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高三地理《地球运动》专题知识汇总

xiao****19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0MB
约15页
文档ID:85358911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高三地理《地球运动》专题知识汇总_第1页
1/15

高三地球运动专题知识汇总 时区的划分    一、图示    二、计算    时区序号=经度/15°(结果四舍五入取整)    东经则为东时区,西经则为西时区    中央经线经度=时区序号×15°    东时区则为东经,西时区则为西经时间计算    一、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2、区时和时区    区时:国际上规定,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内采用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统一的时间,即该时区的区进,也称标准时间    二、时间计算的方法    在时间计算中,很重要的概念理解是东早西晚由于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故东侧地点要先看到日出,在时间上要早,而西侧地点的时间要晚一般可以这样比较,如果日期不同,则比较日期大小,日期大的为早;如果日期相同,则比较时刻,时刻大的为早如2月5日比2月4日早,2月4日晚上8点(即20点)比2月4日8点早     时间比较结论:日期优先,大的为早,日期相同,时刻为准,大的为早     1、公式法    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时差    说明:⑴±号,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则取加号,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西侧取减。

即东加西减(原因:东早西晚——可以这样理解,东面的取加号,导致时间变大,即为早了)    ⑵时差:地方时时差=经度差/15°(经度差采用“同减异加”原则——两地同为东经或两地同为西经,经度差为两地经度相减,一地为东经另一地为西经则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和)    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差    说明:⑴±号,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则取加号,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西侧取减即东加西减(原因:东早西晚——可以这样理解,东面的取加号,导致时间变大,即为早了)    ⑵时差:区时时差=时区序号差(时区序号差采用“同减异加”原则——两地同为东时区或两地同为西时区,时差为两地时区序号相减,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差为两地时区序号之和)    2、晨昏线法    光照图中,经常会出现晨昏线而晨昏线是可以提供时间条件的    在昼夜平分的条件下,晨线时间为6时,昏线时间为18时    昼夜平分:二分日全球;赤道上全年所以我们经常利用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做文章    审题时注意晨昏线是昼夜分界线     3、直射点法    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点(与直射点同一经线的也为12时)     4、日期法    全球共有两条日期界线:自然界线——0时经线;人为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通常用180度经线代替)。

    图中180度是固定的,而0时经线由于地球自转其经度在不断变化,所以导致新一天和旧一天的范围也在不断的变化,有时新一天范围大于旧一天,有时新一天范围小于旧一天,有时新一天范围等于旧一天    计算原理:这两条分界线一条提供时间概念(0时经线),另一条提供经度概念(180度经线)知道0时经线经度,可推算新一天和旧一天范围大小,知道新一天和旧一天范围大小,可推算0时经线经度,进而进行其它时间计算    一般地,此法计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知时间求日期范围,另一类是已知日期范围求时间  5、日出日落法    晨线即日出,昏线即日落,日出日落的时间早晚取决于经度(地方时早的先日出先日落)和纬度(纬度决定于当地的昼夜长短,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计算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2(或日出时间=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或日出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    6、半线法    白昼的中间时刻为12时,黑夜的中间时刻为0时(或24时)通常可以通过昼半线(即平分白昼的线)、夜半线(即平分黑夜的线)来确定    注意此法不能在极昼极夜范围内用  时间计算中的方向判定    在时间计算中,因涉及到时间早晚问题,需要对两地在东西方向作出判定。

而在时间计算中方向的判定,是建立在经纬网定向的基础上,但有差异时间计算中东西方向的判定无须考虑就近原则    即:如果两地同为东经,则东经度数大的为东;如果两地同为西经,则西经度数大的为西;如果两地一地为东经,另一地为西,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地球上180度经线即是最东侧,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又是最西侧,是旧一天的结束 时间计算中的闰年问题    在时间计算, 我们知道,在时间计算的最终结果,如果小时为负数,则应日期减一天,时刻加上24小时如2月28日-5时即2月27日19时(-5时+24时)如果最终结果小时为超过24小时的数字,则时刻应减去24小时,日期相应加上一天这时会碰到闰年的问题如已知时间为2月28日18时,根据时间计算的方法,求得所求时间为2月28日18+11时,即2月28日29时,这时就会扯涉到日期的变更(因为时刻已超过24小时),那结果是2月29日5时还是3月1日5时?    闰年的规则:每4年闰一次,故一般年份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如1996年、2004年、2008年等    如果是世纪年(如100、200……1900、2000、2100等),则必须被400整除才为闰年,如1900就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

昼夜现象 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长短一、昼夜的产生    由于受太阳光照,向着太阳一侧的地表部分表现为白昼,而背着太阳一侧的地表部分表现黑夜,故昼夜的产生与地球的运动无关,其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受太阳光照而形成二、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导致全球各地产生了昼夜的更替现象(见上面的视频)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时间概念)    三、昼夜长短    1、昼夜长短的概念分析    一个地区其昼夜长短的判定可以这样理解:    当地所在的纬线被晨昏线分割成两部分(如下图所示,一部分在白昼,称为昼弧,另一部分在黑夜,称为夜弧,昼夜长短就是根据昼弧和夜弧各自占整条纬线的比例确定的2、昼夜长短情况的判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    昼夜长短情况的判定(昼夜平分、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可以这样理解:昼夜长短情况——直射点的位置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而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直射点位置北半球 南半球  3.21 赤道 昼夜平分昼夜平分  3.21~6.22 北半球 昼长夜短昼短夜长  6.22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昼最短,夜最长  6.22~9.23 北半球 昼长夜短昼短夜长  9.23 赤道 昼夜平分昼夜平分  9.23~12.22 南半球 昼短夜长昼长夜短  12.22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昼最长,夜最短  12.22~3.21 南半球 昼短夜长昼长夜短     3、昼夜长短变化的判断⑴昼夜长短变化性质的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指昼变长还而变短的判定。

可以这样理解:    昼夜长短的变化——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向南移,则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直射点移动方向北半球 南半球  3.21~6.22 北移昼变长,夜变短 昼变短,夜变长  6.22~9.23 南移 昼变短,夜变长 昼变长,夜变短 9.23~12.22 南移 昼变短,夜变长 昼变长,夜变短 12.22~3.21 北移 昼变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     注意:昼长夜短不一定昼变长,昼短夜长不一定昼变短    ⑵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判断    昼夜平分时,昼夜长短变化幅度=0——二分日或赤道上故可理解成:   在季节上,越靠近二分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越靠近二至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在纬度上,越靠近赤道,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越远离赤道,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极昼极夜时,昼夜长短变化幅度=24小时4、极昼极夜现象 极昼 极夜  3.21 无无  3.21~6.22 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 6.22 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6.22~9.23 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  9.23 无 无 9.23~12.22 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 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12.22 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12.22~3.21 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 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光照图的判读要求 1. 确定晨线和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过渡到夜的分界线即为昏线,由夜过渡到昼的分界线即为晨线。

  2. 确定南、北极:上北下南(侧视图);北逆南顺(俯视图)  3.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侧视图上在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上作一通过白昼球面且垂直于晨昏线与球面边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纬度注: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俯视图上直射点的经度是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表示的经度;若昼夜平分,则直射点的纬度为0°,若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则直射点的纬度为90°减去该纬线的度数  4. 确定地方时:A. 赤道上与晨线的交点是6时,与昏线的交点是18时B.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为0时C. 纬线与晨昏线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D. 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E. 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5. 确定日期: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的范围等已有条件,确定相应的日期或节气  若0°经线上为0时,180°经线上则为12时,全球正好两个日期各占一半;若0°经线上为12时,180°经线上则为0时或24时,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6. 确定昼夜长短:看图中各纬线圈上昼弧和夜弧的相应长度某地昼(夜)长计算公式如下:某地昼(夜)长=该地昼(夜)弧所跨经度×1小时/15°。

  7. 确定太阳出落时刻: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刻为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日出日落时刻与昼长:日出时刻=12:00-1/2昼长  日落时刻=12:00+1/2昼长  8. 确定正午太阳高度:所求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所求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相隔的纬度数算法:在同一个半球,纬度度数相减;位于南北两个半球,纬度度数相加晨昏线与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    晨线即日出,昏线即日落,故晨线至昏线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为当地的昼长 昼夜平分时,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日出和日落关于正午对称昼短夜长时,日出推迟(6点以后),日落提前(18点以前)推迟和提前的时间量相等 日出和日落关于正午对称    昼长夜短时,日出提前(6点以前),日落推迟(18点以后)推迟和提前的时间量相等 日出和日落关于正午对称太阳高度的理解    一、太阳高度的概念    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    二、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昼半球:大于0°;夜半球小于0°;晨昏线:等于0°    注意:如果在极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是一天不变     正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