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峡枢纽工程的关键技术和创新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52KB
约5页
文档ID:226425743
三峡枢纽工程的关键技术和创新_第1页
1/5

三峡枢纽工程的关键技术和创新 张晨辉+柴绪政+梁舟舟摘要介绍三峡枢纽工程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之处关键技术包括大坝及电站厂房方面、通航建筑物方面等,主要创新之处包括深水截流施工技术、围堰技术、管理创新等关键词三峡枢纽工程;关键技术;创新:TV61 :A :1671-7597(2014)11-0063-011三峡枢纽工程建设概述三峡大坝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标准为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洪水+10%,三峡大坝坐落在地址活动相对稳定的区域,最大地震烈度为VI度,三峡工程按照可承受VII度设计,对下游防洪保障能力为百年一遇,三峡自身调节,可保江汉平原安全,千年一遇为三峡自身+荆江分洪区,保证江汉平原地区安全厂房坝段和厂房是32台70万kW机组,地下厂房跨度32.6 m双线五级船闸,举世无双,升船机提升高度113 m,提升重量15000 t,提升船舶容量3000 t一期工程(1993—1997),二期工程(1997—2003),三期工程(2004—2009)2大坝及电站厂房的关键技术大坝泄洪消能技术:大坝泄洪设施采用深孔和表孔相间布置,在泄洪坝段布置23个深孔、22个表孔和22个导流底孔。

表孔及深孔采用沿坝面设长隔墙分开,鼻坎为平滑挑坎,前后错开方案导流底孔选用有压长管这样可以有效泄洪和消能岸坡厂房坝段坝基础深层抗滑稳定:适当降低坝基高程,并在坝踵处设齿槽;加大坝体上游底宽,帷幕及排水相应前移,以充分利用坝前水重3通航建筑物关键技术船闸引航道布置及通航水流条件:采取在引航道口门处设截沙槽或设水帘破坏异重流进入航道,减少淤积;配备自航式高性能挖泥船挖除航道内的淤沙等措施,可保证引航道的通航条件的通航水流条件船闸输水系统及水力学:船闸输水系统采用长隧洞等惯性形式,每线船闸两侧岩体内对称布置两条输水隧洞,取水布设在首级闸首上游的引航道内,泄水经末级闸室的泄水廊道,下接箱涵横穿引航道下游隔岸流堤,从堤外坡脚处进入长江升船机技术:升船机是建在通航河流上为克服水位落差供船舶乘坐的电梯或自动扶梯垂直升船机通过船厢垂直升降载着船舶上下克服水位落差,快捷而省力;斜面升船机则相当于大型商场里的自动扶梯,可以载着船舶沿着斜面升降克服水位落差,快捷而省力升船机的机型通常都以驱动船厢的升降机构型式来分类,国内升船机见到的机型主要有齿轮齿条爬升式机型,钢丝绳卷扬提升式机型和水力浮筒式机型等三种三峡升船机采用齿轮齿条爬升式机型,以大螺杆螺母作为安全装置;采用水力浮筒式机型,以浮筒作为平衡重,在船厢侧载荷发生变化时能自动调整浮筒的淹没深度达到新的平衡,来确保安全。

其余各升船机采用钢丝绳卷扬提升式机型,并以安全制动器或不同型式的机械锁定机构作为安全装置4创新之处4.1 技术创新1)深水截流施工技术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规模巨大,综合指标居世界同类工程的前列在水深、流量大、工期紧的困难条件下,确保大江胜利截流,必须做好截流技术研究和相应的实施准备针对这些情况,宜昌科研所运用几个不同比尺及功能的水力学模型研究大江深水截流有关的水力学问题,提出大江截流平抛垫底,两岸戗堤提前进占的方案,可以顺利实现截流即采用平抛垫底方式,精选平抛垫底材料,有砂砾石料(粒径小于150 mm),石渣料(5 mm—600 mm),块石料(0.3 m—0.5 m),要严格控制平抛垫底抛投范围及允许误差,应用平抛垫底水上抛掷此外还采用截流戗堤投料,对抛投料分类及规格限制,对截流抛投料堆场最重要的是大江截流戗堤进占方法的应用2)围堰技术三峡工程施工导流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先后修建了一期土石围堰和碾压混凝土纵向围堰、二期上下游土石围堰、三期上下游土石围堰、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共五道土石围堰和两道碾压混凝土围堰,总的规模和难度均在世界前列围堰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土石围堰基础新淤沙处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振孔高喷、常规高喷、钻喷一体化和自凝灰浆综合防渗技术,以及碾压混凝土围堰快速施工和爆破拆除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4.2 管理创新1)体制上将建设责任和以后的经营责任有机结合,三峡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实体按现代公司制运作,也就是国家只投入一定量的资本金,工程建设、融资、今后的电站运行、还贷等全部由三峡集团公司负责2)几任国家领导人先后担任三峡建设委员会主任,重大问题可以在这一层面得到协调解决;而在具体操作层面,几乎所有工程方面决策均可由三峡集团公司做出,国家派出稽查和质量检查专家组进行监督3)前期勘测设计和技术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在工程开工前,所有重大技术问题都已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反复4)组建了一支业务强,有责任心的业主队伍,与其他参建单位进行了有效地合作;积极引导工程向着有利于实施,有利于业主的方向发展5)高标准:“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和“零质量缺陷、零安全违章”6)组织保障:国务院质量检查专家组(每年两次);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复检;业主抽检及业主聘请的专家团队(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从而形成了“4+1”的质量保证体系7)三峡工程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符合自身特点并高于国内行业标准的质量标准体系8)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原材料驻厂监造、设备监造,现场质量控制9)大力培育三峡工程质量文化,提高三峡建设者的质量意识。

10)业主对水泥、钢筋、粉煤灰、油料、炸药等五大主要材料实行统一采购4.3 三峡工程投资管理采用了“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模式;加强设计及技术研究投入,尽可能减少设计变更;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优化调整工期,装机提前,蓄水提前,在施工期间比原计划増发电量700多亿度;招投标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现场引进一家多家承包商,分阶段发包,把现场的表现引入下一步的竞争之中;建设资金来源为: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国内银行贷款,葛洲坝电厂发电收益,2003~2009三峡电厂发电收益,三峡债券以及国际融资参考文献[1]陈宗舜.大坝.河流[M].化学工业出版社.[2]长江水利委员会编著.长江—治理开发保护60年[M].长江出版社.[3]陆佑楣,曹广晶,等.长江三峡工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4]刘乃义,刘力中.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技术研究.endprint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