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的名人事例简短 抓住机遇的名人事例简短1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这部名著享誉世界,他曾被瑞士《周刊》1996年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博尔赫斯也称“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为《一千零一夜》着迷的“大学问家” 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一个名为阿拉卡塔卡的小镇,由于父母忙于生孩子,10岁以前,马尔克斯基本都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身为上校的外祖父不但有至少19个私生子,还参加并指挥过哥伦比亚著名的“千日战争”酷爱占卜算命的外祖母,经常讲那些充满死人的鬼怪故事,经常唬得马尔克斯大气也不敢出 9岁的一天,马尔克斯在外祖父的箱子里发现了一本残缺不全的《一千零一夜》,读到一个人开了瓶盖,冒出一股烟,烟又变成妖怪之时,马尔克斯不由叫道“真神了”此后,邻居们经常看到只有八九岁大的马尔克斯,在常人难以忍耐的酷暑中,对《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文学作品爱不释手他们断言:“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大学问家” 1947年2月,马尔克斯在哥伦比亚圈立大学报名学了法律 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学校清冷的学生公寓里,马尔克斯坐在床上,翻开了卡夫卡的《变形记》。
受到了启发马尔克斯几乎跳了起来大声嚷着道:“真他妈绝了!我的天,小说怎么可以这样写这样,我也能写……外婆就是这样讲故事的 第二天,依据从卡夫卡那里获得的启示,马尔克斯完成了平生第一篇名副其实的小说《第三次无奈》自此以后,马尔克斯立志要成为一位小说大家,从《圣经》到古希腊罗马神话,从卡夫卡到托尔斯泰,他不断汲取着世界文坛巨匠的养料,准备在世界文坛上实现喷发 沦落巴黎,街头邂逅海明威 1955年,在哥伦比亚第二大报——《观察家报》任记者的马尔克斯被派往欧洲1956年,报社被封,马尔克斯一下子没有了固定经济收入,生活陷入全面困境 沦落巴黎期间,马尔克斯有一次邂逅了自己的偶像——美国作家海明威一天,马尔克斯看见海明威夫妇在圣米歇尔大街散步.马尔克斯因为激动或者腼腆,站在对面的人行道上一动不动,只是两手卷做喇叭筒状喊道:“老师——”,海明威潇洒地转身扬扬手回答说:“朋友,再见——”当时,马尔克斯正痴迷于《老人与海》,海明威一定没有想到,这个陌生人有朝一日将与他在世界文坛比肩而立 付不起寄文稿的邮费 此后多年,马尔克斯辗转于委内瑞拉、哥伦比砸等地,继续从事新闻和写作工作,并一度效力于卡斯特罗领导下的拉丁美洲通讯社。
1965年,马尔克斯辞去了在广告公司的工作,把所有家当——5000美元交给了妻子梅赛德斯,开始闭关写作《百年孤独》 在长达18个月的写作期间,马尔克斯不知道妻子是如何筹款维持生计的当小说才写到一半时,马尔克斯交给梅塞德斯的5000美元已经花光,他们只好当了汽车不久又没钱了,梅塞德斯开始当首饰、当电视机、当收音机,唯独给丈夫写作用的新闻纸从未短缺过 好不容易等到文稿杀青,马尔克斯和妻子来到邮局,准备把《百年孤独》的纸质稿寄到阿根廷的一家出版社700页的书稿被称完重量后,他们被告知需要83比索的邮费,山穷水尽的马尔克斯当时只有45比索夫妻俩不得已只能先邮寄一部分书稿随后,梅赛德斯又把仅剩的家当——自己吹头发的吹风机以及为孩子们榨果汁的榨汁机典当后,才换回50比索,用以支付邮寄剩下半部书稿的费用 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百年孤独》出版后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评论家说它完全可以和西班牙古典文学名著《堂吉诃德》相媲美1982年12月,马尔克斯折桂诺贝尔奖,因为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的象征一时间,马尔克斯成了“哥伦比亚的莎上比亚”。
获得诺贝尔奖后,马尔克斯依然对创作孜孜以求,先后出版了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小说力作《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新版《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译者杨玲认为,《百年孤独》大气磅礴,纷繁复杂,一如《圣经》,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霍乱时期的爱情》更为脚踏实地,更富有人情味着眼于人的内心和情感《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也开玩笑说,凡是看《百年孤独》看不下去的都可以来看《霍乱时期的爱情》,因为这里没有人名的重复而且确实非常好看 抓住机遇的名人事例简短2 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抓住机遇的名人事例简短3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抓住机遇的名人事例简短4 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2.“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俭朴,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干青菜”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幅:“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亳馈送 抓住机遇的名人事例简短5 在美国加里佛尼亚的一个墓园里埋葬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最高统帅(好象是叫罗伯特.李).在他的墓不远处还有一个小小的坟墓,里面埋葬的是一个五岁的无名男孩.故事还要从100年前说起. 当时,这片土地的主人和他的儿子生活在这里.有一天,他五岁的儿子不小心掉下山崖摔死了,悲痛欲绝的父亲把他埋在了这里.后来这位父亲穷途潦倒,出卖了这片土地.但是他在买卖合同上注明:以后不管任何人拥有这片土地都要把孩子的坟墓保留.时光荏苒,100年过去了,土地几易其主,最后被美国政府买下并把它作为将军的墓地,但是在它的旁边依然保留着那个小小的无名墓.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哪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不为之动容呢从普通百姓到政府机构都能恪守诚信,一诺千金,为的却是一个极为普通小孩子.这一切表明了在美国人格能够受到真正的尊重,诚信的观念牢牢地植深于人们心中,这也正是这个民族的精髓,是她今天之所以能够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当然,我并不是说美国一切都好,任何国家都有其不足的地方,但要看什么是主流.想想我们今天的社会物欲横流,为了金钱尔虞我诈,图财害命,哪还讲什么信誉和诚信!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的反思吗早日树立起诚信的社会风尚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从我做起!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