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美国民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态度研究

135****微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83KB
约12页
文档ID:276742765
2022年美国民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态度研究_第1页
1/12

美国民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态度研究翻开文本图片集【内容】  本文依据2022年初在美国问卷调查获取的1011份样本数据,呈现美国民众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并就影响态度的因素从跨学科视角提出假设和变量,用调查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对该理念的赞同率为23.7%;在众多变量中,提升该理念赞成率的前十名潜力变量依次是:对“一带一路〞建议的赞同率、对近5年中国外交的评价的良好率、对中国军事建设有利世界和平的赞同率、对中国游客印象的良好率、对中国媒体的信任率、对中国开展对美国有积极意义的赞成率、对孔子学院的喜欢率、1年中接触中国媒体的次数、对中国体育国际表现的赞誉率、对中国文化的赞誉率对外传播中做好这些变量的报道有助于提升美国民众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率关  键  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创新扩散;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是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创新和开展,为国际关系开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开辟了新的远景,为变革国际体系、建构国际秩序、加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2022年9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向全世界宣示:中国要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国民众对这一新理念认同情况如何?哪些因素对该理念被美国民众认同构成影响?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中国更有效地向美国民众进行精准传播一、理論假设影响一国民众对“共同体〞态度的原因很多,我们宜以广阔的视角进行探寻共同体〞是一个新理念,具备了运用创新扩散理论进行研究的特征;该理念在海外异文化民众中的传播具有跨文化性,因而跨文化传播理论适用于本研究;该理念由中国政府提出、在外国传播,这与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因而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又一分析视角一)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的假设1.本研究遵循社会学传统创新扩散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由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于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是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创新扩散理论转向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研究传播媒介和受众罗杰斯认为,“和采用一项技术创新一样,意识形态思想的扩散也是一种社会进程……相比于技术创新,由于意识形态的创新不需要物理硬件支撑,人际网络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①在扩散研究的九大传统中,本研究遵循社会学传统,表达在:研究的课题是新理念;通过数据搜集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对象是个人和国家;对认同或反对新理念者进行特征分类。

2.创新扩散理论对象罗杰斯通过接受创新的先后情况,将民众分成了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众多跟进者、后期众多跟进者、落后者五类因此,可以根据民众对一种创新的态度将其划分为坚决赞同者、赞同者、中立者、反对者、坚决反对者据此,本研究提出理论对象假设:在“共同体〞理念向海外扩散的过程中,民众可分为:坚决赞同者、赞同者、中立者、反对者、坚决反对者,从而作为定距变量,为探讨影响态度的原因提供依据3.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罗杰斯提出了“创新性〞的概念创新性〞指系统内的个体或单位相对于系统内的其他成员较早地接受某种新观念、新方案的程度在大量的研究文献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与创新性相关的因素或变量我们把这些研究重点归纳为以下三类:社会经济地位、沟通行为及方式、人际关系总的看来,大多数变量与创新性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给这些独立变量一个分值的话,创新先驱者的得分比落后者得分要高少数变量与创新性呈负相关关系〞①(1)社会经济地位主假设1:“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对“认同〞有显著差异在这个主假设下,具体分为8个子假设:假设1-1:“年龄〞与“认同〞不存在相关关系假设1-2:“受教育程度〞与“认同〞为正相关假设1-3:“家庭收入〞与“认同〞为正相关。

假设1-4:“职业〞与“认同〞有显著差异假设1-5:“性别〞与“认同〞有显著差异假设1-6:“民族〞与“认同〞有显著差异假设1-7:“居住地〞与“认同〞有显著差异假设1-8:“政党倾向〞与“认同〞有显著差异2)沟通行为及方式主假设2:“是否接触了解中国信息渠道〞与“认同〞相关在这个假设下,具体分为11个子假设:假设2-1:“使用本国不同传媒了解中国信息〞与“认同〞有显著差异假设2-2:“本国媒体传播中国信息的正面率〞与“认同〞正相关假设2-3:“拥有中国朋友的数量〞与“认同〞正相关假设2-4:“来华次数〞与“认同〞正相关假设2-5:“参加中国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次数〞与“认同〞正相关假设2-6:“对中国体育在国际赛场上表现的赞誉率〞与“认同〞正相关假设2-7:“对中国企业的总体印象良好率〞与“认同〞正相关假设2-8:“对孔子学院的喜欢率〞与“认同〞正相关假设2-9:“食用中餐的频繁率〞与“认同〞正相关假设2-10:“接触中国媒体次数〞与“认同〞正相关②假设2-11:“对中国媒体的信任率〞与“认同〞正相关③(3)人际关系主假设3:“对中国人的好感率〞与“认同〞正相关具体分为2个子假设:假设3-1:“对中国人的亲近率〞与“认同〞正相关。

假设3-2:“对中国游客印象的良好率〞与“认同〞正相关二)跨文化传播理论视角下的假设1.跨文化传播学相关理论“共同体〞理念作为一种带有“和而不同〞等深厚中华文化特色的理念,向海外扩散时,信息接收者是异文化的民众跨文化交流学的“珍珠〞理论认为:文化符号、文化产品、民众与杰出人物、文化团体/组织、群众传媒五要素为文化的显性成分,价值观、思维方式、信仰三要素为文化的隐性成分在国际传播语境中,把文化的五个显性要素联系在一起的是价值观、思维方式、信仰这三个隐性要素①这三个隐性要素是文化的基因,是影响跨文化交流效果的核心要素2. 影响创新扩散的文化核心因素(1)价值观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体系是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根底本文将价值观变量分成两类:一类是作者在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调查研究一书提出的11项中华核心价值观:其中一局部源自传统(仁、恕、孝、礼、义、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另一局部为新中國成立后确定的价值观(集体主义、共同富裕、以民为本、和谐世界)②另一类为12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这些价值观的态度,很可能会影响“认同〞。

对这些价值观赞成率都是定距变量,与“认同〞可进行相关分析③主假设4:“中华核心价值观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在这个假设下,具体分为11个子假设:子假设4-1到4-11分别为对仁、恕、孝、礼、义、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共同富裕、和谐世界、以民为本、集体主义等11项价值观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主假设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在这个假设下,具体分为12个子假设:子假设5-1到5-12分别为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项价值观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2)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指人们对进入大脑的信息加以编排处理加工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思维程序,不包括价值观方面的判断中西思维方式既有共性也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对中国特色思维方式的态度很可能会影响“认同〞主假设6:“中国特色思维方式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在多个中华文化特色的思维方式中,我们选择了中国人偏好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相对于西方文化偏好的二元对立思维有所长)和综合思维(相对于西方文化偏好的分析思维有所长)① 对这些思维方式的态度均是定距变量,与“认同〞可进行相关分析。

在这个假设下,分为2个子假设:假设6-1:“中国式辩证思维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思维方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对这个假设验证准确,设立了2个问题(1个是通俗问法,1个是定义问法)共同测量相关性假设6-2:“综合思维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为了对这个假设验证准确,设立了2个问题(1个是案例问法,1个是定义问法)共同测量相关性3)信仰信仰指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敬仰,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那么当今中国无神论信仰占据主流,这与美国基督教信仰占主流有很大的差异信仰是定类变量,可与“认同〞进行交叉列表卡方检验主假设7:“不同信仰〞与“认同〞有明显差异三)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的假设1.国际关系学的相关理论国际关系学界现有三大主流理论:现实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现实主义强调国际体系结构,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建构主义强调国际标准现实主义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遵循的均是结果性逻辑结果性逻辑的根本内涵是指行动者采取行动的根本动因是利益权衡行为体是理性人,在面临决策情景时,能够通过本钱效益分析,将手段和目的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理性地选择那些可以最大限度实现目的的手段,即本钱效益比最好的方式,采取行动。

〞②“建构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文化选择’,国际体系文化范畴内的重要变量‘国际标准’是建构主义的重要研究议程对于建构主义而言,行动性逻辑是适当性逻辑所谓适当性逻辑,就是行动者采取行动的根本动因是对行动是否符合社会标准的思考,亦即标准决定行动〞③因此,根据现实主义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中的利益决定关系,“中国开展对受访国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利弊观决定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态度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中行动者采取行动的根本动因是对行动是否符合社会标准的思考,对中国各种标准的认同率决定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2.影响创新扩散的国际关系因素(1)现实主义视角主假设8:现实主义的“对中国开展与美国互利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在这个假设下,具体分为2个子假设:假设8-1:“中国开展对受访国有积极意义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假设8-2:“中国军事建设有利世界和平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2)建构主义视角主假设9:建构主义的 “中国标准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对中国各种标准的认同细分为:民众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态度、对中国经济开展道路的评价、对中国文化的看法、认为中国是否可靠可信对这些标准的看法与对“认同〞都存在相关关系,故提出4个子假设:假设9-1:“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

假设9-2:“对中国经济开展道路的赞同率〞与“认同〞正相关假设9-3:“对中华文化的赞誉率〞与“认同〞正相关假设9-4:“中国是否可靠可信〞与“认同〞正相关3)中国外交实践主假设10:“中国外交实践的赞同率〞与“认同〞互为因果包括3个子假设:假设10-1:“对目前中美关系的评价的良好率〞与“认同〞互为因果假设10-2:“对中国近5年外交评价的良好率〞与“认同〞互为因果假设10-3:“对‘一带一路’建议的赞同率〞与“认同〞互为因果总之,本研究从跨学科视角提出10个主假设和56个子假设,并根据这些假设形成了问卷由于篇幅所限,问卷内容从略问卷中共包括73个变量二、系统数据本研究数据来自北京大学承担的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工程“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14ZDA053)课题组的问卷调查2022年初,课题组利用自主设计的中华文化印象调查问卷经由北京益派市场咨询(以下简称益派)通过国际性调研公司Lightspeed在美国采用“可访问样本库〞(online panel)调查方法,获取了大样本概率抽样问卷调查数据调查的相关信息见表1益派于2022年3月20日提供给北大课题组关于美国受访者填写的美国问卷的SPSS格式原始数据。

课题组对其进行了逻辑检验,清理1个有严重逻辑问题的样本,最后获得1011份有效样本从人口构成的各方面看,样本根本代表了现在美国人口的大致情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