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__9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三、教学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6、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7、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8、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四、教学进度周 次教 学 内 容1科学是……2做一位小科学家3单元总结寻找有生命的物体4校园里的植物5校园里的小动物6植物 动物 人7单元总结生命离不开水8观察水9神奇的水10地球上的水11单元总结12常见的材料纸13纺织材料14金属15塑料单元总结16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17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18复习、检测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1. 科学是……一、教学目标1. 过程与方法(1)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2. 知识与技能(1)知道科学是什么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洗涤剂、洗衣粉、甘油、水、盛吹泡泡的容器等2)各种粗细不同的吸管3)铁丝学生准备:粗细不同的吸管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现在,老师想写两个字,同学们猜猜老师可能想写哪两个字 学生猜 教师写“科学”两个字 自主学习1. 科学是什么 (1) 讨论:当你看到科学这两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2) 学生讨论、充分发言3) 展示一些有关“科学”的图片4) 讲有关“爱迪生的故事”5) 讨论: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科学2. 关于吹泡泡(1) 教师演示吹泡泡2) 讨论:关于吹泡泡,你有什么问题?(3) 选择适合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问题4) 怎样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5) 学生配制吹泡泡溶液,并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大6) 拓展:吹泡泡、玩泡泡的新花样3. 反思说一说吹泡泡都经历了哪些过程?它与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录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谈话:吹泡泡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吹泡泡里有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4. 讨论: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还有科学?提出10个有关科学的问题并把它记录下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勤思考,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能得出问题,并思考四.教学难点:问题的提出五.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善思的好习惯六.教具准备:每位同学带一件小玩具七.教学过程:(一)引言:请学生讲爱迪生的故事二)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实验了吹泡泡,大家想一想,我们吹泡泡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生讨论,汇报,填写活动记录3.同学们想做科学家吗?上次课我们知道了科学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能提出问题,下面就请你们玩一玩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提出一些问题4.学生活动5.学生提问6.观察第6页的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归纳: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阅资料-思考-得出结论7.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朋友提出10个科学问题,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三)活动小结第二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1.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2.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防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二、教学准备进行地点的勘察,寻找合适的地点:学校升旗台附近花园,调查用的记录表等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续接课本的美诗:当我走进树林,……自主学习1.学生到校园内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教师提出一些适当的要求,如:爱护校园内的环境,注意安全等2)将寻找到的有生命的物体及各自所在的地点记录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用笔画出它们的外形样子3)学生活动4)教师与学生一道外出寻找,发现问题及时指导2.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交流,要求畅所欲言3)老师结合学生讨论与汇报的情况,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样的物体是有生命的,什么样的物体是没有生命的,你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或是没有生命的,引导学生得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然后得出“植物”与“动物”的概念三)要求课后继续研究附板书:植物生物动物非生物2. 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一、教学目标1. 过程与方法(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2.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受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二、教学准备两三种盆栽植物;各种各样植物的卡片;观察记录表一份学生自备一些小型植物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在校园里寻找了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发现了许多动物和植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物的问题好吗?2.出示一些植物的卡片让学生欣赏,并尽量让学生说出植物的名称教育学生要保护植物自主学习1. 引导学生观察、描述一些植物(1) 教师以一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