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主要内容第五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释义: 作为耗能大户的重点用能单位,国家要对其加强节能管理,首先需要了解重点用能单位在能源消费、能源节约等方面的情况,此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使节能工作落到实处为此,本条规定了重点用能单位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义务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能源消费情况即用能单位的能源用在了什么地方,如产品加工、储运、技术更新改造等;主要消费的能源种类有哪些,如煤、电、油、气等;各个方面和各类能源的消费量是多少,如吨、千瓦时等 2、能源利用效率即一个用能单位有效利用的能源与实际消耗能源的比率它是反映能源消耗水平和利用效果,即能源有效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值能耗、单机能耗等 3、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即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的节能目标完成了没有,完成到何种程度,差额比例是多少,超额比例是多少等 4、节能效益分析即用能单位为节能所支出的费用与节能所取得的效益之间的比较、分析。
5、节能措施即用能单位为节约能源采取了哪些措施,如培训、奖励、技改等,效果如何 6、其他应当报告的内容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宾馆、商厦、院校试用)填报单位: (盖章)填报日期: 年 月 日沈阳市节能监察中心印制说 明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2、根据《辽宁省节约能源监察办法》第十八条“用能单位应当配合节能监察工作,如实说明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资料、样品等不得伪造、销毁、篡改有关证据”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能源的标准量单位采用标准煤应将煤炭、热力、电力、燃油、燃气等能源折算成标准煤能源发热量及品质不同时,应分段折算标准煤,然后合计总量4、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期为上一年度5、表2是指不同种类能源管理的职能部门和负责人如:电、热力、原煤等,可能不属同一职能部门管理6、表3中对建立的规章制度有则填写(文件名称和文件号),无则填写“无”7、表4中“消费量分析”是对不同种类能源消费总量和过程的分析。
8、表6中的“淘汰设备”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设备9、表7中“节能措施”是指采用先进的能源管理制度或使用节能产品(技术)达到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能源的具体办法一、单位自然状况表1单 位 名 称地 址邮编法定代表人用能主管部门负责人职工总人数年总耗能量(t)总建筑面积(m2)总采暖面积(m2)单位简介:二、用能分管部门表2姓 名职 务隶属部门职 能电 话三、用能管理制度表3制度名称文件名称(文号)节能目标考核制度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能源统计管理制度能源利用分析制度能源管理人员职责节能宣传、培训制度节能奖励、惩罚制度四、能源消费量表4名 称实物量折标系数标煤(T)原煤(T)化验值热力(GJ)0.0341电力(kwh)1.229/4.04柴油(T)1.4571汽油(T)1.4714液化天燃气(m3)1.7572其 它总计年总耗水量(m3)消费量分析(以报告期的上一年度为基础期对比):五、主要能耗设备表5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容 量数 量备 注1变 压 器2锅 炉3风 机4水 泵5中央空调6分体空调7电 梯8照 明910111213141516注:不够填写时可另行加页六、国家明令淘汰设备使用状况表6序号淘汰设备名称型 号设备数量计划淘汰日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七、节能措施表7附件1: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填写内容及深度要求一、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应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1.能源消费情况报告应包括本单位、单位的次级部门、主要耗能设备三个层次的能源消费情况;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费情况包括能源的购入量、消费量、拨出量、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及盘亏情况;另外还应报告购入能源的平均价格,购入能源折标准煤的系数;能源生产企业应报告能源生产、外销数量,外销能源价格及折标煤系数用能单位次级部门的能源消费情况包括各次级部门(车间、产品生产单元、能源加工转换单元、耗能工质生产单元等)的各种能源实物消费量(包括单位自产能源消费量、余热余能消费量),各次级部门的产出量(产值或产品产量),对有余热余能产出的还应报告余热余能产出总量;重要的能源加工转换、耗能工质生产部门应列为单位的次级部门,其产出量为自产能源、耗能工质产出量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消费情况包括设备的各种能源实物消费量(包括单位自产能源消费量、余热余能消费量),对可统计设备产出量的,还应报告设备的产出量报告填报的能源消费数据应真实,相关指标的逻辑关系正确,并应采用《用能单位能源消费综合平衡表》(表2)填报2.能源利用效率报告应包括本单位、单位的次级部门、主要耗能设备三个层次的能源利用效率;对用能单位,应采用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作本单位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对单一产品生产工业企业,可采用产品能源单耗作为本单位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对各次级部门应采用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作为次级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对设备应采用设备能源利用率、投入产出比或节能监测指标作为设备能源效率指标。
报告的主要产品的综合能耗总量应达到本单位能源消费总量的70%若根据上述求要,产品个数超过10种的,可填报能耗大的前10种产品确定产出量时,应选择与能源消费关系最密切的量例对多规格产品,可以常见规格产品为标准,把其他规格产品产量折算为标准产品产量,折算系数可根据统计资料或测算得到对规格型号繁多的产品,可灵活采用原材料加工量等数据作为产出量,计算能源效率指标对生产产品种类不多,产品生产流程较长的情况,应计算产品工序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报告应将本单位的能源利用效率与本单位的历史先进水平、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情况,采用有力措施提高本单位的能源利用效率对能源利用效率未提高的指标,应开展具体分析,查找原因能源利用效率数据,应采用《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表》(表3)填报3.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用能单位的节能目标应是单位产值能耗下降率(对单一产品生产工业企业,可为产品能源单耗下降率)和能源消费控制总量报告应列出上年度用能单位的节能目标值、节能目标实际完成值,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未完成节能目标的用能单位,应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节能目标应先进、合理,并落实责任部门对未完成节能目标,报告应详细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应采用《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表》填报(表4)4.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效益的分析应有二个角度三个内容:分析角度之一是根据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变化情况,分析节能效益;分析角度之二对实施节能技术措施取得的节能效益进行分析节能效益分析则应包括三个内容:1.节能量;2.经济效益;3.社会效果(以计算二氧化硫、COD的减排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主)节能效益应分析透彻,节能比较基准选择合理对大型节能项目(年节能量在500吨标准煤以上),应对节能效益的计算方法作出说明对节能效益不佳的项目也应作分析,从中取得经验节能效益情况,应采用《节能效益计算和分析表》(表5)填报5.节能措施节能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节能技术措施报告应报告用能单位上年度未完成的节能措施和下年度计划实施的节能措施有关信息对上年度未完成的节能措施,在措施内容中应说明实施进展情况;对计划实施中的节能措施,在措施内容中应列出项目资金情况、项目责任人,完成时间等信息各项节能措施的有关信息应填报完整,对措施的节能效益分析正确,列出的计划措施,与节能目标相匹配,应能确保目标的完成节能措施情况,应采用《节能措施表》(表6)填报报告由6张表组成,除表2、表6外,其他表应有分析文字说明,分析内容填报相应单元格中。
二、主要指标解释1.能源消费总量指企业生产系统和非生产系统能源消费量的总和非生产系统能源消费量指生活用能和批准的基建项目用能生活用能是指企业系统内的宿舍、学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商业服务和托儿幼教等方面用能在企业实际消耗的能源中,用做原料的能源也必须包括在内2.综合能耗企业综合能耗是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的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对能源加工转换企业,应按统计制度规定扣除外供能源量能源及耗能工质在企业内部进行贮存、转换及分配供应(包括外销)中的损耗,也应计入企业综合能耗3.能源加工转换系统对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加工转换单元属于辅助生产系统内的单元,对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加工转换单元属于生产系统内的单元由于能源加工转换单元与一般生产、辅助单元的特殊性,在计算能源指标时把能源加工转换单元从生产、辅助系统从分离出,组成能源加工转换系统4.自产能源或耗能工质指企业采用外购能源或自产能源生产加工转换成二次能源或生产用工质5.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的企业综合能耗与期内创造的净产值(价值量)总量的比值6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与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之和。
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是生产某种产品时主要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与期内产出的合格品总量的比值对同时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应按实际耗能计算;在无法分别进行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