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综合实验1区域间农业经济发展比较分析2(一)利用经济指标比较(二)土地利用比较(三)农业劳动力利用比较(四)农业产业结构比较(五)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3(一)利用经济指标比较• 1.综合经济指标比较 比较综合经济指标达到的水平和发展的程度,如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用率、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等通过这些经济指标评价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456(一)利用经济指标比较• 2.一般经济指标比较 可用一般常用的经济指标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来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规律性,从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789(二)土地利用比较• 1.从土地开发利用上比较一是耕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的关系,即垦殖指数,以说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二是耕地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即复种指数,以说明在一定耕地面积上,播种面积扩大的程度10(二)土地利用比较•2.从平均单位面积耕地收入上比较•一是平均每亩耕地收入水平比较,二是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比较;三是不同耕作制度比较后两个比较主要是针对影响亩收•入水平差异程度的因素的比较影响因素还有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差异。
11(二)土地利用比较•3.从主要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上比较这个比较简单,只需要把不同地区的单产水平及其发展速度列出时间数列,就一目了然最好三年以上)的比较才能说明问题12 (三)农业劳动力利用比较•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利用劳动力利用指标比较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通过劳动力利用率和劳 动生产率以及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分配来反映地区间的差异程度13 (三)农业劳动力利用比较•1.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程度比较•劳动力利用程度是通过劳动力利用率表现出来的劳动力利用率是已利用的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的比值14 (三)农业劳动力利用比较•可以从两个方面比较:一是从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上比较在某一地区劳动力被利用比重越高,在动态上指数越大,说明农业劳动力就业程度高,农业经济发展快15 (三)农业劳动力利用比较•二是从劳动力文化结构上比较,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层次越高,农业经济发展越快很多调查资料表明,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关,两者间变化是相互促进的16 (三)农业劳动力利用比较• 2.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程度比较•由于劳动生产率受各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积极性、农业技术装备状况、农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组织管理等。
所以,在不同地区进行比较时,特别要注意可比性,为了说明问题,应从三个方面•比较:17 (三)农业劳动力利用比较•一是从农业总产值与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劳动力比值上比较,说明不同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从动态上说,农业总产•值数额越来越大,而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力不断增加,说明这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较快18 (三)农业劳动力利用比较•二是将农业内部各部门的产值与在各部门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总数相比,从部门上比较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从各部门农业劳动生产率动态上的差异,可以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心19 (三)农业劳动力利用比较•三是将农产品不同品名在单位劳动时间(一个标准工日)产出的产品相比,产出越多,农业经济状况越好,发展指数越高,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越快20 (三)农业劳动力利用比较•3.通过农村劳动力在农村产业间的配备比较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各产业间的分配,从劳动力占有上说明农村产业结构情况21 (四)农业产业结构比较• 1.水平状况比较这一比较可分两步:一是计算不同地区的第一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在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注意农村社会总产值不等于农业总产值);二是计算不同地区三个产业比重之间相差的百分点。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高的•一般地说是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22 (四)农业产业结构比较•2.动态比较一是计算各年度的不同地区各产业占农村总产值的比重二是计算不同年度的不同地区各产业变化程度和趋势三是将比重变化与各产业产值相对比一般说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增加的百分点多而且产值增长幅度大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比较快23(五)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24(五)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1.农业机械总动力比较这个比较可以体现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拥有农业机械化种类及其数量上比较;25(五)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1.农业机械总动力比较•二是从农业机械总动力上比较将所有动力机械的动力折算成马力或千瓦,这样可以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比较,反映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主要采用每亩耕地平均配备动力数(马力),或机耕面积等指标进行比较26(五)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截至2012年5月29日,全国共完成机耕面积6.5亿亩,机播面积5.3亿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000万亩和2000万亩,完成机械浇灌面积2.2亿亩次,其中抗旱浇灌8926万亩次。
27(五)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2.水利状况比校这是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程度方面的比较一是通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农田早涝保收面积分别占农田总面积比重进行比较;二是通过农田排灌机械动力比较;三是蓄水能力比较,即农田保证灌溉面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