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生产组织方式研究 根据对xx省相关地市建设主管部门及代表企业的调研访谈,从生产组织层级、项目管控方式和劳务用工组织三个方面概括目前xx省建筑施工生产组织方式现状,并从管理方式、生产组织链条和劳务人员素质等角度深入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xx省建筑施工生产组织方式改革优化提供依据和对策 关键词:施工生产组织;现状;对策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推行企业承包制和项目法施工模式,实行管理层与劳务层两层分离由于配套政策不完善、企业改革不彻底、政府监管不到位,两层分离“一分了之〞[1],使得劳务企业形同虚设,大量包工头应运而生,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对项目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大大减弱,造成目前质量安全责任不到位、市场秩序混乱、农民工工资拖欠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发端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模式与现代建筑施工生产组织方式不相适应,已严重阻碍了建筑管理水平提升和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建筑施工生产组织方式现状,课题组于2023年4月至6月年对xx省代表地市建筑主管部门和综合实力较强的建筑业企业进行了调研访谈,深入了解目前企业及项目层面施工生产组织方式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建议。
2xx省建筑施工生产组织方式现状 建筑施工生产组织方式改革是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深层次变革,是以项目为中心的施工生产组织体系的自我完善xx省现行的建筑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可从生产组织层级、项目管控方式和劳务用工组织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2.1建筑施工生产组织层级 建筑施工生产组织层级在企业层面主要分为“公司-项目部〞两级管理和“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两种模式;在项目层面主要的组织方式为“项目部-劳务公司-施工班组〞 2.2建设项目管控方式 xx省建筑企业项目管控方式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企业〔集团〕集中管控模式该模式采用纯劳务“清包〞方式,坚持不承包、不挂靠,有自己的一批班组长队伍,项目部接受分公司领导,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资质的劳务公司二是项目目标责任承包制模式该模式一般采用劳务“平方米包干〞形式为主项目部根据一定比例向公司总部上缴管理费用,其在劳务队伍选择、建筑材料和易耗品采购、人员调配等方面权力较大 2.3劳务用工组织 主要包括四类方式劳务外包、劳务内包、固定用工和包工头模式其中包工头模式是目前建筑劳务用工组织的主流,包工头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级。
大包〞从总包或专业分包企业直接承揽工程项目,再分包给专业施工班组;“中包〞从“大包〞处承接具体劳务作业任务;“小包〞也就是常说的施工班组长,主要带着工人从事具体施工作业包工头挂靠劳务公司承揽业务,临时组建作业队伍,一般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保,不承当法人责任 3当前建筑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3.1管理方式粗放落后 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以包代管,不少企业仍采取家族式管理方式,项目管理主要靠老经验、老做法,缺乏精细化、信息化等先进管理理念 3.1.1企业以包代管 以包代管的实质是企业不管项目,缺乏对项目的监管和效劳,结果是包而不管,造成建筑企业、项目部、劳务公司、生产班组等管理链条的断裂,这也是导致质量安全隐患和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源所在 3.1.2项目利润倒挂 以承包制为核心的建筑施工生产组织方式下,利润分配结果是建筑企业拿“小头〞、项目部拿“中头〞、劳务公司和包工头拿“大头〞,这与科学的施工生产组织方式下利润分配结果恰好相反劳务公司既没有尽到分包管理的职责,也没有把农民工真正培养成建筑产业工人,实际上已经被“包工头〞所“绑架〞。
这不仅是导致建筑项目生产力水平低下、建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也是建筑行业滋生腐败的温床 3.1.3施工管理能力退化 施工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对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劳动力组织和质量安全目标管控等方面,但现行的承包制模式使企业施工管理能力逐步退化:一是不重视技术管理;二是丧失劳动力组织能力;三是质量安全目标失控在技术和劳务管理能力退化的情况下,施工质量安全只能寄希望于一线生产工人,而一线操作工人大多又是没经过系统培训的“农民工〞 3.2施工生产组织链条“肠梗阻〞 “两层分离〞后,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自有建筑工人,一线工人的组织管理职能转移到劳务公司和包工头身上,而他们并未发挥应有的管理职能,造成劳务公司空壳化,最终形成建筑施工生产链条上的“肠梗阻〞[2],阻断了建筑企业对一线施工人员的直接管控 3.2.1施工劳务市场无序竞争 劳务公司、包工头主要靠人际关系和幕后交易承揽业务,社会关系比拟复杂包工头通过挂靠、转包等渠道参与施工生产,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愿意承当农民工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责任,并尽力压低工人工资以获取利润空间;二是卷走工钱、逃避工伤医药与抚恤费、拖欠工资现象屡禁不止;三是没有标准的管理模式且不计后果承揽项目,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3.2.2施工劳务企业空壳化 劳务企业很少签订劳动合同并组织实施,多是签订分包合同并扣除相关费用后以一定价款分包到包工头,不注重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内部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低下,空壳化情况普遍 3.2.3施工劳务组织关系松散 劳务公司与各级包工头以项目为根底形成的短期劳务合作关系稳定性差,当劳务公司运营正常能承揽足够多任务时,劳务公司和包工头队伍之间的关系可以暂时得到维持当劳务公司运营发生困难或无法承接劳务任务时,包工头及其施工队伍就离开劳务公司,很难形成稳定的、有施工能力的劳务团队 3.3一线人员素质较低 建筑劳务用工临时性、一次性特点突出,xx省405万人的建筑大军,农民工占85%以上,其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未经系统的培训,缺乏操作技能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用工体系不稳定,存在用工短缺现象;二是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老龄化突出、学历低、技能培训不足;三是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参保率低社保金异地接续是未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社保制度的主要原因 4建筑施工生产组织方式改革对策建议 4.1多措并举,“政企社〞合作,建设职业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建筑业改革开放30多年,最大的痛就是农民工问题。
要加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化建筑工人培养体系一是建议成立建筑工人协会负责建筑工人的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和权益维护二是建立建筑工人标准体系当务之急是完善标准体系,这是建筑业用工制度的根本主要包括?建筑职业工种划分标准??建筑工人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筑工人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建筑工人技术等级工资标准?等三是构建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建议政府〔协会〕、企业、社会三方各自创办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学校,其培训经费从政府征收的专项经费中统筹使用四是健全完善建筑工人保障机制切实树立“建筑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鼓励年轻人进入建筑业加快解决建筑工人在进城务工过程中子女上学、养老、医疗、住房、户籍等方面的问题 4.2重塑“金字塔〞型产业链,取缔“空壳化〞劳务公司 一是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通过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与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打造建筑企业综合集成效劳能力,形成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鼓励大型企业采用bt、bot、ppp等建设融资方式,承揽重大根底设施和城市综合体等大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开展多元经营,延伸和拓展业务范围二是提升建筑企业融资能力[3]。
创新企业商业运营模式,加快推进银企联合,支持大型企业成立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增强资本运营能力,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做优做强三是治理改造包工头创造条件让懂技术、有实力、会管理的包工头浮出水面,鼓励其在各自专业领域注册施工分包企业,打牢坚实的“金字塔〞塔基 4.3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 项目生产力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一是加快产业信息化建设[4]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集成化管理水平和项目管理的优化升级,形成企业管理层面横向到边、项目管理层面纵向到底的集成体系,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时,加重对总包方的处分力度,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放弃“以包代管“〞转包〞“挂靠〞三是建议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工程总承包主体地位制定与工程总承包模式相适应的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管理等制度 4.4强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一是在项目应用和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将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工程作为试点项目打造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样板,出台评价标准和试点管理方法,深化和扩大试点成效,以点带面加快项目应用、龙头企业培养、技术研发和政策落地。
二是在政策环境上实现突破制定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编制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在财政、税费、金融、用地和行政许可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三是在管理效劳上实现突破建立省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委员会,协调、指导和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研究配套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本钱管理等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书安.建筑农民工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xx省五市建筑农民工的调查[j].建筑经济,2023〔12〕:88-90. 【2】董萍.基于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现代业,2023〔33〕:108-109. 【3】李政,李德全.论行业两层分离与企业两层分离[j].建筑经济,1990〔10〕:9-10. 【4】吴书安,王鹏.西方现代学徒制对中国建筑产业工人培养的启示[j].建筑经济,2023〔11〕:100-103.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