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农产品物品属性分析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KB
约5页
文档ID:233523169
一农产品物品属性分析_第1页
1/5

数据库】2005年【文献号】2133【原文出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原刊地名】广州【原刊期号】200501【原刊页号】6~10【分类号】F2【分类名】农业经济导刊【复印期号】200505【标题】农产品优质优价问题的经济学思考【作者】郑晶【作者简介】郑晶,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510642) 【内容提要】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经济理论和契约理论,从农产品特殊的物品属性入手, 指出农产品优质优价难以实现的根本障碍在于其特殊的物品属性所引发的信息不对称,并由 此导致了农产品“柠檬市场”的形成认为:在交易中,由于农产品特殊物品属性的界定成本 高昂以至许多属性被置于“公共领域”而形成了剩余权力,如何对剩余权进行分配以克服信息 不对称,正是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运用-系列契约联结形式(即流通组织)构成剩余权利的 分配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摘要题】农产品市场与流通【关键词】农产品/优质优价/信息不对称/契约【正文】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优化农产 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应对WTO的挑战,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价格是配置资源、调整结构的基本杠杆。

农民是否愿意生产优质农产品关键要看 生产优质农产品因所增加的投入(或减少的产量)而减少的收益与得到的优质差价相比孰大 孰小,只有当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单位净收益大于其成本时,农民才愿意生产[1]故优化农 产品品质应该利用价格机制,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劣质劣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这虽已成为各方面的共识,但实施起来却是举步维艰本文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经 济理论和契约理论来分析农产品优质优价实现的制约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一、农产品物品属性分析物品属性是指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通常,物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主要取 决于其特性不同物品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其最基本的属性,如道路能够满足人们出门 远行的需要,衣服能够满足人们遮羞和美观的需要等[2]然而,任何…个人都拥有不同的 资源禀赋,且处于一定的社会分工环境之中,单从物品的特性谈其属性是不够的这里就产 生了第二个分析的视角,即从物品交易的角度来分析属性问题可将物品的属性分为排他性、 竞争性和可分性三种类型排他性,是指必须把拥有物品属性的财产权力明确地界定在某个 产权主体身上,并与他人的权利相对;竞争性,是指能否通过同质物品之间的供给需求变化 形成均衡的价格,或是异质物品之间的竞争形成优质优价的交易情形;可分性,是指从物品 的“产权束”中可以不断细化分解出同样具有排他性、竞争性和可让渡性的各种权利形式。

这 些属性的不同搭配左右着交易的方式以及消费的方式农产品最基本的属性是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因而质量属性是其核心从生产角度看, 农产品是不可间断的生命连续过程的结果这一过程所发出的信息不但流量极大,而且极不 规则,加之生产的分散性,从而导致对农业生产的人工调节与质量控制活动无法程序化,进 而在工业品上易于掌控的“产品质量差异性”在农产品上却难于监控[3]从消费角度看,农 产品的质量属性又有捜寻型(先验型)和经验型(后验型)之分:前者指交易时买方容易获 取和评判的一些质量属性特征,具体表现在“色、香、味、形”等方面后者指交易时买方 不容易获取和评判的一些质量属性特征,主要有[4]: (1)营养价值等消费者难以直接感受 到的内在品质譬如,小麦的粗蛋白质含量,稻谷的直链淀粉含量等等2)环保方面的特 点譬如,是不是绿色食品,有无农药残留,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含量等 等3)农产品的加工和储存品质这主要包括农产品出品率、加工成本等等以小麦为例, 加工成同等规格的面粉,籽粒饱满的,出粉率就高一些,籽粒干瘪的,出粉率就低一些;含 杂质少的,加工成本相对较低,含杂质多的,加工成本就要高一些;水分含量较低的,比较 容易储存,水分含量高的,则不易储存。

从交易的角度来分析,农产品也有自己的一些独特属性:(1)可分性农产品是作为一 个完整的生命体而存在,因此无法像工业品那样,对组成产品的各个部件进行专业化生产, 从而通过优化各个部件的性能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所以,农产品的可分性较差2) 竞争性农产品的异质性要通过生命有机体的连续培育过程才能实现,而不能通过各有机 体部位的专业化生产得到提升它无法低成本地把生命体的正确的质量信息传递给买者,所 以异质性竞争程度不高3)排他性如前所述,农产品的许多质量属性都属于经验型,界 定各种属性的权力的成本将非常高昂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属性的排他性较低二、 信息不对称与农产品“柠檬市场”对于物品属性及其归属关系的界定过程实则是物品产权的界定过程,是进行市场交易的 基础巴泽尔指出产权的界定过程需要耗费交易成本,其制约着产权被界定的清晰程度交 易成本越高,产权越不容易界定清楚信息成本是交易成本中的重要部分,如果有关产品 的信息可以不付任何代价就可获取,对资产有兴趣的个人对资产价值、各种特性都有充分认 识,交易成本也就较低,资产的权利就容易界定[5]若信息是充分的,对他人可能的侵犯 行为容易识别和防范,产权就越容易得到保护和完整地转让。

无法充分界定的产权就被滞留 在“公共领域”产权界定直接关系到对行为人决策的激励或约束农产品特有的属性决定了要充分界定农产品的质量的交易成本是及其高昂的,要受到知 识、资金、技术、人力等约束限制,因而必然导致部分甚至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属性被滞留在 “公共领域”消费者通过购买并消费农产品而获得剩余,成了最终所有者,但他并不拥有农 产品的全部属性农产品的生产者可以通过降低质量和成本以攫取农产品中的部分价值,从 而侵蚀消费者的部分权力消费者是否选择捍卫这部分的权利要看这一行为是否有利可图, 如果现有制度安排导致其实施这一行为的成本过高,理性选择必然是放弃这部分权利结果 是信息优势方——农产品生产者获得了 “公共领域”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就引发了 “信息不对称”,其实质是由物品属性界定的困难和人的有限理性等因素决定的在买者无法辨别农产品质量高低,或辨别成本太高的情况下,“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就会使农产品市场走向“柠檬市场”在农产品市场上,假设农民提供的农产品的质量范围为(q[,min], q[,max])设优质农 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g],价格为p[,g];低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b],价格为p[,b]0由于 p[,g]-c[,b]>p[,g]-c[,g]>p[,b]-c[,b],农民具有以次充好的机会主义倾向,优质农产品的 质量份额部分被挤占。

但以次充好只能在短期内行得通因为消费者通过体验发现自己受骗 T,就会拒绝向任何农产品支付p[,g]的价格当支付价格p

契约经济学认为,契约分为三种[6]: —是古典契 约,契约各方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协调;二是新古典契约,契约各方通过协商和独立的第三方 实现协调;三是关系契约,各方通过契约及背后的权威规定各自的行为规范,实现一定的利 益规制和行为的协调哈特把关系性契约看成是不完全合同,而把古典契约看作是完全契约 古典契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开放性契约当事人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入或退出,并不要求 他们具有太多的知识然而在该契约形式下,交易是匿名的、在交易完成之后各方的权利义 务关系一次性完结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比较优势的一方就会有机会主义倾向侵占交易品属 性的“公共领域”,攫取剩余权而处于比较劣势的一方会因产权保护成本高昂而放弃相关权 利具体到农产品交易中,古典契约的现实形式是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此时,农民显 然比消费者拥有更为完全的关于农产品质量方面的信息,是比较优势方,容易刺激农民的“道 德风险”行为,出售假冒优质品,即侵占了部分有价值的属性,使消费者不能获得完整的农 产品产权消费者一旦上当,就不会再为农民所承诺的优质农产品(无论是真是假)支付较 高价格因而经重复博弈后,古典契约下,农产品交易所形成的质量与价格均衡是(非优质, 低价),即“柠檬市场”。

故纯粹的古典契约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下的“柠檬市场”问题,难以 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新古典式的契约中,因为各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频率较高,他们通过签定长期契约以降 低交易成本,部分程度上对“公共领域”的权力做出契约规定双方也可以根据未来经济生活 中发生的新情况相互调整,以维持既有的合作该契约下,可以通过形成契约当事人的长 远预期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优势方追求长期地享有剩余权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流,因 此会花费成本维护该权利,从而减小比较劣势方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而对于比较劣势方, 因其选择“道德风险”行为将得不偿失(一方面要承担违约风险,另一方面也无法获得剩余收 益权),会在部分程度上显示真实信息其结果就缩小了“公共领域”,同时也降低了契约的 交易成本上述过程实际上是“声誉”的建立过程声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所有权归属所 有人,由此产生的剩余都变成了所有者的收益在新古典契约下,契约方共同享有声誉带来 的剩余,契约各方的合作一般比较长久现实中,与此契约形式相对应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形 式是“龙头企业+农户”:企业与农户结成契约关系,规定企业向农户提供有关农产品生产的 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农户则要按照契约的质量技术要求进行生产,把大部分产品交售给 企业,承担生产风险,分享企业经营的部分利润。

在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契约安排 下,农户和企业都会充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建立企业声誉,获得消费者信任,进而实现优 质优价信息不对称问题部分地得到了解决关系型契约是一种一体化的契约形式,各契约参与者连接成一个组织,从而将各方的权 利和义务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在契约背后隐藏着权威,各参与方一般是通过等级组织来分享 “公共领域”的剩余权的通常,资产专用性所有者拥有对其经济组织的剩余控制权,通过 经济组织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来达到激励的目的经济组织可以通过设置决策——信息机制 和激励一约束机制实现信息的传递,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公共领域”权力的最优化配置, 解决市场交易中的“柠檬市场”问题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企业”便属于该种契约形式如 “合作经济组织”,该模式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 引导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和■体化经营该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各农户间更容易形成有 效的监督机制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有效地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有 利于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注: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将政府作为外生变量以上分析表明,农产品优质优价可以通过建立新古典契约型组织和关系契约型组织来实 现。

四、 我国农产品优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