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 4 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原文及教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2.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捕捉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4.品味修辞的妙用,感受诗歌的韵律,领略诗歌和悦流畅的音乐 美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2.通过多重意象的捕捉,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抒发的独特感情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境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与诗歌情感相 吻合的浓厚氛围2.诵读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 感悟诗歌情感3.讲授法:对诗中的重点知识实行讲解,引领学生分析诗歌。
4.点拨法:协助学生展开联想,拓宽思路学法:1.朗读法: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钥匙,通过朗读,感受这首 诗中喜悦的跳动和浓浓的爱意,感受这首诗的音美、形美、意美2.合作探究法:借助合作探究,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重难点,达到 对这首词意境的全面理解教学准备:教师:林徽因的资料介绍、幻灯片、视频、图片及文字材料等学生:搜集相关林徽因的生平资料,了解新月派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林徽因及新月派诗歌的相关资料2.感受诗歌的韵律,理解诗歌的含义,捕捉诗歌的意象3.体会作者倾注于诗中的丰富情感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情境导入设计一: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 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 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 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 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她不但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 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 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 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 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板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设计二:在徐志摩的笔端,林徽因是“高高在上的云雀天鹨 (liù),纵横四海不问今古春秋,散布着稀世的音乐锦绣”;在沈从 文眼中,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在费正清(美国人,历史学 家、汉学家)的心中,林徽因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水平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 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冰心也为她所折服,赞叹道“她很美丽,很 有才气”“皑如山上雪,皎若云中月”,她以轻盈柔美的笔调创作诗 歌,一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便如霞光万丈投影于你我心间,带 领读者走进明媚春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感受她笔 下明净澄澈的四月天板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2.解题,介绍新月派多媒体出示)人间的四月天,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日子,既温暖又充满希望,给 人以无限憧憬教师讲解)新月派:现代新诗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 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 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 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实行了认真的探索。
新月派”特点:(1)“理性节制情感”,把主观情愫客观对象 化,即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使情感表现得含蓄2)诗歌中的 叙事成分增加3)具有和谐、均齐的审美特征追求诗歌的“三 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 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朗朗上口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指的是诗歌的词 藻,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3.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侯人,建筑学家、文学家、诗人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林徽因 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 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1985)等4.背景资料多媒体出示)这首诗发表于 1934 年 4 月的《学文》1 卷 1 期上关于这首诗有 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 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梁从诫先生(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的孩子)在《倏忽人间四月天》 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 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对于这首 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 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 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5.新词多媒体出示)娉婷(pī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鲜妍(yán):鲜艳冠冕(guānmiǎn):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 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鹅黄:像小鹅绒毛那样的黄色;嫩黄呢喃(nínán):形容燕子的叫声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多角度地促使学生对课文基 础知识、作家作品、作品体裁、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加以掌握,为进 一步理解内容和探究本文的写法特点打下基础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指导朗读课件播放周涛朗诵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现在请大家认真地 听朗诵,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深情,能够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勾画下来提问:同学们,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 你们有没有谁愿意在大家面前朗诵一下呢?(学生朗诵后,教师可做 适当纠正,重点在停顿上给学生示范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朗 读这首诗时应注意哪些内容[示例](1) 朗读时“爱”的主题要充分体现出来,优美、深情、充满希望。
(2)语速偏慢,语气捎带温柔但是又不柔弱3)情感方面,注意把握形容词的语气再听一遍录音,注意停顿与重音2.整体感知提问:读了这首诗歌,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画面?教师总结:全诗从不同角度写“人间的四月天”,正是为了全面 表现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难怪她去世后,有人给她写的挽联是 这样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 通常指艳丽、丰硕与富饶;在中国,四月是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 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 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 景呢?【设计意图】通过朗诵,进一步增进对朗读方法的掌握,再辅以 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感受这首诗蕴 藏的丰富情感,了解这首诗的大致内容第三阶段:合作探究(一)审视诗歌标题,探究写作对象提问:很多人认为诗中的“四月天”是指代徐志摩,大概是对 “徐林恋”念念不忘,也有很多人认为,“四月天”表达了林徽因对 儿子梁从诫的爱,你认为哪种说法合理?说明理由学生可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均可给予认可,既然这首诗是写给谁 的今天仍众说纷纭,我们就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感受诗中“爱”的情 怀。
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有些人认为这首诗是写给徐志摩的,认为这 是首情诗这首诗写于 1934 年,是徐志摩飞机失事去世后的第三年, 而这首诗中一点哀伤的成分都没有,全是喜悦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 生于 1932 年 10 月,写这首诗时,她儿子不到两岁雪化后那片鹅 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 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纯净平和的喜悦中,生命和希望在生 长在涌动这太符合一个母亲对自己一岁多的儿子的那种情怀了一 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将温柔的母爱溢满了人间二)理解修辞,品味意蕴1.介绍通感1)(多媒体展示)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 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 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 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化抽象为具体例如:你多情的目光,仿佛丝绸一般滑过我的脸 庞创造一种优美的意境,启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感情波澜、得到 美的享受例如:默听一夜花开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了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以感觉写感觉”。
2)提问:下面几个句子,都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分别说说它 们都把什么感官沟通起来①他说的话听起来像蜜糖一样甜!②月夜,清冷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的光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 香味,而且能够感觉到那质地还是相当的光滑③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似的④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明确:①以味觉写听觉②以味觉、触觉写视觉③以听觉写味觉④ 以视觉写听觉2.介绍意象1)(多媒体展示)像和平鸽、月亮这样的能够唤起人们情感共鸣的 事物叫做“意象”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 蕴与情调的东西,是带有诗人感情的具体事物意:主观情感自然意象:柳、菊、落日、月象:客观事物人文意象:折柳、登高、策马、饮酒(2)提问:你们还能想到什么典型意象吗?鸿雁、朝阳等3)提问:是否所有的事物都能够成为艺术作品中的意象?不是,如用麻雀代表和平,在太阳下饮酒意象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约定俗成的事物4)不光是在美术作品中,在诗歌创作中这种象征手法也被大量使 用,诗歌中的“意象”也是很常见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意象在诗歌 中的作用多媒体出示)看一看下列四句诗句中共同的意象是什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 便开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 愁更愁3.品味诗歌意蕴提问:认真品读这首诗,分别概括这首诗的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 么内容学生概括后,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每个小节中的重点词句1)第一节,笑声勾勒画面教师引导品读:“点亮”突出了“点”这个动作、“春的光艳” 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娆你”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