天堂寨位于大别山主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要地,它依靠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天堂寨之行中我们既真实的体验了革命环境之艰苦,不易,也在爬山过程中增强了团结和班级凝聚力。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结束金寨之行,在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广场前的雕塑下合影,至此我们安徽追寻红色记忆之旅结束此次“探访红色遗迹,追寻红色记忆”专业考察,使我们深入掌握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中更多的史料信息;走出课堂与历史遗址、遗迹面对面,既加深了我们对史料的理解又提高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并传承着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为革命奋斗终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篇二:考察报告11 历史专业考察报告四月十号,全班早早的就在食堂碰面了想必昨晚上大家都因为太过激动而睡不着觉吧,一大早就听室友嚷嚷自己是一奇葩,说是自己五点钟就醒了,而其他室友相视一笑,也不言语,抑或是大家都是如此第一站——红色故都瑞金瑞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地处瑞金盆地,四面环山,与福建相邻那里山清水秀,一条绵江河穿过这个小县城,把瑞金县城分成两半从烈士园的那个龙珠塔我们可以看到对面山顶那三个连成一线的塔,景色很优美因为时间急迫,我们只有四个小时的时间呆在瑞金,在这四个小时内我们要去沙洲坝革命旧址、红色历史博物馆还有叶坪革命旧址 先来说一下沙洲坝革命旧址吧沙洲坝革命旧址群位于江西瑞金城西北 5 公里的沙洲坝镇境内1933 年 4月至 1934 年 7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这里成为临时中央政府机关的第二个驻地和党中央机关所在地。
这里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长会旧址、中共中央局旧址、少共中央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长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人民委员长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人民委员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旧址等址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二十多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旧址等我在想当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房子供共产党建立各种部门,一问,原来这些密集的房屋都是一些地主和村民的房子与宗祠对了,还有那口毛泽东带领村民一起挖的井,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话尽管沙洲坝我去过多次了,可是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体会,每一次去,那种缅怀革命先烈的感受就更深一层虽然说那些墙都是重新粉刷过的,很多物品和景物都不再是从前那样,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物是人非,但是我们要寻找的东西依然还存在,那种革命精神,那种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红井最近的一处旧址是毛主席的故居这是个相对独立的小院,据说1933 年 4 月至 1934 年 7 月,毛泽东在此办公和居住。
其间,写下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 《我们的经济政策》 、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以及《新的形势与任务》 、 《乡苏维埃怎样进行工作》 、 《长冈乡调查》 、 《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小院的墙外是一丛繁茂的古樟树,可以想见毛主席在树下纳凉、沉思、与相亲们拉家常的情景……离开了沙洲坝,我们一行人到了红色历史博物馆,在那两层楼的宽大博物馆前面我们照了第一张集体照,而我们身后的那几个“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几个大字却深深的印在每个人的心里博物馆位于瑞金城西苏维埃纪念园内,占地面积 45288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 10100 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 4800平方米,馆名由江泽民同志题写基本陈列为《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分六大部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浴血奋战,进行反“围剿”斗争,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艰难历程,以及治国安邦、最终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陈列展出了大量文物资料和照片,其中珍贵文物 300 多件,采用油画、场景、多媒体、幻影成像、超现实仿真雕像等先进的展陈手段,再现了那一段血与火的辉煌历史,内容丰富,生动形象。
而博物馆是一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观光游览的理想场所 下午我们来到了叶坪革命旧址群,上面我们说到因为在 1933 年一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由上海迁至瑞金,在瑞金东边 5 公里的沙洲坝驻扎所以同年四月,叶坪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也迁至沙州坝,然后两局合并为中共中央局走进叶坪,你会发现叶坪的各部门之间相对分散,不像沙洲坝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