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码1/ 10部件线岔作业项目检修线岔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20分钟一、检修组织流程检 修 组 织 流 程二、检修主要工机具序号名称规格或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作业车(或车梯)台1 2 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台1 3 水平尺800mm 个1 4 钢卷尺把1 5 温度计个1 6 单滑轮0.5t 个1 7 大绳ф18mm 条1 8 小绳ф12mm 条1 9 棘轮扳手10-16mm 套2 10 内六角扳手套1 11 力矩扳手0-100N.m 套1 12 电联结压接钳台1 13 短接线套1 14 安全带条现场作业人员每人1 条15 安全帽顶作业人员每人1 顶16 个人工具套作业人员每人1 套17 防护工具套1 含对讲机、防护信号旗等作业准备完成安全措施检查测量调整参数复测填写记录调整办理收工手续调整工前勘查页码2/ 10部件线岔作业项目检修线岔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20分钟三、检修主要材料设备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注1 限制管套1 型号见设计图2 可调式整体吊弦套若干型号见设计图3 电联结套1 型号见设计图4 定位线夹套适量型号见设计图5 绑扎线根适量与被连接线索材质相同6 螺母、垫片各种型号套适量7 铁线φ1.6 mm kg 适量8 铁线φ4.0 mm kg 适量9 砂纸张适量10 电力复合脂Kg 适量页码3/ 10部件线岔作业项目检修线岔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20 分钟四、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分类内容线岔道岔柱(1) 160km/h及以下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位于道岔起点轨缝至线间距 700mm的范围内, 160km/h 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 450mm (2)160km/h以上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按设计的定位支柱布臵,定位支柱间跨距误差±1m , 160km/h 以上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 400mm 。
3) 道岔开口方向上道岔定位后的第一个悬挂点设间距大于等于1220mm处,并应保证两线接触悬挂的任一接触线分别与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1220mm 页码4/ 10部件线岔作业项目检修线岔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20 分钟技术标准分类内容交叉点位臵及限制管(1) 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 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350mm ,纵向距道岔 定位大于 2.5m 安全值: 160km/h 及以下区段,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 630— 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臵,横向位臵允许偏差50mm 160km/h 以上区段的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 1085mm 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臵,横向位臵允许偏差5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2) 复式交分和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 标准值: 复式交分道岔两接触线相交于中轴支距的中点;交叉渡 线道岔两接触线相交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处 安全值:交叉点的横向和纵向允许偏差为5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3) 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安装牢固,并使两接触线有一 定的活动间隙,保证接触线自由伸缩 (4) 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 ,在承力索交 叉点开口500mm处或距离承力索交叉点约3m处加装等电位线。
等电 位线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不少于10mm2 (5) 两承力索间隙不应小于60mm 接触线500mm 高差(1) 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 线接触线高20mm ,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 160km/h 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80mm 160km/h 以上区段非工作支接触线按设计要求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 下锚 (2) 安全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 接触线高10-30mm ;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30mm 当一支为 非工作支时, 160km/h 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 抬高 50-100mm 160km/h 以上区段延长一跨并抬高350—500mm后下 锚 (3) 限界值:同安全值页码5/ 10部件线岔作业项目检修线岔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20分钟技术标准分类内容始触区(1)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 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550-800mm 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2)160km/h以上区段,对于宽1950mm的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 心 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仿真最大动态抬升高度(最大200mm ) 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 (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 (3)160km/h以上区段在始触区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电弓中 心同一侧。
交叉吊弦160km/h 以上区段的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导线间距550—600mm 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导线等高页码6/ 10部件线岔作业项目检修线岔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20 分钟技术标准分类内容线岔电联结(1) 线岔电联接加装在岔心正方向侧距悬挂点10 米处 (2) 电联结线夹的材质、规格是否与被连接线索相适应;电联结线夹 与接触线、 承力索之间的连接牢固,线夹内无杂物;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在 直线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页码7/ 10部件线岔作业项目检修线岔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20分钟五、检修步骤作业 步骤作业项目作业内容及关键提示风险项点第一步线岔交叉点位臵及道岔柱接触线拉出值1、上下行接触 网 带 电 设 备 间 的 距 离 小 于 1.6m 时, 必须在 垂 直 天 窗 内 作 业 2、线岔调整时 作 业 人 员 不 宜 位 于 线 索 受 力 方向的反侧 3、电联结线夹 拆卸时, 不要同 时打开接触线、 承力索线夹, 如 必须打开时, 先 加装短接线第二步限制管根据测量结果判定道岔柱接触线拉出值及线岔交叉点 位臵是否符合要求;目视检查线索交叉处等位线是否符合要 求,是否按规定加装电联结。
对 交 叉 点 横 向 位 臵 超50mm 、 160km/h及 以 下 区 段 (160km/h 以上区段)定位拉出值大于450mm (400mm )进行 调整,对预绞丝磨损的进行更换,对等位线驰度过紧的进行 调整检查限制管应本体状态良好、安装牢固,无裂纹、扭面 等现象;检查限制管两接触线是否有一定的活动间隙;用力 矩扳手检查限制管定位线夹是否紧固到位 限制管卡滞:松开限制管两端线夹螺栓,根据安装曲线 确定偏移量,调整限制管位臵;活动间隙不符合要求:调整 或更换侧线吊弦;限制管本体缺陷:将限制管更换;限制管 线夹用力矩扳手紧固至25N.m页码8/ 10部件线岔作业项目检修线岔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20分钟作业 步骤作业项目作业内容及关键提示风险项点第三 步接触线 500mm 处高差第 四 步线岔始触区根据测量结果判定始触区范围内有无线夹始触区有线夹时将线夹移出始触区范围根据测量结果判定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是否符合要求500mm 处高差不符合要求时,在保证正线导高符合要求的情况下, 将需要抬高的接触线的吊弦进行调整,至抬高量满足要求页码9/ 10部件线岔作业项目检修线岔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20分钟作业 步骤作业项目作业内容及关键提示风险项点第五 步交叉吊弦 位臵第六 步线岔电联 结器交叉吊弦检查交叉吊弦本体状态。
检查交叉吊弦鞍形线夹状态,检查交叉吊弦鞍形线夹是否卡滞,检查交叉吊弦鞍形线夹处承力索是否存在放电烧伤痕迹对不受力的吊弦进行调整,对卡滞鞍形线夹进行调整,对鞍形线夹处承力索根据烧伤情况进行补强或做接头检查电联结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 检查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在直线处是否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是否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对电联结线夹进行打开,检查线 夹内有无杂物用力矩扳手检查电联结线夹是否紧固到位对打开电联结线夹的用钢丝刷清除内部氧化层(包括线夹 本体和线索),并用砂纸打光;安装时要涂电力复合脂用力矩扳手紧固电联结线夹力矩至44N.m页码10/ 10部件线岔作业项目检修线岔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20 分钟六、常见缺陷处理方法序号缺陷类型处理方法风险项点1 电 联 过紧电联结弛度小,对电联结弛度进行调整1、上下行接触网 带 电 设 备 间的 距 离 小 于1.6m 时,必须在垂 直 天 窗 内 作业2、线岔调整时作 业 人 员 不 宜位 于 线 索 受 力方向的反侧3、电联结线夹拆卸时,不要同时打开接触线、承力索线夹,如必须打开时,先加装短接线2 线 岔 偏移严重A 确定调整方向及数值:根据实际测量交叉点投影偏移方向 及数值,确定拉出值调整方向及数值。
B 调整拉出值:松开两个定位器的定位环或支持器的顶丝, 将两根接触线分别放或拉,直至交叉点投影位臵符合要求调整 时,尽量使交叉点对称于两线路中心,在调整过程中,先调整侧 线拉出值;若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调整正线拉出值 定位点拉出值调整不能使交叉点位臵达到要求时,调整相邻 定位点的拉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