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导向泰国国王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以ChEPS项目为例 摘要:泰国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凸显,各高校采取不同措施予以克服其中泰国国王科技大学将研究生教育发展航向锁定为“产业导向”产业导向”遵循如下理念:工作融合式学习、基于问题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产业导向”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泰国国王科技大学的ChEPS项目特色明显,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吸引力、学生就业情况、影响力、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该项目运行依赖五个要素:发展定位、组织架构、准入资格、运行程序、保障措施当然,ChEPS项目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产业导向”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资源投入,更需要良好的体制与机制建设关键词:泰国,国王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产业导向,ChEPS项目,产教融合一、引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主导的时代,对人们的能力与知识储备提出了复杂的、多元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更高层次教育水平的需求1973年,社会学家柯林斯在其著作《文凭社会》(The Credential Society)中就曾推断,人类社会将呈现越来越高的学历要求与需求,高等教育会出现“文凭热”现象。
21世纪以来,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便越来越凸显究其原因,不仅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毕业生远远超过市场需求,还包括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自身问题,主要表现为毕业生不具备相应的社会适应性技能这时,为了提升就业优势,有些人会选择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充实自己,有些人会选择在本科阶段加大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力度以获取就业技能总之,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在很多国家是既定事实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扮演学术传承、学术创新的职能,现在的研究生教育还要为年轻一代提供社会发展能力,为他们进入工作领域做好准备研究生教育由于其以学术与实践结合为特性,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在工作场所的生产力,以便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21世纪以来,美英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比如,美国研究生教育未来委员会(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Graduate Education)于2010年发布的报告《前方的道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未来》(The Path Forward:The Future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不仅研判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还通过剖析美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的改进策略。
[1]2012年,该委员会针对研究生职业发展问题又出台专门报告《通过研究生院进入职业生涯的途径》(Pathways Through Graduate School and Into Careers),强调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该了解未来职业选择,研究生课程和导师应该在学生职业发展中提供帮助[2]2014年,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出台报告《研究生教育的国际比较:质量、入学和就业结果》(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quality,access and employment outcomes),聚焦研究生教育质量、入学、就业通过对比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研究生教育,该委员会提出了英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质量方面,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前提下,如何保障优质的研究生教育;入学方面,如何为研究生入学提供资助;就业方面,如何为研究生提供就业、职业规划[3]同样,发展中国家也很重视研究生教育,比如泰国20世纪90年代,在金融危机打击下,传统的粗放型、依赖出口加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优质劳动力短缺等诸多因素制约着泰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随之,泰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仅扩大了本科生、专科生招生规模,也相继扩大了研究生,主要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2004-2014年的10年间,泰国研究生入学人数增加了300%,扩招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提升,不同类型的高校存在师资缺口;其二,泰国政府与社会各界对研究生教育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抱有很大期望[4]此外,研究生教育也被国家层面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所关注1997年,泰国启动高等教育发展计划(HEDP),建立了七类高校卓越中心,每类卓越中心聚焦一个学科,由几所高校共同建设每个卓越中心按照资助协议,必须重视研究生教育并接受考核2009年,泰国实施国家研究型大学计划(National Research University Initiative),9所大学入围资助名单,包括国王科技大学(KMUTT)、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m University)、清迈大学(Chiang Mai University)等该计划明确要求入选高校必须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进大学内部治理等尽管研究生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但泰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由于泰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又深受东南亚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在接受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方面比较迟缓,导致泰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乏力,主要体现为:第一,东南亚的传统思想是尊师重教,在研究生课堂教学、学术探讨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彰显不足,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较差,容易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以及学术指导中的学术霸权现象。
第二,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小,主要导向是学术训练,为大学、基础教育机构或科研院所储备人才而当下的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助力经济发展、培养非学术人才的阵地,需要实现高校与企业、社会组织的融会贯通而泰国在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融合、产教融合方面很薄弱,有学者曾分析其中的缘由:一方面,泰国的企业历来习惯了企业内部研发或依赖外资企业的技术支持,缺乏与高校的合作;另一方面,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时,缺乏合作潜力或合作的动力不足,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低[5]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泰国很多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进行改革比如,泰国农业大学(Kasetsart University)在多个学院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开发知识管理系统,以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技能,这些系统还可以帮助研究生开展自我评估;[6]北曼谷科技大学(King Mongkut’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orth Bangkok)生物技术学院等多个学院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以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技能;[7]易三仓大学(Assumption University)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全面推广英语教学,并重视技术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8]朱拉隆功大学开发虚拟教室,使用学习活动管理系统模拟非图形交互学习,学生专注于论证的学习任务,论证主题基于逻辑谬误而设计,设计方案来自相关证据链,在学生的自主论证过程,加深其推理判断能力;[9]玛希隆大学(Mahidol University)商学院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针对任课教师开发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绩效考核、奖励参考学生的课程评估;[10]乌班拉查尼大学(Udon Thani Rajabhat University)推广朋辈学习,促进研究生反思性学习;[11]国王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锁定产业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12]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国王科技大学多个学院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合作的“产业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国王科技大学是泰国唯一一所进入QS等大学排行榜前400名的大学,历史悠久,被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认定为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国王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和相关行业企业达成了长期的、固定的合作机制,将人才培养定位于“产业导向”该校的“产业导向”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玛希隆大学机械学科卓越中心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被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泰国合作教育协会推介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成功案例产业导向”是有先例可循的,比如,英国政府积极促成了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探讨学术界、产业界和教育界如何共同努力,激发英国的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创造了六类跨学科、跨部门的硕士课程;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设立工程专业实践奖学金计划,面向机械、化学、机电、机械/航空、电子和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重视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产业界实习时间至少达到6个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波多黎各大学、华盛顿大学在工程制造学科联合成立实验室,与100多家企业合作,开发和实施与产业界密切相关的设计、制造课程[13]而且,“产业导向”的定位并不是凭空臆想,它遵循一定的理念。
鉴于此,本研究将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剖析“产业导向”研究生教育模式遵循的理念,并以ChEPS项目为例具体论述国王科技大学“产业导向”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样态,分析该项目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就“产业导向”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成功实施进行反思,希冀能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产教融合”提供些许借鉴与启示二、“产业导向”研究生教育遵循的理念泰国长期以来依赖低技术含量的“廉价劳动力”发展模式,主要原因之一是泰国的教育制度培养出的毕业生所拥有的技能无法迎接全球竞争,封闭的教育结构、教师主导下的教学导致毕业生普遍缺乏思维技能、沟通技能、领导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4]研究生教育领域,以科研为重心,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这也促使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上日程,“产业导向”研究生教育顺势而为一)工作融合式学习“产业导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构建高校、企业“双主体”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关注工作与学习相融合为此,完善高校科研环境,支持学者、学生与产业机构合作势在必行故而,“工作融合式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简称WIL)是须遵循的理念之一,且在2015年被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特别强调,该委员会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在本科、研究生教育层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习机会,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育机制。
工作融合式学习是一种教学实践,学生可以通过融合教育经验与工作环境展开学习,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策略[15]将课程学习与工作经验相结合,学生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便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与工作相关的能力WIL可以分为三类,即专业性工作融合学习、服务性工作融合学习、合作性工作融合学习[16]专业性工作融合学习的目的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专业工作场所,发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在专业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将面临现实世界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专业人士在特定实践领域可能会经历的专业性工作融合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学习期望、学习期限、学习时间、学习体验类型及性质等方面的要求服务性工作融合学习涉及教育机构参与社区的全面服务,是一种体验式教育形式学生参与社区活动,通常需要在经验基础上展开观察、概念化、再概念化,形成经验的循环学生参与旨在解决社区需求,抑或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系统性活动合作性工作融合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工作融合学习类型,围绕学习计划,将学术工作和实际工作经验结构化学生参与合作计划往往被视为获取学位的一部分,并在学生成绩单中被认可合作性工作融合学习最初旨在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并与学校课程相联系。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趋向于发展、维持与雇主的密切联系这种合作是双赢的,学生获得了职业探索的机会,雇主有机会来审查学生的胜任力[17]WIL的维度包括以下方面:(1)目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意味着要为学生、工作场所、大学和社区厘清目标和预期成果,在适当的环境中促成强有力的伙伴关系2)环境环境指代工作实践场所3)融合融合是将正式学习与生产性工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4)课程课程包括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