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洪兰教授亲子讲座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7.50KB
约73页
文档ID:37773176
洪兰教授亲子讲座_第1页
1/73

洪蘭教授親子講座洪蘭教授親子講座-教養的迷思洪蘭教授簡介洪蘭,福建省同安縣人,一九六九年台灣大學畢業後,即赴美留學,取得加州大學 心理學博士學位,並獲 NSF 博士後研究獎金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做研究, 後進入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一九八六年獲 王安研究獎金;一九九二年回台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 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之譯作生物科技《大腦的祕密檔案》,遠流出版公司 ,2002.02.20 《透視記憶》,遠流出版公司 ,2001.09.15 《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遠流,2000.9 《尋找第一個愛滋病毒》,遠流,2000.2.01 《基因複製--從複製羊桃麗看人類的未來》,遠流,1998.1.01 《揭開老化之謎》,商周,1998.6.10 《大腦比你先知道》,遠哲,1999.8.31心理學在教育上的應用《0-3 歲嬰幼兒發展研究彙編》,雷庚玲等合著,信誼基金,2000.1 《活用智慧--超越 IQ 的心智訓練》,遠流,1999.1.01 《不同凡想--在一窩蜂文化中開拓創造力》,遠流,1999.1.01 《學習樂觀‧樂觀學習》,遠流,1997.2.01 《天生嬰才》,遠流,1996.4.01 《心理學實驗研究法》,與曾志朗合譯,遠流,1997.10.01心理學《華人性格研究》遠流出版公司 ,2001.08.24 《教養的迷思》,商周,2000.10 《改變》,遠流,2000.8 《記憶 vs.創憶:尋找迷失的真相》,遠流,1998.1.01 《心理學(上)》,遠流,1997.9.01 《心理學(下)》,遠流,1997.9.01 《發展的認知神經科學》,信誼 語言學《語言本能》,商周,1998.5.01 《詞的學問》,遠流出版公司健康知識《講理就好》,遠流出版公司 ,2001.12 《快樂就健康》,遠流出版公司 ,2001.02.01 《愛與生存》,天下康健,2000.1.25科學新知《科學的桂冠》,王維強等合譯,智庫,1997.6.15 《腦中有情─奧妙的理性與感性》,遠流出版公司 《腦在演化中》,遠流出版公司發表在期刊的作品定期專欄:〈遠見〉雜誌【與心對話】〈康健〉雜誌〈國語日報〉〈學前教育〉雜誌〈天下文化〉BOOKZONE 網站專欄其他期刊:〈科學月刊〉等期刊可以找到老師發表的專業文章〈講義〉則不定期有老師譯介的科學新知。

目 錄前 言 ----------------------------------------------------------------------11.人生就該「認真玩」 ------------------------------------------------------22.不要低估孩子學習模仿的能力 ----------------------------------------------43.比生命更重要的事 --------------------------------------------------------64.可以信任,不可放任 ------------------------------------------------------85.把暑假還給孩子 ---------------------------------------------------------106.朋友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 -------------------------------------------------137.青春一定要留白 ---------------------------------------------------------158.孩子需要甜蜜的家 -------------------------------------------------------179.科學教育要從小扎根 -----------------------------------------------------1910. 翅膀硬了,再讓他飛 -----------------------------------------------------2111. 國語文教育要往下扎根 ---------------------------------------------------2312. 教教孩子吧! -----------------------------------------------------------2513. 教養為教育之本 ---------------------------------------------------------2714. 教導孩子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2915. 給我一點點自由的時間 ---------------------------------------------------3116. 腦力開發的迷思 ---------------------------------------------------------3317. 「質優」比「資優」更重要 -----------------------------------------------3518. 關掉電視,說個故事! ---------------------------------------------------3719. 聽力保健不可忽視 -------------------------------------------------------3920. 讀壞書不如無書 ---------------------------------------------------------4121. 讓孩子快樂的成長 -------------------------------------------------------43作者:洪蘭教授1前 言父母是形塑孩子的推手,一句廣告用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讓大部分的 父母用盡心思將不同的養分澆灌在孩子身上——只要坊間號稱最棒的、最精緻的、最補 的,只要負擔的起,誓言給孩子最好的。

然而身為父母的你,真的相信「吃什麼就可以 補什麼」 、 「三歲定終身」 、 「晚上開燈睡覺對孩子眼睛不好」嗎?這是一個科學的時代,也是一個迷信的時代,雖然我們已經進入 e 世代的二十一世紀, 有許多的觀念仍然非常的不正確在這專欄裡,洪蘭教授將針對社會上現有的一些教養 孩子的觀念提出科學性的解釋,一切與孩子成長和教育有關的問題都將是這個專欄討論 的重心透過專家的分析解說,幫助您成為有智慧、又有判斷力的父母,更進而讓您的孩子快樂成長作者:洪蘭教授2人生就該「認真玩」受到 SARS 的影響,許多外國學者專家不敢來台灣,不惜將排好的演講取消,甚至連 學生的口試也取消,使我們很困擾但是有一位教授依然如期抵達,讓我們頗有「風雨 故人來」的感動這位教授說,他的人生哲學是「認真玩(serious play) 」:在工作中 找到樂趣,然後認真的去享受這個樂趣只要我們答應他,不叫他去我們自己都不敢去 的地方,他覺得應該是很安全的,因為我們也是人,我們也愛惜自己的生命 這位教授的話讓我好感動,一個科學家一定要有點冒險性,才能去探索未知,而且 必須先身士卒,不能拿別人的痛苦來証明自己的實驗所以許多疫苗發明者,都是先注 射到自己身上。

微電極植入人體的手術剛剛發明時,發明者也是先局部麻醉,將小晶片植入自己手腕,看自己意念產生時,會不會啟動電腦銀幕上的虛擬手;成功後,又將晶 片植入自己太太的手腕,看兩人心中的意念能不能使電腦上的兩隻虛擬手合作探索未知的勇氣探索未知的勇氣 有勇氣嘗新是科學家的基本精神我記得當年在加州大學,有位昆蟲系的同事因為 手臂長出個小瘤,不時會痛,來到醫院求診醫生將小瘤切開一看,原來是他在亞馬遜 雨林進行研究時,一種吸血昆蟲將蟲卵下到他皮膚裡面,卵孵化成幼蟲後,吃他的肉以 化為成蟲我們聽了都差點昏倒,但是第二年學期一結束,這位同事又立刻整裝回到亞 馬遜原始森林去了 這種在工作中找到樂趣,而且認真享受這個樂趣,是他成為國際知名動物學家的最 主要原因我們很少看到不喜歡自己的本行,而又能成名的人那位不畏 SARS 危險,如約來到 台灣的教授所說的「認真玩」的態度,使他足跡遍全球 「寓教於樂」 ,生活多彩多姿,見到了很多奇風異俗、珍禽異獸,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這不就是我們說的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嗎?在現象中領悟,從經驗中學習,由實証而成功他說十八歲生日時,他父親送給他一把刀柄打開內有羅盤的彎刀,跟他說:「船停 在港灣裡是最安全的,但是那不是船存在的目的。

我教了你十八年在這個世界生存應該 有的知識,現在是你出去証明你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的時候了 」因此他參加了甘迺?總 統號召的「和平組織青年工作團」 ,第一站到新幾內亞,果然用上了父親送的彎刀即使今天就死,也要死而無憾即使今天就死,也要死而無憾 他到每一個地方都「認真玩」 ,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的觀察,不斷的學習三年後回到 美國上大學,因為在這三年認真玩的過程中,他已經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不必再摸 索,所以很快找到了人生之路他說他每天都做到即使今天就死,也死而無憾望著他,我真的肅然起敬難怪他不怕 SARS,因為人生對他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 完美的句點,既然人都要死,又何必害怕因何而死呢?「我不邀請死亡,但我也不害怕 死亡,該走的路,照計畫進行 」作者:洪蘭教授3我在他和他父親身上,看到了智者的風範,也看到中國與外國父母的不同之處中 國的父母往往過度保護孩子,想要替他們遮擋外界一切的風雨和危險,而不是教導他們 面對挑戰的方法和智慧無形中,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樂趣、發展的可能這種不懂得 「認真玩」的人生,是多麼可惜啊!作者:洪蘭教授4不要低估孩子學習模仿的能力有一位朋友為了她讀國中,正在青春風暴期的孩子對她講話不禮貌,進出不打招呼, 無視這個母親的存在而感到痛苦萬分,央求我與她孩子談談,於是約了孩子出來喝下午 茶。

想不到,這個孩子說到母親時的口吻竟是非常的不屑,說母親說一套,做一套,表 裡不如一,客人來時親熱的不得了,客人一走立刻數落客人的不是……,令我非常的驚 訝,沒想到孩子把父母平日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當長大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時,便 開始看不起父母,行為叛逆起來,因為他覺得「你也不過如此,不配管我」 模仿力是天生的模仿力是天生的互敬是人與人相處之道,即使是傳統的「天地君親師」 ,維繫這五倫的仍然是個「敬」 ;不敬,所以臣會弒君,子會忤父,生會逆師仔細想一下,我們真的很少對我們尊敬 的人粗聲大氣地說話難怪中國人說夫妻相之道是「相敬如賓」 ;有敬,夫妻自然不會吵 架然而,我們過去常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在孩子面前做了許多錯誤的示範,殊不知 孩子看在眼裡,不聲不響的把許多壞毛病都學去了,當我們去糾正他時,就會招來孩子 的不滿,如果父母強要孩子服從時,就會產生親子衝突有一個實驗讓我們看到模仿學 習幾乎是天生的,連很低等的動物都有這個能力我們一向認為雞不怎麼聰明,沒有什麼學習能力,但是最近的研究報告顯示雞也 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實驗者讓一組雞學習連續啄綠鍵或紅鍵若干次後會得到食物的獎賞,另外一組雞則 在旁邊觀看。

當輪到第二組雞上場時,牠們很快就學會了啄鍵以換取食物換句話說,從觀察別人的行為中,牠們學會了自己該怎麼做雞有這種觀察模仿的學習能力頗讓實 驗者吃驚,科學家原以為只有高等的哺乳類動物如靈長類才有模仿的能力,後來發現人 太低估了自然界生物的適應能力所有的生物都有從別人經驗中吸取教訓的能力,一棵樹在它的葉子被毛蟲啃食之後, 會散發出化學味道來警告旁邊的樹,被警告的樹就會分泌毒素到葉子中令毛蟲不能吃 在所有的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