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观后有感2800字 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电视剧《青衣》观后有感我用来做题目的这句略显消极,带着悲情色彩的诗句出自剧中筱燕秋的恩师柳如云之口,她是青衣的集大成者,却也是整部剧中命运最惨淡的角色柳虽然说出了这般释怀的话,却终其一生都无法放弃对爱情,对戏曲艺术的执着柳如云在即将剧终时罹患血癌不幸去世,她的死令人无限感慨,也令我在观剧时一度落泪从柳如云说到《青衣》的主角筱燕秋,其实不难看出,柳虽是筱的老师,其实也是她的镜子,是极致青衣的化身,她坚持了许多人敢想却不敢做的梦想二月十二号到十四号,我在北京的播音初试考点帮忙当助考,进入到考场中做计时和登分工作,在一旁静静地听了整整三天,仿佛回到了去年我考试的时候,然而心境却不一样了考生自我介绍时,总会提到自己的播音梦想,这四个字从十七八岁的孩子们嘴中说出来,跟剧中柳如云和筱燕秋的戏曲梦想相比,实在是有些太过于苍白无力就是对于青衣,对于舞台的执着,使得《青衣》这部电视剧流传至今,成为经典,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坚持梦想,是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人们总会有诸如被看清了现实,接受了命运等等理由,然而其实都是被自己打败了筱燕秋命运多舛,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栽了太多跟头,经历了太多内心的苦闷,郁郁不得志,然而真正当内心里梦想实现了,登上舞台幻化为真正嫦娥时的那份狂喜,恐怕也只有她自己能体味。
在十六集中,筱燕秋的学生春来对她说:“老师,我有一句话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听,您在戏里面待的时间太长了,外面这个世界变成了什么样您根本不知道,我还有一句话,您就更接受不了了,即使我不伤害您,别人也会伤害您,因为这个世界根本不是为了您这样的人准备的,您就像个涉世不深的孩子在最初我并不喜欢春来这个角色,总觉得她作为小辈的学生,太过于狡黠功利在这段对话过后,我似乎也能理解了春来心中的苦闷,但是这样一点小小的受挫的苦闷,跟筱燕秋倾尽毕生精力投入到青衣中去,却总被现实打击的苦闷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也许太执着于梦想的人正如春来所说一样,是涉世不深的孩子,孤注一掷,一味的投入到梦想中去,一旦走到困境,迎面而来的就是巨大的伤害有人说,梦想就是梦想,它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梦,是生活前进奋斗的方向,如果是能被实现的,就不能称之为梦想了吧我不愿如筱燕秋一般把自己锁在自己创造的内心的牢笼中,总是过着不如意的生活,拥有梦想,却不画地为牢,永远给自己留有快乐的空间,才是真正的生活从一部好的电视剧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我愿意成为筱燕秋最好的朋友,洒脱勇敢的裴锦素一般的特立独行的女人,不为尘世繁杂所扰,永远知道自己的所求,潇洒的做,精彩的活。
裴锦素在筱燕秋分到戏校后曾写过这样一封信给她:“对于女人来说,家庭和孩子只是一个过程,你结了婚,有了丈夫以后,还得做回你自己,你是否常常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你能为自己和社会再做点什么?还记得我们在戏校里学过的花木兰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突然悟出来,那出戏里,面对人的要求是双重标准,它要求男人和女人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男人就是单纯的男人,做个男人就行了女人就不同,女人除了和男人一样,在必须做一个成功人士的同时,还要依旧小鸟依人,依旧柔情似水,总之在你做成了男人都难做成的大事之后,还不要忘了你做女人的本分,你说这公平吗?”记得筱燕秋在看完这封信之后咧嘴一乐,暗暗说不知道这丫头又抽什么疯,没有回应裴的提问但要我说,这不公平,但却又无可奈何,但是尽管这样做更辛苦,更令别人难以理解,但这正是女人作为独立个体,掌控自己命运,并且幸福生活的筹码第八集中,筱燕秋在街头失魂落魄的穿行,那天是她三十岁的生日我不知道要去哪儿,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我打心眼儿里害怕这个日子的到来,三十岁了,三十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没有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是一个女人对于岁月匆匆流逝的恐惧和不安,恐惧于未知的命运,不安于现状却又力不从心,无法改变,无法跨越心中的那道坎,就像剧中所说的那样,人生有几种痛,这最大的痛,就是不甘呐。
筱燕秋是一个好的青衣,好的戏曲艺术家,但在我看来她并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她选择了早早的结了婚,却无法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不愿意承受嫦娥月宫之外的人间烟火,最可怕的是她的婚姻中没有爱情,在没有小咪子之前,维系婚姻的是面瓜的无悔付出,而有了孩子之后,小咪子就变成了她的信念在她的婚姻中这种逃避和爱情的缺失酿成了她家庭生活的不幸小咪子曾哭着对爸爸说妈妈这个人有点自恋,她谁也不爱,只爱她自己要我说啊,其实甚至她连真正的自己都不爱,只爱她的青衣在舞台中深入角色无法自拔造成了生活的不幸真的是很可悲的成日郁郁寡欢的筱燕秋问面瓜:“你怎么总是那么高兴啊?”面瓜说:“我干啥不高兴啊,有吃有喝有你也有闺女,我天天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看见啥能不高兴呐?这过日子就是过得一份感情你,小咪子,我,就是三块小土坷拉,捏在一块儿呢就是一个大土坷垃,那么贴着心过日子,还有啥不高兴的,心里头热乎极了,真的!” 所求不多,也就更容易得到幸福,人活着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筱燕秋觉得自己很不幸,爱情得不到回应,梦想总是实现不了,她总是看到生活中不幸的一面,却忘记了上天赐予的天赋,忽略了很多人对她的爱春来曾这样对筱燕秋说,其实,人活在世上,能遇到的事情都差不多,无非是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罢了,关键是看你怎样对待,您觉得幸福,生活就是幸福的,您觉得不幸,那么生活就是不幸的。
这个道理多么简单,但是要想看透又是何其的困难,红尘滚滚,欲望太多,难求心安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小的时候,听故事,我们总是喜欢把人分为好坏两种,但是越长大越发现,很多时候好坏是难以区分的,好人也有自私阴暗的一面,坏人却也有着难以示人的苦衷,善恶总是交织在一起乔炳章在剧中说:“这人呐,人性有真伪,人应该看其善而知其恶,看其恶而知其善总是相信世界友好的对待你,就能收获人们的友善乔在戏中扮演的角色,代表了一类男人,筱燕秋把整颗心掏给了他,就在这样的时刻,他退却逃避,不敢接受而可怜的女人只能用一辈子来疗伤,心的缺失永远无法弥补最后一集有这样的旁白,柳如云死了,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也结束了,今天二十岁的春来又登上了戏台,预示奔月的新纪元又开始了,人是人的原因,人却不是人的结果生命生生不息,万物周而复始,仔细想来,自然界的规律亘古不变电脑里右下角又出现了腾讯新闻的弹窗,它告诉我台湾艺人高凌风因血癌去世,柳如云也恰恰因血癌去世,我只能扼腕叹息,无言以对感激十八岁的生命,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我能大胆的去闯,没有羁绊,不怕失败,这不就是最阳光灿烂的日子吗?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惆怅千万结。
悲欢离合终成故,今夜良宵勿虚度2014.2.1713级播音班 李聪颖第二篇:观基石后有感 800字教师对基石的观后感专题片《基石》选题从身边的基层党组织入手,通过各地、各部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 产 党员典型事迹,展现了新时期我省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国企、教育、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等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阐明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片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让全体党员深受教育,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大家纷纷表示要时刻保持创先争优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党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而一个年轻的生命倒在了自己为之奋斗的平凡工作岗位上,离开了我们,却也让我们记住了他他,就是王辉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是一名平凡的共 产 党员,用默默无闻的奉献、用短暂而绚丽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青春之歌他就像一根普通的蜡烛,默默的燃烧自己,奉献出短暂生命中全部的光和热;他如同一块平凡的基石,深深的融入泥土,展现着渺小身躯中满满的执着与坚定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位优秀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形象,践行了一名普通共 产 党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诠释了一名共 产 党员的人生价值和不懈追求。
我认真观看后,受益良多我们还展开讨论,各位党员积极发表看法,大家认为学校党建只有服务中心,促进发展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彰显作用;大家表示要学习先进典型,加强师德修养,锤炼业务能力,立足本职工作,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最后,校长也要求全体党员要安排时间自行观看其它内容,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全体党员通过观看党员教育电视专题片《基石》后,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引领作用,成为学校工作中的一面旗帜;学校党支部要把观看《基石》作为推进“1263”党建工作机制的一项内容,与“作风建设”相结合,与“亮岗履职”相结合,提升党建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