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作用类别合并同类,便于记忆,仔细阅读,可为人上文言虚词比现代汉语虚词范围较广,包括代词、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和叹词六类现将上述六类中常见的虚 词按其作用分为十六点予以分析: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 吾、我、余、予(yú)、卬(áng)朕( zh è n) 说明:第一人称各个代词,表示单数时, 译为“我” ; 表示复数时,译为“我们”;在句中作定语时,译为“我 的” “我们的”是单数还是复数,须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来 判断 第二人称: 汝、女( r ú)尔(ě r ) 、若、乃 说明:第二人称各个代词,表示单数时译为“你”, 表示复数时译为“你们”;用作定语时译为“你的”、 “你 们的” 第三人称: 之、其、彼、伊(yī)、渠、厥 ju é 说明:第三人称代词,表示单数时,译为“他(她、 它) ” ;表示复数时,译为“他们(它们)” ;用作定语时, 译为“他的、他们的” 二、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 此、是、斯、兹(zī)、之、夫 说明:近指代词可译为“这、这里、这个、这种” 远指代词: 彼、其、夫 说明:远指代词可译为“那、那里、那个、那些” 虚指代词: 或、某 说明:虚指是有所指, 但所指的对象并不确定。
“或” 可译为“有的、有人” 无指代词: 莫、毋( wú)、无 说明:“莫、毋、无”在句中用作主语,表示“没有 人、没有东西”的意思时,就是无指代词 旁指代词: 他 说明:旁指是表示“别的、旁的”的意思 三、疑问代词 问人: 谁、孰 说明:问人的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谁” 或“哪一个” 问事物: 何、曷( hé) 说明:问事物的疑问代词,可译成“什么” 问处所、情况或原因:安、焉、奚( xī)、胡、恶 (wū)、盍( hé)、乌( wū)、何 说明:问处所、情况或原因的疑问代词,可译为“哪 里、怎么、什么、为什么” 四、程度副词 表轻度:稍 (今译“稍微”) 、 略 (今译“略微、几乎”) 、 少(今译“稍微” ) 、颇(今译“略微” ) 表比较: 益(今译“越、更加”) 、弥(今译“越” ) 、 愈 (今译 “更加”) 、尤(今译“更加”) 、更(今译“更加”) 加(今译“更” ) 、滋(今译“更加” ) 表高度: 殊(今译“很、极、特别、非常”) 、颇(今 译“很”) 、最(今译“最” ) 、极(今译“非常” ) 、至(今 译“最”) 、甚(今译“很” ) 、绝(今译“极” ) 、良(今译 “很” ) 、酷(今译“极” ) 、孔(今译“很” ) 五、范围副词 表全部、概括:皆 (今译“全、都” ) 、咸 (今译“都”) 、 悉 (今译 “全、都” ) 、举(今译“全、都” ) 、俱(今译“全、 都” ) 、尽(今译“都” ) 、毕(今译“都” ) 、既(今译“全 部” ) 、 凡 (今译“一共、 总共” ) 、 共 (今译“一起、一同”) 、 并(今译“一起、一同” ) 、率(今译“全、都” ) 、偕(今 译“一起、一同” ) 、备(今译“都” )表局部、个别:但(今译“只、仅、不过” ) 、唯(今 译“只”) 、止(今译“只、仅” ) 、徒(今译“只、仅、只 是” ) 、独(今译“只有” ) 、仅(今译“差不多” ) 、第(又 作“弟”,今译“只、仅、不过”) 六、否定副词 表示否定(用于陈述句):不(今译“不” ) 、弗(今 译“不”) 、未(今译 “没有、 不” ) 、勿( wù, 今译“不”) 、 毋(今译“不” ) 、莫(今译“不” ) 、无(今译“不” ) 、非 (今译“没有、不” ) 、匪(今译“不是” ) 、靡( m ǐ,今译 “不” ) 表示禁止(用于祈使句):勿(今译“不要、别” ) 、 毋(今译“不要、别” ) 、莫(今译“不要、别” ) 、无(今 译“不要、别” ) 表示疑问 (用于疑问句末) :不(今译 “否” ) 、否(今 译“没有”) 、无(相当于“否” ,今译“不” ) 、未(相当 于“否”,今译“没有” ) 七、时间副词 表示过去: 已(今译“已经” ) 、曾(今译“曾经” ) 、 尝 (今译“曾经”) 、 既 (今译“已经”) 、 业 (今译“已经”) 、 向(此义繁体字写作“嚮”,与方向的“向”不同,今译 “从前、过去” ) 、初(今译“当初” ) 、曩( nǎ ng ,今译 “从前、过去” ) 、昔(今译“从前” ) 表示现在: 方(今译“正在” ) 、会(今译“正、正巧 碰上” 、适(shì,繁体字为“適” ,今译“刚才”) 、向(今 译“刚才”) 、立(今译“立刻、马上”) 表示将来: 且(今译“将要” ) 、将(今译“将要” ) 、 行(xí ng ,将、将要) 、欲(今译 “将要”) 、其(今译 “将 要” ) 表示经常: 常(今译“经常、平常” ) 、素(今译“一 向、向来”) 、雅(今译“一向、向来”) 表示短暂: 俄(今译“不一会儿” ) 、旋(今译“一会 儿、过一会儿” ) 、须臾(今译“一会儿、片刻”) 、且(今 译“暂且”) 、暂(今译“暂且” ) 、乍(今译“忽然” ) 、暴 (今译“忽然、突然” ) 、未几( j ǐ,繁体字作“幾” ,今 译“不久”) 、忽(今译“忽然”亟(j í),今译“赶快” ) 八、情态副词 表示确信: 诚(今译“真正” ) 、良(今译“确实” ) 、 信(今译“实在”) 、实(今译“确实”) 、必(今译“一定”) 固(今译( 1)坚决;( 2)本来) 表示缓急: 渐(今译“渐渐” ) 、稍(今译“渐渐” ) 、 徐(今译“慢慢” ) 、遽( j ù,急忙) 表示终究: 竟(今译“终究” ) 、终(今译“终究” ) 、 卒(今译“终于” ) 表示态势: 果(今译“果真、果然”)故(今译“故 意” )乃(今译( 1)却、竟然;(2)才; ( 3)就、于是)、 徒(今译 “白白地”) 、几(j ǐ,繁体字作 “幾”,今译“几 乎、差点儿” ) 九、语气副词 表示劝勉、 命令: 尚(可不译出。
例:尔尚辅予一人! 《书经·汤誓》——译文:你辅助我一个人!) 、其(可译 为“可”,或不译出) 表示希冀: 庶(今译“希望” ) 、庶几( j ǐ,繁体字 作“幾”,今译“希望” ) 、唯(今译“希望” ) 、幸(今译 “希望”) 表示推测、估计:岂(今译“可、或许” ) 、其(今译 “大概”) 、殆(今译 “大概”) 、或(今译 “也许”) 、庶(今 译“或许”) 、庶几( j ǐ,繁体字作“幾” ,今译“可能、 也许” )表反诘: 岂(今译“难道” ) 、其(今译“难道” ) 、独 (今译 “难道”、宁(今译 “难道”) 、庸(今译 “难道”) 、 巨(也作“讵” ,今译“难道、岂” ) 十、表敬、表谦副词 表敬: 谨(表示恭敬,可不译)、敬(表示恭敬,可 不译) 、幸(表示幸运,可译作“幸而“,句中语序稍有 不同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译文:我听从 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也赦免了我 、请(表示“请允许 我” ,可不译)、敢(表示冒昧, 可译作 “请”) 、猥(wě i , 因对方不惜降低身份做对说话人有关的事而表示敬意,可 意译) 、枉(因对方不惜降低身份做对说话人有关的事而 表示敬意,可意译) 表谦:窃(表示“私下里”,可不译)、伏(表示谦下, 可译为“私下里” ) 、辱(表示谦逊,可译为“承蒙”) 十一、频率、重复副词 表频率: 亟(qì, 今译“屡次、 再三” ) 、屡(今译 “屡 次、接连几次” ) 、数( shu?,今译“多次” ) 、辄( zhé, 今译“常常、总是” ) 、每(今译“常常、时常”) 、迭( di é,今译“屡次、接连” ) 、频(今译“接连” ) 表重复、持续:复 (今译“再、又” ) 、更 (今译“再”) 、 又(今译 “又” ) 、再(今译 “又一次”) 、亦(今译 “也” ) 、 尚(今译“还” ) 、犹(今译“还” ) 十二、介词 表时间: 于(今译“在、到” ) 、以(今译“在” )? 乎(今译 “在”) 、自(今译 “从”) 、从(今译 “从、 自” ) 、 至(今译“到” ) 、当(今译“在” ) 表处所: 于(今译 (1)到; (2)从; (3)在) 、乎(今 译“在” ) 、自(今译 “从”) 、从(今译 “由、 从” ) 、至(今 译“到” ) 、在(今译 “在”) 、由(今译 “从、 由” ) 、缘(今 译“沿着”) 、当(今译“在、对着”) 表对象: 与(今译“同” ) 、以(今译“把、拿“)于 (今译( 1)向; (2)对; (3)给) 、为(今译“替” ) 、因 (今译“通过” ) 、乎(今译“跟” ) 表方式: 以(今译 (1)用; (2)凭) 、与(今译 “用、 以” ) 、因(今译“凭、靠” ) 、于(今译“靠、拿” ) 表原因: 以(今译“因为” ) 、为(今译“因为” ) 、于 (今译“由于” ) 、因(今译“因为” ) 表被动: 于(今译“被、受到”) 、为(今译“被” ) 、 见(今译“被” ) 、被(今译“被” ) 表比较: 于(今译“比” ) 、比(今译“比“) 十三、连词 表并列 : 与 (今译“和、跟” ) 、 及 (今译“和、以及”) 、 且(今译 “又,, 又,, ,而且, 也可不译)、而(今译” 又,, 又,, ,有时可不译出)、以(今译“而又” ) 、暨 (j ì,今译“和” ) 表连贯:而 (今译“就、便” ) 、 则 (今译“就、于是”) 、 遂(今译“就、于是” ) 、因(今译“于是” ) 表递进: 而(今译 “并且、 而且”) 、且(今译“并且、 而且” ) 、而况(今译 “何况、 况且” ) 、矧(shě n,今译“况 且” ,例: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译文:况且现在的 人,竟不去想这个分析:此句中“是”是动词“思”的 宾语,前置) 表选择: 抑(yì, 今译“还是”) 、如(今译“或者”) 、 若 (今译“或者”) 、 其 (今译“还是”) 、 且 (今译“还是”) 、 将(今译“还是” ) 表因果: 以(今译“因为” ) 、为(今译“因为” ) 、由 (今译“由于”) 、因(今译“因为”) 、故(今译“所以”) 、 以故(今译“因此、由于这个原因”) 表假设: 如(今译“如果” ) 、倘(今译“倘若” ) 、若 (今译 “如果”) 、苟(今译 “假若、 假如” ) 、使(今译“如 果” ) 、令(今译“假如、 假使” ) 、第令( “第” 又作“弟” , 今译“假如、假使、即使”) 、藉第令(藉, ji è,第又作 弟,今译“假如、假使、即使”) 表条件: 则(今译“那么” ) 、无(今译“无论” ) 、纵 (今译“即使” )表转折: 但(今译“可是” ) 、然(今译“可是” ) 、而 (今译“可是、 但” ) 、则(今译“却”) 、顾(今译“不过”) 表让步: 虽 (今译“虽然”) 、 虽然(今译“虽说如此”) 表偏正: 而(今译“地” ) 、以(今译“地” ) 十四、结构助词 之: (1)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中间,组成偏正词组。
可 译为“的” (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它词组化可不译出 (3)帮助提前宾语,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可不译出 (4)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起调整节奏的作用,无义 译时可省去 者: 附在词或词组后面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 表示“ ,, 的人”、 “,, 的东西”、 “,, 的事情”相当 于现代汉语中的“的”字结构 所: 通常用在动词或动词词组前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 “所”字结构, 表示人或事物, 可译为“,, 的人”、 “,, 的事物” 十五、语气助词 句首语气助词: 盖(表示下边说的话是一种带推测性 的断定有时可译为“大概”) 、夫(用在句首,有引起议 论的作用现代汉语无此用法,不必译出)、惟(用在年 月、朝代前,表示叙事开端,可不译出) 句中语气助词:者(表提顿提出人或事物,停顿一 下,使读者注意后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