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以载道以道育人一一浅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8.59KB
约8页
文档ID:230289554
文以载道以道育人一一浅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_第1页
1/8

文以载道,以道育人一一浅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摘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 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 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 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 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①因此,语文教学 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 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 育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教育以道育人顺德区选用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 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 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 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 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 熏陶,提高修养一、情感教育1. 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 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②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 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 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 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以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学生,三首歌词《我的中国心》、《在 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 生爱国之情而《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 山绣水》《岳阳楼记》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鼎湖山、黄山、 桂林、岳阳楼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 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2. 培养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不应 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 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背影》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 人的力量,《散步》写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 亲情,学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羡慕,更有一些学生带回家 和家人欣赏,说自己的家人更加和睦了而《伟人细胞》可 以让学生学会友爱,重友谊《故乡》里“我”和闰土厚重 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金钱为标准衡量兄 弟关系的炎凉世态从反面告诉学生友情和亲情的可贵,失去 这两样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交流, 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 的亲情和友情,自然变得格外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3•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尤其是像顺 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学生大多居住在环境幽雅的小区或者 别墅,条件是好,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容易形 成孤僻、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错过》告诉学生生活有得有失,错过不要紧,关键是要积 极,热爱生活,要把握机会二、美德教育1・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 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 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 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 《柳叶儿》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 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 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 富日子穷过”的原则2.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

培 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 教育的一个方面如课文《窗》,讲述了病房里靠窗的濒危 病人为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 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 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读懂小说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宽容》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 关系,要互谅、互敬、互让、互爱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 联系自己,学习这些优秀品格3. 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 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这种行 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实质上就是道德美中学语文教 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 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但社会主义 的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 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 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 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 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 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 命传统和崇高品质,《周总理一一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 陵》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国传统革命英雄人物的影响, 外国文学的选文中也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充分运用 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如《纪 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等 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为人的无私品质教学时紧扣作品 中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使学生的 心中树立爱的丰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三、人生观教育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 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 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 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 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 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 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 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 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 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 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 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 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

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十三岁的际遇》 讲述了中学生田晓菲十三岁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梦寐以求 的北大,启发学生早立大志,为理想而奋斗《贝多芬传》 通过贝多芬在逆境中仍然执着的讴歌欢乐那种积极的人生 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 确的积极的人生观《敬业和乐业》则告诉学生如何对待生 活,才能实现理想总之,教材中到处渗透着优秀品德的光 芒,只要利用好,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 生修养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德育在教 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 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 德修养参考文献:摘自《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晏渝生主 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摘自《短小文言文阅读与欣赏》,祈来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XX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