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新闻记者采编类职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考试题库(附含答案共450题)

欣***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21.52KB
约179页
文档ID:342922753

第5页共165页2023年新闻记者釆编类职业人员从业资 格培训考试题库(附含答案共450题)一、选择题1. 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的原则A、 趣味性B、 真实性C、 时效性D、 接近性【本题答案】B2. 是新闻的生命A、 市场性B、 奇异性C、 真实性D、 趣味性【本题答案】C3. 虚假新闻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与不符的报道A、受众需求B、广告主的需求C、 媒体的需求D、 客观事实【本题答案】D4. 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关系中, 大众传媒赢得信任的能力)A、 新闻界B、 企业C、 广告公司D、 公众【本题答案】D5. 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的基础之上)A、 新闻数量B、 新闻真实性C、 新闻时效性D、 新闻趣味性【本题答案】B6. 在宏观层面上,虚假失实新闻损害了生存与发展的根基A、新闻从业人员B、广告公司C、 广告主D、 新闻业【本题答案】D7. 记者通过来让公众认知)A、 新闻报道B、 个人魅力C、 所在媒体D、 行业状况【本题答案】A8. 虚假失实新闻是对社会公众的损害0A、 名誉权B、 知情权C、 隐私权D、 肖像权【本题答案】B9. 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是一种的关系。

)A、此消彼长B、 相互促进(促退)C、 相悖D、 没有关系【本题答案】B10. “纸箱馅包子”的案例属于层面的虚假新闻A、 新闻知识B、 新闻釆写C、 新闻编辑D、 新闻伦理【本题答案】D11. 是媒体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A、 设备方面的投入B、 高素质的新闻人才C、 不断调整的战略规划D、 高额的经济利益【本题答案】B12. 是新闻真实与否的第一把关人A、记者第9页共165页B、 编辑C、 广告主D、 受众【本题答案】A13. 如何处理及时性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新闻从业人员 减少虚假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A、 真实性B、 趣味性C、 显著性D、 接近性【本题答案】A14. 大众媒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新闻内容会和消费化0A、 理性化B、 深刻化C、 严肃化D、 产品化【本题答案】D15. 在进行选题把关时,新闻从业者应根据进行取舍A、个人好恶B、 媒体利益C、 广告主利益D、 新闻价值【本题答案】D16. 新闻自律是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 我约束的一种行为A、 新闻工作者B、 政府管理部门C、 广告主D、 社会公众【本题答案】A17. 新闻单位要坚持釆编、经营分开制度,保持新闻釆编活动的。

OA、 全面性B、 活力性C、 独立性D、 趣味性【本题答案】C18 .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来源,调查新闻事件的基本权利和保障A、 申诉权B、 釆访权C、 批评权D、 出版权【本题答案】B19. 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新闻从业者必须A、 与广告主及时沟通B、 加强对新闻的核实C、 服从媒体机构的利益D、 迎合受众的喜好【本题答案】B20. 假新闻一旦发生,新闻单位要A、 沉默应对B、 拒不承认C、 推脱责任D、 积极面对,化解危机【本题答案】D21. 虚假新闻可以从角度来理解)A、 新闻观B、 同行竞争C、 新闻伦理D、 新闻釆编【本题答案】ACD22. 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于)A、 全部与部分的虚假关系B、 出发点有一定差异C、 都对社会有危害性,但失实报道更有隐蔽性D、 虚假新闻就是失实报道【本题答案】ABC23. 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A、 虚假新闻的数量有所减少B、 虚假新闻开始入侵严肃新闻领域及传统媒体之间联动刊发虚假新闻C、 报网联动为虚假失实新闻提供了新渠道以及虚假失实新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D、 虚假新闻信息来源日趋社会化及其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 和快速化第11页共165页【本题答案】BCD24. 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0A、 损害了整个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B、 损害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C、 损害了受众对新闻记者的信任D、 虚假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影响不大【本题答案】ABC25. 虚假失实新闻会产生哪些社会负面影响?()A、 对报道对象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的侵犯B、 误导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C、 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D、 影响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本题答案】ABD26. 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国家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 影响我国媒体的国际话语竞争力B、 败坏社会道德风尚C、 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D、 虚假失实新闻在新时期有新特点27. 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观层面的表现形式有)A、 道听途说、无中生有B、 网络拼料、旧闻翻新C、 数据和图片造假D、 釆访不实【本题答案】ABC28. 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的表现形式有)A、 商业炒作、编造新闻B、 为了个人名利而策划虚假新闻C、 为求典型、任意拔高D、 新闻敲诈、丢失客观【本题答案】ABCD29. 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A、 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与釆访对象合谋策划虚假报道B、 记者为了个人名气炮制虚假新闻C、 惯性思维导致典型报道的失真D、 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本题答案】ABC第15页共165页30. 虚假新闻在新闻釆编层面表现形式有。

oA、 釆访不实、缺乏核实B、 无法识别假信息源、编校失误C、 断章取义、理解错误D、 受利益驱动【本题答案】ABC31 .新闻釆编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A、 媒体机构在新闻釆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B、 记者应该加强自身内在修养C、 一味抢新闻时效性导致的虚假失实新闻D、 媒体行业不需要自律【本题答案】AC32. 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主观维度上看 有0A、 外部环境的影响B、 釆编流程管理漏洞,缺乏核实机制C、 市场利益驱动,经营部门影响釆编流程D、 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本题答案】BCD33. 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客观维度上看有A、 外部环境的影响B、 媒体机构受利益驱动C、 新闻体制尚不够完善D、 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本题答案】AC34. 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主观维度上看有0A、 缺乏正确的新闻观B、 釆访不细,主观编造填补C、 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D、 媒体机构缺乏核实机制【本题答案】AB35. 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客观维度上看有A、 过分依赖不可靠新媒体信息源B、 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C、 知识结构差异造成事实理解的偏差D、道德缺失,真实让位利益第#页共165页【本题答案】ABC36. 外部环境对虚假失实新闻的形成有哪些影响?()A、 媒体从业者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判断能力B、 大众消费主义影响受众需求,新闻趋于产品化C、 外部环境的改变对虚假失实新闻没有影响D、 受市场逻辑和商业利益的影响【本题答案】BD37. 从新闻记者个体层面看,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体 措施有。

A、 专业精神的培养B、 强调新闻自律约束C、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D、 加强与广告经营部门的互动【本题答案】AB38 .记者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A、 培养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B、 加强自身内在修养C、 记者个人利益出发【本题答案】ABD第19页共165页D、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39 .记者的业务知识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A、 加强媒体的管理B、 新闻知识和法律法规修养C、 经济、科技等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修养D、 掌握基本社会科学方法【本题答案】BCD40. 在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 生的具体措施有A、 完善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严格聘用制B、 建立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机制C、 与记者个人的发展没有太大关系D、 以媒体利益为主【本题答案】AB41、 我国新闻业的社会责任体现为()A、 为人民服务B、 为赞助商服务C、 为社会主义服务D、 为广告商服务【本题答案】AC42、 进行图片报道时,关于尊重被拍摄者的人格,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0A、 未经被拍摄者允许,对处于私人场所的个人进行拍摄B、 未经被拍摄者允许,刊发处于私人场所的个人私生活照 片C、 拍摄遭遇灾难或不幸的人及犯罪受害者时,保持同情与 谨慎D、 随意发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本题答案】C43、 在进行财经报道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新闻工作者不应谋取和获得任何同报道对象有关的个人利益B、 坚持财经信息传播的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尊重公 众的公共经济权利,也尊重经济活动中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C、 严格遵守财经报道的法律规范,不得违反证券期货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信息披露原则D、 编造并传播有关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泄露内幕信【本题答案】D44、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是( )A、 刊发未经确证的明星绯闻B、 煽动分裂国家C、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D、 泄露国家秘密【本题答案】BCD45、 著作权权利人要求删除其认为侵权的内容,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交的书面通知不必包含( )A、 权利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B、 要求删除或者断开链接的侵权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名称和网络地址C、 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D、 侵权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本题答案】D46、 在进行绑架事件报道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0A、 不泄露警方部署B、 非经警方允许不进入劫持事件现场,不进行现场同步报道C、 自告奋勇与劫持者展开面对面谈判第23页共165页D、在确保人质安全、不妨害警方部署、不传播恐慌情绪的 前提下,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本题答案】C47、 甲电视台创作并录制了一档新节目,尚未播放。

某地区的数字电视频道乙贿赂甲电视台工作人员张三复制了该节目, 将该节目抢先在数字电视频道播放基于上述事实,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有( )A、 乙侵犯了甲的隐私权B、 乙侵犯了甲的复制权C、 张三应与乙承担连带责任D、 张三不承担责任【本题答案】BC48、 关于媒体从业人员的证据意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收集和保存证据是加强自我保护的重要方面B、 应当保存釆访对象提交的原始材料C、 在新闻报道引发的名誉权纠纷诉讼中,报道真伪性的举 证责任由原告承担,因此记者不必收存证据D、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釆访中可尽量使用录音、录 像手段【本题答案】c49、 下列不属于评估消息来源可信度指标的是( )A、 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意愿和能力B、 消息来源接近真实信息的距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