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吉祥套壶”创作体会蒋丽雯(宜兴214221)紫砂壶的设计创作,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前,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收入实现了翻番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人民的生活状况,他曾作出重要指示:“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让老百姓有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计划,还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关注到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和平盛世中国人民的幸福在人民生活步入小康的盛世,我有了设计“盛世吉祥套壶”(见图1)的设想吉祥”,形容幸运、喜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常用谐音取义的方法来比喻与“吉祥”有关的含义如“鸡”,谐音“吉”;“羊”、“象”谐音“祥”盛世吉祥套壶”选用“象”的塑饰来表达这一设计理念象,为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体高约3m,皮厚毛少,四肢粗如柱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上颌门齿大而长,称象牙,耳较大,背厚腹肥,四腿粗壮有力有亚洲象和非洲象之分,亚洲象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我国云南亦有亚洲象的分布象纹为传统的吉祥纹饰,有着悠久的历史《魏书》卷十二:“元象元年(公元538年)正月,有巨象至砀群陂中,南兖州获送于邺。
丁卯,大赦,改元我国南方诸使历代遣使献驯象者屡有记载象与佛教也有密切的联系,作为释迦牟尼左右侍之一的普贤菩萨,就把白象作为他的坐骑,故象的形象在广大民众中广受尊崇在民间,常把象与瓶组合成“太平有象”,把象与万年青组合成“万象更新”盛世吉祥套壶”由壶、注茶器、插筒、六小杯(三高、三矮)、笔架(茶帚架)所组成壶体的造型为一倒置的汉罐形宜兴的龙背山地区曾出土了大量的汉罐,形制多样、造型精美、古朴浑厚,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选其作为壶型显得古意盎然,也是古为今用的一种尝试象形的装饰,一是壶钮塑一象立于壶盖之上,长鼻垂地,背腹厚实,四腿粗壮有力,造型简约生动;二是在三弯嘴的下部,饰象嘴啣住壶嘴;三是饰象尾形为耳把,其形开张,与三弯嘴相映衬嵌盖、平肩、圈足,壶体无装饰,符合紫砂壶造型“求正不求奇”的设计原则,以平实见长,不追求形的奇特,但在平易之中又显示出平中见巧、平中见功力的制壶技艺,明针功夫到位,壶体光莹润洁,线型流转往复,赏心悦目插筒的造型由一圆钵形与圆筒形相组成,下部为圆筒形,上部略收,下部稍放圆筒的上部镶接一圆钵,敞口、鼓腹插筒的两侧有象鼻的装饰,从圆钵处下伸至圆筒处,加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有提拿方便的作用。
象鼻下方的圆筒上有一线型装饰,再往下有两道灯草线的纹饰,起到平中见巧的作用注茶器为圆钵造型,颈部高爽宽厚,耳把,另一侧有象头部的塑饰,肥大的双耳紧贴在注茶器的身筒上,象鼻上翘,与头顶部相接,象口则成为注茶器的出水口笔架(茶帚架)采用玉雕如意的造型玉雕如意大量出现在清代,造型多样,可以把玩,也可以用作后背搔痒,故称如意笔架放置在茶海内则用于搁放清洗茶海的茶帚在茶帚晾干后,可插入插筒如意头大的一端有一状如灵芝的造型,上面开了六个小孔,可用作插香,缕缕清香伴茶香,使人神清气爽红楼梦有妙玉取明前茶,煮梅上雪,焚香调琴,与黛玉、宝钗、宝玉品茶听韵的描述,凸显了妙玉品质高洁、不随俗流的风姿,显示了文人品茶的风貌套壶”是在当今紫砂壶设计中,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产品,人们从品茗的需要出发,以茶海为中心,设计出各有特色、各有用途的品茗用具,使品茗的每道工序都井井有条、繁而不乱、繁而有趣盛世吉祥套壶”中的注茶器是壶与杯的过渡,用滤茶器罩在注茶器上,不仅滤去茶汤中的杂质,也使品茶的过程多了一道程序,品茶的人们乐此不疲,斟茶、滤茶、入杯、闻香、轻尝浅品,那茶香才更加悠远,更加余味深长,齿颊留香插筒可放置茶叶屜,为取茶叶之用;茶夹,用于泡烫、清洗茶杯;茶帚,用于清洗茶海。
茶杯的高矮设计,使套壶组合件产生体型大小的变化整件套具的容量都经过精心设计,在量的变化中产生了节奏,犹如音乐中的旋律,产生视觉上的愉悦,也达到了功能上的合理,这是对造型设计不断趋于完美的一种追求紫砂文化与茶文化相融合,品茶、赏壶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它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只有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全心身地投入到紫砂壶的设计和创作实践中,创作出更多的精品,才能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