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导学案-第三十二课 勤于动脑-跳出思维定势的圈 | 北师大版知识点概述本课的主要内容为“思维定势”、“跳出思维定势的圈”、“勤于动脑”,通过此课将引导学生了解思维定势对我们的影响和危害,并且学会如何跳出思维定势的圈,培养勤于动脑的习惯和方法学习目标• 了解思维定势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思维定势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能够鉴别思维定势;• 学习跳出思维定势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勤于动脑的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课堂内容及方法课前预习请在课前阅读本课教材内容,了解思维定势的相关概念,思考一下自己在思维活动中是否存在定势思维,有哪些体现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往往是通过思考、集思广益、多角度分析等手段,但是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固定,那么我们很难做到跳出思维定势的圈,从而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思维定势吗?思维定势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和危害?”新知讲解接下来,老师将引导学生一起了解思维定势的概念和分类,可以借助PPT或者黑板进行解释演示,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维定势的概念思维定势是指在习惯性的心理情境下,人们的观察、判断和分析都走上了一条固定的思维路线,这种思维方式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定势的分类按照先后顺序,思维定势可以分为六类:1. 行为定势:指人们在形成某种行为方面的学习,造成某些行为模式固化,难以改变2. 功能定势:指人们在功能上的定势,以至于想象不到其它的功能3. 观念定势:指个人或者集体对事物或事情有一定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在一定时期内不易改变4. 固定化的思维:指将个别观点人为地概括为整体5. 具体事物与观念的定势:指人们用自己固定的观念、方法、模式去看待实际事物,结果导致对当前事物的判断是否全面、是否正确出现偏差6. 形式定势:指人们对特定的评估范畴或具体事物赋予某种客观属性,造成信息的失真或不可传达拓展练习请学生自己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五个例子,让他们认真思考,这个例子是否与以上的六类思维定势有关,如是有关,则加以解释说明解决问题接下来,老师通过真实案例,向学生展示思维定势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激发学生对思维定势进行改变的愿望请同学交流这个案例,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总结归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思维定势,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集中体现出自己已经或正在淘汰思维定势比如老师可以提问:• 学习数学时,你是否总是依靠机械记忆而非深入思考?• 拍照时,你是否总是采用同样的角度和构图?• 当你遇到问题时,你是不是很快就放弃了,而不是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思维能力最后,老师将引导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思维活动:• 选择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察不同的视角;• 扩大信息范围,增加新的信息元素;• 量变到质变,通过多方位积累可以实现知识和数据量的突破;• 分析思考过程,形成经验总结,并记录下来课后作业请各位同学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思维定势的概念、分类,以及跳出思维定势的技巧和方法,并将心得体会写在日记中小结思维定势是一种极易陷入却难以自知的思维盲区,只有不断摆脱思维定势,才能不断做出更好的判断和决策希望通过本次课程的介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建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培养勤于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