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模式研究家庭养老模式研究 摘 要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速,而我国的社会未老先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将老年人生活改善列为现在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且用多种方式对家庭养老予以足够的支持本文以相关理论和数据为依据对老人需求和家庭养老模式做出分析.文中首先阐述了我国内外对于老年社会中关于家庭养老研究情况的分析,然后阐述老年人生活的现状,并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模型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建立养老保险的方式进行分析,并且借鉴外国先进的家庭养老经验,提出这些经验对我国构建家庭养老的启示,最后为完善家庭养老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提出相应关于政策、立法、经济、社区服务支持等方面的相关建议关键词:家庭养老 社会辅助 未富先老5Study on Family SupportMajor: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Student Chen·Zhao Supervisor: AbstractSixth census results our population aging process has been accelerating, but our country in the community has old rich, in this case, our country should improve as elderly life will be one of the main tasks now in different ways and for the support of family pension enough.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ies and data based on the old man needs and family pension mode to make analysis. Firstly in the society in China for elderly and about family endowm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alysis, then explains elderly life situation, and the endowment to old people, then the needs analysis model analysis method to establish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analyzed, and the way for reference foreign advanced family endowment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experience to construct a family endowment revelation, finally for perfect the family pension system,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about policy, legislation, economic, community service support and so on related Suggestions.目 录一、导论 4(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4(二)文献综述 5(三)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7二、家庭养老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7(一)家庭养老的定义 7三、我国家庭养老的现状分析 10(一)我国家庭养老的基本状况 10(二)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11(三)原因分析 15四、国外家庭养老经验借鉴 18(一)日本的长子供养制度 18(二)欧美高福利国家 19(三)新加坡的立法宣传制度 20(四)对我国的启示 20五、创新我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21(一)从政策入手 21(二)从立法角度入手 22(三)从社区对家庭养老角度入手 22(四)从经济角度入手 23六、总结 23一、导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选题背景自二十世纪末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进度不断加快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等态势。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据社科院权威发布,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养老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这是我国发展所导致的必然的社会现象,但是这个社会现象的诞生会引发许多相应的社会问题所以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补充与完善,是使养老模式转变并满足中国人民养老需求的必由之路自古以来,我国受儒家思想孝道思想影响,我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断加重,我国目前户均规模3.16人,较改革开放之初的4.61人下降了31.5%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这也是我国现在重要的发展机遇之一,正是这样的环境为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和养老体系的建立完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的黄精也是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有利于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的形成:一方面,加强社区家庭养老设施、养老机构建设,能够直接带动建筑、机械、钢材、水泥等产业的发展,解决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开展养老服务,能够有力地促进社会就业和再就业更具相关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可新增社会就业岗位超过710万个这正是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方针,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2.选题目的和意义随着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束,结果证实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老龄人口基数,社会出于未富先老的格局,小型化家庭发展趋势以及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严重的威胁到了我国社会在将来四、五十年中的发展,并且成为全社会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中国文化有对于中国孝道的传承问题的与世界主流不尽相同的观点,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充满了迷茫——养老何去何从,一生辛苦奉献吗,老来需要社会,子女的反哺,社会,子女将如何去做。
本文正是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社会辅助养老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并对此做出可行性分析相信通过这个研究我国社会在面临即将到来的更大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时会以一个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美好的老年生活二)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情况综述家庭养老不完全依靠家庭的力量,这已经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共识,居家养老是英国政府为使老人留在社区并配合社区照顾,并且鼓励家庭照顾有需要人士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措施(石彤,1998)这项在《1982 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中有过研究记录,计划中支出要支持老年人在家中养老,让老年人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社区的帮助在社区中生活,尽量减少社会压力家庭养老注重社会的力量,家庭养老虽也是养老方式的形式的一种,但它是就由谁提供或承担养老费用和生活服务而论的,是相对于由社会供养的一种由家庭供养的养老形式但又不完全是子女对父母反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些对于中国现在的社会意识形态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与家庭的力量相互配合,完善其中的内容,而又可以避免全盘西化,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使家庭养老政策变得更加人性化,因为家庭养老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解决养老问题,减轻政府负担;让老年人在家安度晚年,还可充分利用原有的家庭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且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对于“4-2-1”的家庭结构有着很好的规避责任的作用,家庭力量不足以完全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需要社会的帮助。
尽管家庭的力量起到了照顾老人的主要作用,但是对老年人的家庭照顾在社会整体上是一种不仅由家庭成员承担参与,社会上的非家庭成员等多种照顾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对一位老人的家庭照顾是一个多因素和多人力投入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国内专家主要分为两派:原新、姚远、李桂梅等专家持肯定的态度,认为中国子女在“4-2-1”的代际关系下子女可以很好地赡养父母比如原新就认为,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代际年龄、人口和支持关系的分析足以推论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巨大多数子女可以完成责任原新,2004)姚远认为寻找一个普适的标准,这个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所能提供的资源数量(家庭支持角度),二是老年人所需要的资源数量(老年人的需求角度)姚远将前者称为“工具标准”,后者称为“理性标准”从中国历史上看,维系传统家庭养老的主要是“工具标准”,强调子代对亲代的责任,强调子代能为亲代做什么,而不在意亲代需要什么,所以子女数量在影响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方面是一个重要因素而现代中国支持家庭养老的不只是“工具标准”,还有理性标准首先,家庭功能的外化降低了家庭养老中子女数量的权重;其二,老年人自身要求的展现减弱了家庭养老中子女的作用老人的观念姚远,2000)乐章、陈璇和风笑天乐章 陈璇 风笑天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总第209 期的观察问题的视角比较综合观点并不乐观,对行为对象的关照比较全面,整个研究大体从经济保障、日常生活照料、精神保障三个方面分析了家庭养老问题。
1)在经济保障方面,子女面对“4-2-1”代际结构时在“反哺”老人、满足自己需要、哺育下一代这三项选择的时候不得不有所放弃家庭养老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退休金与养老保险金,以及子女提供的包括情感和日常照料的资源往往这种情况会使老人生活情况下降2)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城市化和人口流动,老人将成为独生子女在机遇面前沉重的包袱,加大他们的机会成本分家不分居的居住方式越来越多,日常照顾只能体现在“看望”上,周密的照料几乎将不可能保姆产业因此兴起3)在精神方面,社会交往频率的降低将使老人更加孤独,家庭养老导致的老人式微和多个老人的养老期望同时被一家所需求难以满足时不可避免产生空虚感乐章、陈璇、风笑天,2000)2.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专家对于家庭养老也是主要分为三派:第一派(如:谷德;莱韦;帕森斯)属于西方的传统认识,崇尚民主自由,社会养老能力和意识较强,但家庭养老意识较弱,父母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双方都是单独居住,外国一般不会拥有三代同堂的局面;并且在法律方面,外国——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具有抚养义务,子女不对父母具有赡养义务;西方家庭养老方式在工业化进程之后,强调工业化和核心家庭能力 (谷德,1963;莱韦,1965;帕森斯, 1949),或者强调不同家庭制度连续性的历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