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乡统筹科学重建——发展报告新编修订

1352****58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41KB
约58页
文档ID:172598268
城乡统筹科学重建——发展报告新编修订_第1页
1/58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送给最好的自己!城乡统筹科学重建——发展报告城乡统筹 科学重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跨越----20XX年大邑发展报告一、大邑县概况(一)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环境、人居环境情况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41公里,东北与崇州市交界,东南与新津县毗邻,西南同芦山县、邛崃市相连,西北和汶川县接壤,幅员面积132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51.8万人共辖20个乡镇(17个镇、3个乡) 61个社区居委会、157个村民委员会、 783个居民小组、2201个村民小组境内地势西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依次为山区、丘陵和平原三大地形区,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结构西北最高处为西岭镇境内的苗基岭(又名大雪塘),海拔5364米,为成都第一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自然景观众多雪峰、险山、飞瀑、林海、湖泊、温泉、古刹、石窟、庄园、文博等一应俱全,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景点星罗棋布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中国南方最大的西岭雪山滑雪(草)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安仁镇和新场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区刘氏庄园,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光彩事业工程重点项目建川博物馆聚落,成都市最大的温泉疗养中心花水湾温泉,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佛教南传第一站雾中山等。

大邑素来是成都地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俱佳的城市,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近年来随着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县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大邑的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高至20XX年末,全县绿化覆盖面积达473.63公顷,绿化覆盖率32%;森林覆盖率达53.74%,绿地面积439.1公顷,绿化率达29.66%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API指数≤100的天数)98.9%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6分贝,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3.3分贝,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荣获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以及省级“卫生城市”等称号20XX年被评为成都市最具宜居潜力区域,安仁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二)经济总量和产业发展基本状况20XX年,大邑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强县、旅游兴县、都市农业),加快推进“三个跨越” (工业经济小县向工业经济大县跨越、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跨越、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大县跨越),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推动下,全年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8.0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12.0%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坚持以工业、旅游业作为二三产业导向来带动产业的持续发展,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20.5%;旅游收入8.2亿元,增长15.0%,旅游创汇332万美元,增长37.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亿元,同比增长17.0%形成了“一条观光走廊、一个示范园区、八个特色基地”的都市农业新格局,三次产业实现互动,发展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一二三”调整为现在的“二三一”, 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2.6:39.2:38.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三)城区、乡村建设状况20XX年,大邑按照“一城两区三镇一走廊”的框架,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深入推进城乡建设桃源新城按照打造“山水健康新城”定位,“一河两桥六路”骨架路网和新文化艺术中心、新体育中心、新妇幼保健院、新行政办公中心、家乐福购物广场、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等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启动;启动了川西旅游环线大邑段、安出路、半雾路等主要旅游通道的改造升级,实施了城乡供水、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安仁、王泗、沙渠等重点镇的基础建设,启动了花水湾、新场等特色场镇改造,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20XX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 100.6亿元,同比增长72.0%,其中城乡基本建设投资达60万元,同比增长120.1%四)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20XX年县委、县政府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教育事业积极推进截止20XX年年底,全县共有中小学39所,其中:单设小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单设初级中学5所(其中教育部门办3年),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所),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共51376人,专任教师331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 %,初中毕业生毕业率100%,两类高中升学率92.2%幼儿园67所(其中教育部门办4所,校办27所,民办36所),在园幼儿8914人,专任教师472人科技事业蓬勃发展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41个,其中高新技术产品32个,新产品产值率达14.6%共申请专利188件,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16.1%全县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193期,培训人数3260人次;发送科技书籍、宣传单等3.2万余册(份),参观群众2.5余人次,接受咨询3000余人次。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20XX年全县文化事业机构6个,其中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7.725千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18个全年成功组织举办16次群众文化等活动举办各类体育竞赛38次,参赛人员1万多人次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XX年底,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483个,其中县乡医疗单位41个,有医技人员1795人,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700张,全年医院门诊150万人次全县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9个,标准化村(社区)卫生站172个,每个建制乡镇公立卫生院配备从事公共卫生人员2-3名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二、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一)经济发展20XX年以来,大邑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总体要求,抢抓灾后重建、成都试验区建设、扩大内需“三大机遇”,强力推进灾后重建和“1231” (一城、两区、三镇、一走廊)发展重点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积极有效地应对了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发展取得了企稳回升持续向好的显著成绩,大邑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1、经济发展呈现企稳向好的良好态势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亿元,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增长1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6亿元,增长7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亿元,增长17.0%图1 大邑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趋势图(单位:亿元)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都市农业“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工业集群化、旅游品牌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并趋向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24.8:34.4:40.8调整到20XX年的22.6:39.2:38.2 (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产量再获丰收,畜牧业持续发展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21.61万吨,较上年增长0.6%全年出栏生猪127.48万头,增长6.5%;肉类总产量达10.51万吨,增长6.8%图2 大邑县2000年-20XX年农业增加值趋势图(单位:亿元)注:(受价格因素影响,20XX年农业增加值绝对值较20XX年减少,扣除价格因素,增幅较20XX年增长4.4%)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按照“接二连三”思路,实施了“一条观光走廊(安仁—西岭历史文化遗产走廊),一个示范园区(安仁—韩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八个特色基地(沙渠、出江等8个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集聚区建设引进了新希望桂柳等农业产业化项目52个,项目区流转土地面积达46200亩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31万亩粮食丰产示范工程,发展铁观音茶叶基地 1万亩、榨菜基地5.2万亩;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生态铁观音基地,建成了国家级蘑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四川最大的优质榨菜基地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提升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全县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90户,全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12.8亿元,带动农户9万户,带动面达70.5%全县农村专合组织总数达281个,带动农户4.07万户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达40个;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小麦、水稻收割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有效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农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38元,增长7.3%图3 大邑县2000年-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趋势图(单位:元)(2)工业经济持续回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善企业经营发展环境,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现止滑回升20XX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18.3%,增幅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20户,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户数达 106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20.5%图4 大邑县2000年-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单位:亿元)主导产业发展良好,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加大主导产业招大扶强和上下游配套关联企业引进力度,工业发展的集中集约水平稳步提升20XX年,全县轻工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纺织服装、建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3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8.8%,较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工业集中区发展效益和质量提高围绕“一区一主业”,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引进,加强协调服务,加快项目促建,园区发展效益和质量稳步提升,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20XX年,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7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亿元,增长40.0%;入库税金达到1.37亿元,增长63.1%;工业集中度达到50%龙头企业生产总体趋好全年15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优势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86亿元,入库税金1.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 19.1%、35.4%,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入库税金比重的69.93%和58.6%特别是成高阀门等轻工机械制造企业在灾后重建巨大刚性需求和扩大内需、产业振兴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产销两旺成高阀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实现增加值1.18亿元,利润1.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5%、228%、488%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0XX年,全县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31.6亿元,增长14.8%;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18亿元,增长19%;乡镇企业增加值27.44亿元,增长13.2%;新增规模以下企业109户;新增出口实绩中小企业5户3)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业态调整,大力实施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工程,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XX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9.8亿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