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冷***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88KB
约5页
文档ID:167895022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_第1页
1/5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一 : 发明家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   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天空中不时闪烁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   "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连忙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风筝,像一只矫健的鸟儿,渐渐地飞到云海中   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   突然,天空中掠过一道耀眼的闪电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富兰克林高兴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上的钥匙。

"哧";的一声,一个小小的蓝火花跳了出来   "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   "把莱顿瓶拿过来";富兰克林对威廉喊道他连忙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烁这说明莱顿瓶充了   事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   富兰克林的这一风筝实验,彻底地击碎了闪电是"上帝之火";、"煤气爆炸";等流行的说法,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雷电的本质因此,人们说:"富兰克林把上帝与闪电分了家";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绝不是一时冲动所做的早在数年前,他就致力于电的研究,并在当时人们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指出了电的性质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启迪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容量不料,实验的时候,守在一旁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电火花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她因此休息了一个星期身体才得到康复   "莱顿瓶发出的轰鸣声,放出的电火花,不是和雷电一样吗?";富兰克林大胆地提出这个设想经过反复思考,他推测雷电就是普通的电,并找出它们两者问的12条相同之处:都发亮光;光的颜色相同;闪电和电火花的路线都是曲折的;运动都极其迅速;都能被金属传导;都能发出爆炸声或噪声;都能在水或冰块中存在;通过物体时都能使之破裂;都能杀死动物;都能熔化金属;都能使易燃物燃烧;都放出硫磺气味。

  1747年,富兰克林把他的这些想法,写成论文《论雷电与电气的一致性》他将论文寄给他的朋友、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林逊可当科林逊将论文送交皇家学会讨论时,得到的是一阵嘲笑许多权威科学家认为富兰克林的观点荒唐无比,"把科学当作儿童的幻想";   对于权威人士的嘲笑、奚落,富兰克林不予理睬,终于在做好各种准备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做了风筝实验   富兰克林从风筝实验中,不但了解了雷电的性质,而且证实:雷电是可以从天空"走";下来的"高大建筑物常常遭到雷击,能不能给雷电搭一个梯子,让它乖乖地走"下来呢?";富兰克林想   正当富兰克林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不幸从俄国彼得堡传来消息:1753年7月26日,科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在操作时,不幸被一道电火花击中身亡这更坚定了富兰克林研制避免雷击装置的决心   他先在自己家做实验:在屋顶高耸的烟囱上,安装一根3米长的尖顶细铁棒;在细铁棒的下端绑上金属线;沿着楼梯,把金属线引到底楼的一个水泵上(水泵与大地有接触);将经过房间的那段金属线分成两段,且将两股线相隔一段距离,各挂一个小铃这样,如果雷电从细铁棒进入,经过金属线进入大地,那么,两股线受力,小铃就会晃荡,发出响声。

  一天,电闪雷鸣,暴风雨就要来了在雷声、雨声的"伴奏";下,守候在房间小铃旁的富兰克林,听到了小铃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他高兴地笑了   富兰克林把那根细铁棒称为"避雷针";   避雷针的问世,引起了教会的反对他们认为:"装在屋顶的尖杆指向天空是对上帝的不敬";"干涉上帝的事,对上帝指手划脚,是要受上帝惩罚的";   然而,有一次在一场雷雨之后,神圣的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房屋却平安无事于是,避雷针的作用被人们认识,避雷针也很快地传开了至1784年,全欧洲的高楼顶上都用上了避雷针 二 : 富兰克林不畏生命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1个轰动世界的实验: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天空中不时闪烁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1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连忙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风筝,像一只矫健的鸟儿,渐渐地飞到云海中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突然,天空中掠过一道耀眼的闪电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富兰克林高兴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上的钥匙哧”的一声,1个小小的蓝火花跳了出来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把莱顿瓶拿过来富兰克林对威廉喊道他连忙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烁这说明莱顿瓶充了富兰克林不畏生命发明避雷针的故事_富兰克林发明了什么事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进1步证实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富兰克林的这一风筝实验,彻底地击碎了闪电是“上帝之火”、“煤气爆炸”等流行的说法,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雷电的本质因此,人们说:“富兰克林把上帝与闪电分了家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绝不是一时冲动所做的早在数年前,他就致力于电的研究,并在当时人们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指出了电的性质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启迪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容量。

不料,实验的时候,守在一旁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电火花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她因此休息了1个星期身体才得到康复莱顿瓶发出的轰鸣声,放出的电火花,不是和雷电一样吗?”富兰克林大胆地提出这个设想经过反复思考,他推测雷电就是普通的电,并找出它们两者问的12条相同之处:都发亮光;光的颜色相同;闪电和电火花的路线都是曲折的;运动都极其迅速;都能被金属传导;都能发出爆炸声或噪声;都能在水或冰块中存在;通过物体时都能使之破裂;都能杀死动物;都能熔化金属;都能使易燃物燃烧;都放出硫磺气味1747年,富兰克林把他的这些想法,写成论文《论雷电与电气的一致性》他将论文寄给他的朋友、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林逊可当科林逊将论文送交皇家学会讨论时,得到的是一阵嘲笑许多权威科学家认为富兰克林的观点荒唐无比,“把科学当作儿童的幻想”对于权威人士的嘲笑、奚落,富兰克林不予理睬,终于在做好各种准备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做了风筝实验富兰克林从风筝实验中,不但了解了雷电的性质,而且证实:雷电是可以从天空“走”下来的高大建筑物常常遭到雷击,能不能给雷电搭1个梯子,让它乖乖地走"下来呢?”富兰克林想。

富兰克林不畏生命发明避雷针的故事_富兰克林发明了什么正当富兰克林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不幸从俄国彼得堡传来消息:1753年7月26日,科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在操作时,不幸被一道电火花击中身亡这更坚()定了富兰克林研制避免雷击装置的决心他先在自己家做实验:在屋顶高耸的烟囱上,安装一根3米长的尖顶细铁棒;在细铁棒的下端绑上金属线;沿着楼梯,把金属线引到底楼的1个水泵上(水泵与大地有接触);将经过房间的那段金属线分成两段,且将两股线相隔一段距离,各挂1个小铃这样,如果雷电从细铁棒进入,经过金属线进入大地,那么,两股线受力,小铃就会晃荡,发出响声一天,电闪雷鸣,暴风雨就要来了在雷声、雨声的“伴奏”下,守候在房间小铃旁的富兰克林,听到了小铃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他高兴地笑了富兰克林把那根细铁棒称为“避雷针”避雷针的问世,引起了教会的反对他们认为:“装在屋顶的尖杆指向天空是对上帝的不敬干涉上帝的事,对上帝指手划脚,是要受上帝惩罚的然而,有一次在一场雷雨之后,神圣的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房屋却平安无事于是,避雷针的作用被人们认识,避雷针也很快地传开了至1784年,全欧洲的高楼顶上都用上了避雷针。

三 :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时间:2014-12-08 :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9302次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18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从未获得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实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

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并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着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着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实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

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