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关于“寤生”的综述-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

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50KB
约3页
文档ID:243644076
最新【关于“寤生”的综述-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_第1页
1/3

最新【关于“寤生”的综述-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关于“寤生”的综述-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摘要:“寤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自汉代以来,人们对“寤生”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将对历代学者关于“寤生”的研究进行一次综合叙述,其中主要包括逆产说、顺产说、开目说、窒息说等说法关键词:寤生;逆产说;顺产说;开目说;窒息说《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载:“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这是“寤生”一词最早的记录而“寤”字该作何解,历代学者对此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说法不一基本可分为四种说法,即逆生、顺生、开目和窒息目前来说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逆产说”,即“寤生”意为“逆生”《史记·郑世家》:“(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司马迁将其解释为难产,这种说法多为后人所接受《辞海》中“寤生”条云:“逆生,谓产儿脚先下又有“寤”字通假的说法,明代学者吴元满指出:“据文理,寤当作逜,音同而字讹,逜者,逆也凡妇人生子,首先出者为顺,足先出者为逆庄公盖逆生,所以惊姜氏[1] 也有从音韵学角度分析的,黄承吉在《左传·隐公元年》注也说:“予谓,寤当牾通,牾,逆也。

凡生子首出为顺,足出为逆,至于手及臂先出者,此等皆不利于父母,或其子不祥,故世欲恶之”[2]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也认同该说法,认为“寤同牾,逆,倒逆,胎儿脚先出来,等于说难产[3]这些关于“逆产”的说法,是许多古今学者支持的观点但这些解释也遭到很多质疑和反驳,大多数认为“寤”字与“逜”“牾”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没有确切的关于其通假字的文献记载,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并且“寤”字在其它文献里的意思一般表示“醒”“睡醒”之意,《史记·赵世家》有“七日而寤”,《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居二日平,(赵)简子寤”,还有《诗经·邺风·柏舟》中:“静言思之,寤辟有摽”[4],这些记载中的“寤”字都解释为“醒”,如此看来便与“逆生”并无干系此外,从情理上理解“逆生”也充满了矛盾和不合理之处为何只因难产就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厌恶呢?再说如果“寤”字有“逆”的意思,又是难产这样不吉利的事情,那么取为名字也不合常理针对“逆产说”,古人也提出过“顺产”之说杜预在《春秋左传注》中是这样解释的:“寐寤而庄公已生[5]意思就是武姜在睡梦中生下了庄公,而等到醒后才发觉这就与“逆产”刚好相反,而是极为顺利的分娩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也有学者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第一,据医书记载,婴儿有自生例,虽然是极少的情况,但也有存在的可能性,并且如此也便能解释姜氏为何会“惊”第二,封建时代妇人以生孩子为功,而庄公没有借助母亲之力,自行来到人世,如此使得姜氏没能有表现的机会,因而对其感到厌恶[6]这种解释确实能同时解决“惊”和“恶”的原因不明问题,但严格来讲,它还缺少考证,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这种观点关于“顺产说”还有另一个佐证,《南燕录》载慕容德出生时,慕容毓说:“此儿易生似郑庄公,长必有大德遂以德为名[7]很明显,从这则史料中能够证明郑庄公是“易生” 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