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二家庭故事17】五百年前未必是一家 遇到跟自己同姓的人,人们往往爱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同姓的人,在五百年前一定是一家吗?我的看法是:未必 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姓的人,是一个祖先传下来的但也不能否定,其中也有不少姓,因种种原因,加入了“新鲜血液”,产生异化,是支流汇聚的结果 造成同姓不是一家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祖先选择的姓氏相同在古代,有以官以爵以封邑为姓的习惯如,姓王的喜欢以“一笔写不出两个王”,来形容同姓之间关系亲近,理应互相帮助(姓高的,姓李的同样如此)其实,这个“王”姓有好几个据〈〈通志`氏族略〉〉介绍,“王”有七个:1、姬姓之王它生活在古京兆、河间一带,出自周文王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2、妫姓之“王”它生活在古北海、陈留一带,是舜的后代3、子姓之“王”他们生活在古汲都郡,是王子比干的后代4、生活在黄河南面的,是可频氏的后代5、生活在今天陕西韩城、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冯翊郡的,出自古代的钳耳族6、出自古营州一带的,其祖先是阿史那(阿史那,古突厥姓氏,古突厥可汗常出于此姓)之所以产生多支流的“王”,大抵是因为上述各家的子孙自认为是王者的后代,是与众不同的,所以选择了姓“王”。
造成同姓不是一家的第二个原因是最高统治者的赐姓在封建社会,皇帝为了酬谢功臣,往往让他们姓自己的姓,这就是赐姓据《通志氏族略》介绍,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趺氏、舍利氏、董氏、罗氏、宋邪氏,在唐朝都曾因立有大功被赐姓“李”在汉朝初年,项氏(指项伯那一支)、娄氏,也因所谓的功劳,被赐姓“刘”赐姓主要是赐皇帝的姓,但也有赐别的姓如,汉朝休屠王的太子日磾侍奉汉武帝,汉武帝因为休屠铸金人祭天,所以赐他们姓“金”当然,这里的“金”,与黄帝的少昊金天氏的“金”,自然是不同的 造成同姓不一家的第三个原因是改姓这里面有多种原因1、少数民族改姓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有的少数民族把自己音节较多、汉人易于造成抵触情绪的姓改成通用的姓如,匈奴有人改姓刘(因为汉初实行和亲政策,其母姓“刘”)北魏孝文帝属鲜卑族,曾改拓拔氏、纥骨氏、是云氏姓“元”2、在某种压力下改姓五代时,吴越王钱鏐因“刘”同“”同音,特地改“刘”姓为“金”姓3、为报恩改姓在汉文帝时,徐隆因其父被高氏收养,于是改姓高,叫高隆4、在流传过程中,为了有所区别而改姓《三国志.吴志.诸葛谨传》在介绍诸葛这个姓的时说:他们的祖先姓诸,本来是琅琊诸县人,后来迁到阳都。
因为阳都先前有姓葛的人,为了有所区别,就称他们诸葛其实,这个诸葛是葛伯之后,与有熊氏后代的诸葛(原为詹葛,齐人语讹而成)不是同一个祖先 姓氏是家族的符号,许许多多姓氏的产生、演变、发展都有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其中,有一些姓虽然字同音同,但却不同 作者姓名:薛汉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