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中古代最大的水利设施——山河堰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5.55KB
约2页
文档ID:16192519
汉中古代最大的水利设施——山河堰_第1页
1/2

汉中古代最大的水利设施——山河堰山河堰,与关中的郑国渠、白公渠、四川的都江堰齐名于世山河”即指今天的褒河因褒河一名山河水,故拦截褒河而筑成的堰,又叫山河堰其灌区包括原南郑、褒城两县的部分地区原灌区内多有祭祀萧何、曹参的庙宇在筑堰的同时,还兴修了王道池、蒿池、月池、顺池四大名塘,用以蓄水灌溉这些水利工程,对发展汉中农业有重要作用,在全国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相传山河堰创修于刘邦为汉王都南郑时,始建于何年,史无确载相传为汉初萧何开创,曹参落成历史上山河堰难以抵御洪水冲袭故历代地方官吏与驻军将领,如三国诸葛亮,五代后蜀武漳,北宋许逖、赵从俨,南宋吴玠、吴璘、杨政、吴拱,元代赛因普化,明代张良知,清代余正焕、严如熤等,多次组织民众和军士整修自北宋早期就开始便有修治记载,当时的灌溉面积有 4 万亩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吴璘在汉中修复山河堰,竣工后,有杨绛撰文的《重修山河堰记》石碑,原立在河东店北婆婆坑,一九三六年修西汉公路时炸毁残存三片,今移存于汉中市博物馆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因发大水,堰尽溃,由章森、范中艺等主持修复,竣工后,有当时南郑县令晏袤作的《修堰碑》摩崖一方,今存汉中市博物馆。

南宋初年复修后称为褒城六堰,乾隆时又进行过大修,灌溉面积增加到了 23 万多亩,成为汉中地区最大的灌区明清时期山河堰仅存第二河第三两堰,以第二堰最大,明万历时可灌田 4.4 万亩1940 年用近代技术修建褒惠渠时,在第一堰址上修建了一座长达 135.3 米,高 4.3 米的浆砌石堰,引水渠口设闸五孔,冲沙闸两孔,灌田 14 万亩1942 年,陕西水利专家李仪祉主持以原山河堰为基础,建修褒惠渠,山河诸堰纳入褒惠渠灌区解放后,又多次维修,并于 1970年褒河石门水库建成后,重建褒河引水灌溉渠系,使这一古老的水利工程重新焕发青春,为汉中人民造福附图:古山河堰图)石门摩崖石刻《褒城山河堰记》、《修复山河堰记》、《山河堰赋》等记述了山河堰多次的修复情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