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改背景下对幼儿生成活动的有效回应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6页
文档ID:556640705
课改背景下对幼儿生成活动的有效回应_第1页
1/6

作者任教学科:科学、语言课改背景下对幼儿生成活动的有效回应——一次科学生成活动的实践与反思活动生成背景:“神舟九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是2012中国的一件大事,作为中国人无不感到自豪和骄傲不仅各大媒体反复报道,连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神舟九号的发射情况每天早上,孩子们一来园,就有说不完的的谈资:“看到神舟九号发射了吗?”“我看过新闻了,飞行员还在看报纸呢!”“火箭上天时,我们全家还鼓掌的呢!我把手都拍红了” “我长大也要做宇航员的”“老师,神舟九号怎么能飞那么高的呢?”……在神九飞天、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孩子的话题都围绕着神九展开我根据幼儿的自发生成问题,予以积极的回应,和孩子们共同探讨有关神舟九号的话题,结合幼儿园整合课程的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开始开展“我的我的神舟九号”的科学探索活动反思:课改《课程指南》中指出:“应善于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发生成的,具有发展价值、共同兴趣的热点与预设活动的内容有机给合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幼儿即时生成的内容,并给以适度的回答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幼儿生成活动给予有效回应,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在孩子们关注神九,围绕神舟九号的发射不断地讨论、提问,尤其对神舟怎么飞上天的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构建了科学生成活动《我的神舟九号》,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教师依从了幼儿的自主选择。

活动实录:一、提供纸制圆锥体,幼儿自由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办法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用的什么方法让小火箭飞上天?幼:我用的投的办法;我用的抛的办法;我用的弹的办法……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引导幼儿自由玩自己制作的神舟九号小火箭,充分调动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了知识和实践经验上的铺垫二、出示无盖饮料瓶,探索借助饮料瓶让小火箭上天的办法师:猜猜能不能用饮料瓶帮助小火箭飞上天?(幼儿自由探索)师:你们觉得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拍)反思: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在亲身活动,亲身体验,在获得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得以真正的理解的,如果不让幼儿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孩子是不会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的此环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探索环境,让幼儿在玩一玩、试一试中探索出火箭上天的多种方法三、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奥秘1.出示两个小火箭(一个有盖、一个无盖)师:这两个火箭哪个能飞起来?哪个不能?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师:为什么用同样的拍的方法,瓶子上没有盖的小火箭飞上天了,瓶子上有盖的小火箭飞不上天呢?(两个可乐瓶一个有盖、一个无盖)2.玩游戏:神奇的空气师:挤一挤,有什么感觉?轻轻挤、重重挤……师:是什么将小火箭送上了天?反思:在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奥秘时,我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而是学会了等待,留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

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探索出小火箭上天的奥秘:瓶子里的空气让小火箭飞上了天对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能力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播放多媒体课件,拓展幼儿火箭发射知识师:神九飞天,你的心情怎么样?反思:在幼儿探索一段时间后,我特意选取了神舟九号发射实况让幼儿观看,既可以让探索中的幼儿休息调整一下,又可以通过宏伟壮阔的发射场面,丰富幼儿“神九”发射的相关知识,使孩子们心灵受到震撼,真正感受到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意识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五、竞赛游戏:比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1.请两个小朋友比一比师:为什么同样的用拍的方法,***的小火箭飞得高?***的小火箭飞得低?2.分组比赛,请冠军介绍经验师:能将你的好办法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吗?反思:最后的竞赛游戏让整个活动达到高潮,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让火箭飞得更高的正确方法教育感悟:课改背景下对幼儿生成活动的有效回应生成活动是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活动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儿童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它强调了活动中师幼之间互动的关系及教师的有效回应活动主题可由幼儿自发生成,也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的,它具有一定的弹性与开放性。

一、追随幼儿兴趣点,有效回应支持幼儿主动探索课改的宗旨是:真正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信息交流,其中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有主题内容和非主题内容,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可以让幼儿自由探索的?教师的回应与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在与幼儿同行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幼儿,观察他们的感兴趣的话题、活动中的需要、无法解决的问题等,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才能发现幼儿生成了什么,才能从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从而生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2012年,神舟九号的发射成为全中国、全社会的最大关注,社会的关注、家园的共育使孩子们了解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求知欲望早晨一来园,孩子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在幼儿园议论开了:“知道神舟九号什么时候发射的吗?”“我在网上看的,6月16日神舟九号、天空1号我都看了”…… 兴趣是孩子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从上例中可以看出,探索“点”始终来自孩子的兴趣,而我只是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有效积极地回应,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活动正是由于教师的留心观察、倾听才发现了来自幼儿的探索活动。

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幼儿的潜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二、巧设开放性提问,有效回应引导幼儿主动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放性的提问越来越受到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首肯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法,积极为幼儿创造主动探究、认识事物和揭示知识异同的求知情境在《我的神舟九号》科学探索活动中,老师的所有问题都是开放性的,如: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用的什么方法让小火箭飞上天?你们觉得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能将你的好办法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吗?由此,教育活动变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师幼共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问也不再是作为传递固定知识的载体教师是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教师支持幼儿的学习并不简单的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所要做的只是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积极回应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幼儿出现问题时,帮助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前者重要的多教师不求传递确定的知识,避免简单快速的告诉孩子所谓科学上的正确答案,而是扮演一个提问者的角色,允许幼儿有不同的见解,答案也不仅仅是唯一的,更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有效回应关注幼儿主动探索就幼儿接受知识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说,看到的东西比听到的东西印象深刻,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东西更容易记住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活动中建立和完善认知结构的,操作、探索是幼儿获得科学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因此,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要想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合理有效的提供操作材料是首要条件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才能把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与幼儿自己的动手操作经验搭起一座桥梁,才能使幼儿能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主动进行自主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获得丰富的科学经验,产生新的好奇,从而更乐于动手、动脑在科学探索活动《我的神州八号》中,教师首先提供自制小火箭,让幼儿自主玩小火箭;接着提供无盖饮料瓶,借助工具帮助小火箭飞上天;最后投放有盖饮料瓶,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随着幼儿探索的过程,通过有层次的递进性的逐渐丰富操作材料以及提高材料的操作难度,帮助幼儿继续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不会轻易放弃活动进而逐步帮助幼儿领悟科学难点,达到教育目的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

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教师有效回应幼儿的探索需求,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关注幼儿的主动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四、构建学习共同体,有效回应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学习共同体是指与其他学习者共享学习资源,相互交流与帮助,积累相关经验,有成员平等、合作学习、成果共享等特征在《我的神舟九号》科学探索活动中,在探索怎样才能让小火箭飞得更高时,我让每个幼儿在探索中自由充分的表达,相互倾听、相互启发在这里,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幼儿出现认知冲突或不一致意见时,我没有一味地去压制、协调或统一,而是设法展开它,引发幼儿的讨论,把它变成一些可以被检验的假设“力气大,飞得就高吗?“用手心拍和指尖拍小火箭飞的高度一样吗?”“拍的位置高矮和小火箭飞的高度有关系吗?我在开展积极的师幼互动的同时,对幼儿的探索活动给予有效回应,引导幼儿通过自由探索,同伴竞赛等形式探索发现小火箭发箭高度和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让幼儿之间的互动也生动起来一系列可实际进行的比较,促进幼儿主动探索,让孩子通过讨论、检验、比较来发现“真理”,共同建构知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孩子的问题或观察引发其他孩子去思考并探索自己从未想过的、接触过、甚至从未怀疑过的领域,这也是幼儿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一种真正的合作活动此时,幼儿共同体内中幼儿自发的交流、启发、合作是探究活动得以深入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学习不但轻松自然,而且积极有效课改《课程指南》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兴趣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幼儿科学生成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巧设开放性提问,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建构学习共同体,对幼儿的探索活动作出积极有效地回应,学会理解孩子、关注孩子、支持孩子,回应孩子,引导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努力使幼儿的态度、情感、求知欲、学习愿望都保持良好的状态,使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促进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