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两首》知识导学长征组歌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30周年,萧华等人创作了气 势磅礴的《长征组歌》这套作品以通俗的音乐语言和丰富 的音乐构思,巧妙而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图景,展 示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一、 学习目标.把握歌词的内容,了解歌词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分析歌词的结构形式,欣赏其艺术特色学习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 义态度二、 学习要点基础知识黔:贵州省的简称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 人离开原来的地方皑皑: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毯:毯子、毛毯、地毯毡:毡子、毡帽课文评析四渡赤水出奇兵.结构内容《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这首歌描 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 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 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 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四渡赤水出奇兵萧华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部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 的军民鱼水深情前三句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后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 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第二部分,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 1层,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 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 2层,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 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层基本按战斗先 后顺序来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后一句是歌词的中心句,它 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写作特点歌词句式长短相间,跌宕起伏,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使用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强调红军所处环境的险恶, 军民的鱼水情深,突出主题语言高度概括,可谓“一字千金”,巧用“解” “压”“逼” “袭”等动词,富有气势,饱含深情,充分表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过雪山草地.结构内容《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这首歌描写了 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 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 念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过雪山草地萧华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民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部分,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与前一 首一样,这四行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意在渲染自然环境 之恶劣,红军生存危机之严重第二部分,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 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 不怕难这两句点明红军经受了千锤百炼的考验,从而突 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高的雪山踩在脚 底下,而是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 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以草为毯、以泥为 毡,扎起军营,古往今来,又有哪一支军队能够这样做! “风 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 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 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 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战士为什么“都是钢铁汉”?为什 么“千锤百炼不怕难”?因为他们官兵同甘共苦,充满革命 理想,这两个中心句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 本原因写作特点歌词句式相对整齐,结构层次分明,读起来铿锵有力, 和内容完美统一恰当运用拟人、对偶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主题三、深入探究.学唱《长征组歌》,感受其艺术魅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发扬中国 红军的长征精神呢?写一篇日记,发表你的看法或者开一 个家庭讨论会,同父母长辈探讨这个话题中考解析阅读《萌芽》,完成1-3题萌芽刘柳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 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 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 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 头,眼里贮满了希望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 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望,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叫 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望里男孩的家长几天后才发现男孩的古怪。
这天,家里正好 酱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门外,他父亲叫他买酱油,连叫了 几声,没人应,出去一看,发现男孩呆呆地蹲在花盆前,父 亲便说:“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叫你几声都听不见,你心到 哪去了?买酱油去! ”说着,便递钱给了孩子过了很久,男孩还没把酱油买回来,孩子的父亲懂了, 忙走出去一出门,就见孩子还蹲在门口的花盆前,手里捏 着他给的钱孩子的父亲生气了,过去一把扯着孩子的手,呵斥道:“你怎么搞的?叫你去买酱油,你还死在这里?”孩子的心思还在花盆里,葡萄核栽进去很久了,还没发 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说:“我在想,这葡萄怎么不发芽?孩子的父亲听了,更气了,大声说:“以前就跟你说过, 你这样做没用,你真是执迷不悟说着打了孩子一耳光,并举起花盆,把它摔碎了孩子看着满地的泥土与碎片,哭了男孩毕竟还小,他在沉默了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又开始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玩一星期后,也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 葡萄也把葡萄埋在花盆里,我想过去告诉她葡萄核长不出葡 萄,但还没等我过去,男孩也看见了,男孩走了过去,跟女 孩说:“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种出葡萄来种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那你干吗还这样?”“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女孩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男孩说:“真的,你这样做没用,我以前也这样做过, 没用的种下去要每天浇水,你知道吗?”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 开心极了我看见她把院子里的小孩都叫去看, 也叫了男孩,但男孩没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围着花盆时,一个人躲在一边流泪了我看见男孩流泪,走过去,我说:“你怎么在这里流泪? 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 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这篇写了两件事,试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 事的内容答: 件事 :第二 件事 :.这篇的题目含义丰富,引人深思作者为什么要以“萌芽”为题呢?谈谈你的理解答••.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⑴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 就跑回屋子假如你是这个男孩,此时还想说些什么呢?写在下面⑵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 我看见了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男孩为什么称赞女孩的父亲“真好”?【考点】:阅读记叙文的综合能力【分析】:.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引导学生通 过对内容的分析理解作品的主题。
选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件 事写男孩用葡萄核种葡萄,遭到父亲粗暴对待第二件事写 女孩用葡萄核种葡萄,得到父亲暗中帮助本题明为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实际是在考查对主题的 理解萌芽,可以理解为孩子期盼的葡萄的萌芽,也引人联 想到孩子们具有的创新精神的萌芽也可以理解为:以“萌 芽”为题,寄寓着作者这样的希望和心情:家长、教师以及 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要爱护孩子的创造精神,不要扼 杀可贵的“萌芽”回答不求全面,能谈出一点认识,意思 正确,言之成理即可⑴本题考查同学们的理解及想象能力示例:知道, 我每天都给葡萄浇水,可是爸爸说我“执迷不悟”,还把花 盆摔碎了 ⑵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示例:女孩的 父亲能理解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感情以上两个问题的解 答言之成理即可课外拓展萧华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生于江西省兴国城区1928 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 记1 9 3 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曾任中共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特务营政治委员, 第10师3 0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 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 治部组织部部长,陕甘支队大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 政治委员。
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110师政治部副主任,34 3旅政治委员,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 员,鲁西军区政治委员,115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 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 野战军兵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 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 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第 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委员1 9 5 5年被授予上将军 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 第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6届全国 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8、11、12届中央委员 主要著作有:〈怎样进行战时政治工作〉、〈长征组歌〉、〈铁流之歌〉等萧华将军于1 9 8 5年8月12日在北京 病逝《长征组歌》内容简要评析《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 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 四渡赤水出奇兵,飞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 捷,报喜,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 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 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 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 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的伟大胜利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