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六章 审美心理审美心理教学目的:了解审美的基本心理要素与过程, 拓展自身的审美心理能力教学重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审美心理的 结构要素教学内容:见后第一节第一节 审美的心理机制审美的心理机制一、人对心理的认识过程n n由心至脑,从玄思到科学二、审美与西方心理学派n n1 1、联想学派、联想学派: :n n((1 1)托马斯)托马斯· ·霍布斯霍布斯“ “联想说联想说” ”n n霍布斯认为,一切所谓的心理现象都可以做如下解霍布斯认为,一切所谓的心理现象都可以做如下解释:当外物的运动刺激了感受器,从而产生了内部释:当外物的运动刺激了感受器,从而产生了内部运动,感觉经验就产生了其他人所指的运动,感觉经验就产生了其他人所指的“ “心灵心灵” ”,对霍布斯而言,无非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活动的总,对霍布斯而言,无非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活动的总量量————个人内在的一系列运动在心个人内在的一系列运动在心————身问题上,身问题上,霍布斯是物质一元论者,他否认非物质的心灵的存霍布斯是物质一元论者,他否认非物质的心灵的存在。
在n n比如比如“ “注意注意” ”,被解释为某种外物引起感觉器官的,被解释为某种外物引起感觉器官的持续活动,从而使感觉器官无法对其他事物作出反持续活动,从而使感觉器官无法对其他事物作出反应又比如应又比如“ “想象想象” ”,被解释为感觉印象随时间而,被解释为感觉印象随时间而衰退霍布斯说:衰退霍布斯说:“ “因此想象无非就是正在衰退的因此想象无非就是正在衰退的感觉;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人类,也发生在其他生感觉;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人类,也发生在其他生物中;不仅发生在觉醒状态,也发生在睡眠中物中;不仅发生在觉醒状态,也发生在睡眠中 ”当感觉印象衰退了很长时间后,它就被叫做记忆;当感觉印象衰退了很长时间后,它就被叫做记忆;“ “因此因此…………想象和记忆无非就是一回事,只是由于想象和记忆无非就是一回事,只是由于人们对之有不同的思考,于是就有了不同的说法人们对之有不同的思考,于是就有了不同的说法” ”而梦也和其他所有感觉一样,要么完全来源于感觉,而梦也和其他所有感觉一样,要么完全来源于感觉,要么部分来源于感觉要么部分来源于感觉n n((2 2)约翰)约翰· ·洛克洛克“ “白板说白板说” ”n n17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 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都源于经验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sensation)的观念和反思的观念和反思(reflection)(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n n((3 3)阿尔逊)阿尔逊n n阿尔逊阿尔逊(A1son(A1son,,1757—1839)1757—1839)在《论趣味的原理和本在《论趣味的原理和本质》中指出:对象引起主体的简单情绪,促使想象质》中指出:对象引起主体的简单情绪,促使想象中产生一个又一个意象;一系列的想象与联想,产中产生一个又一个意象;一系列的想象与联想,产生一整套关系密切的意象系统;意象系列将简单情生一整套关系密切的意象系统;意象系列将简单情绪综合为一套情绪系列,谓之复杂情绪,它集中表绪综合为一套情绪系列,谓之复杂情绪,它集中表现为审美的愉快和许多经验主义者一样,阿尔逊现为审美的愉快和许多经验主义者一样,阿尔逊过于夸大了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照他看,是联想产过于夸大了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照他看,是联想产生意象,意象产生情感然而,心理的事实也许正生意象,意象产生情感然而,心理的事实也许正好相反:没有情感作为动力,就没有联想与想象的好相反:没有情感作为动力,就没有联想与想象的活跃,就没有意象生生不息的变化和运动活跃,就没有意象生生不息的变化和运动 n n2 2、构造学派、构造学派 冯特,见教材。
冯特,见教材n n3 3、机能学派、机能学派n n((1 1)威廉)威廉· ·詹姆斯詹姆斯“ “意识流意识流” ”n n 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先驱是詹姆斯 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先驱是詹姆斯18901890年,詹姆年,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 ”他还主张意识的功用是指引用机体适应环境,强他还主张意识的功用是指引用机体适应环境,强调意识是流动的东西,称为意识流意识流这个词调意识是流动的东西,称为意识流意识流这个词含有意识是不可分析的整体之意他的这些主张成含有意识是不可分析的整体之意他的这些主张成为后来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基本信条但是詹姆斯本为后来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基本信条但是詹姆斯本人没有建立一个学派人没有建立一个学派 n n((2 2)杜威)杜威n n机能心理学作为一个自觉的学派创始于杜威机能心理学作为一个自觉的学派创始于杜威18961896年,杜威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年,杜威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
他在这篇文章中是《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他在这篇文章中认为反射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活动,不能把反射弧认为反射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活动,不能把反射弧简单地还原为感觉和运动元素他还认为一个反射简单地还原为感觉和运动元素他还认为一个反射与它前后的反射是相连的,不能孤立开来理解他与它前后的反射是相连的,不能孤立开来理解他虽没有指名反对构造心理学在美国的代表铁钦纳,虽没有指名反对构造心理学在美国的代表铁钦纳,却以反射弧概念为题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却以反射弧概念为题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并阐明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功能的主张,为美国机并阐明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功能的主张,为美国机能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能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n n(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过程;中枢的兴奋过程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过程;中枢的兴奋过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应的活动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冲动减弱或停止 n n((3 3)安吉尔)安吉尔n n19041904年,安吉尔出版了《心理学》教科书,更加系统地提出年,安吉尔出版了《心理学》教科书,更加系统地提出了机能心理学的主张他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事实和意识了机能心理学的主张他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事实和意识事实,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他还阐述了意识的功事实,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他还阐述了意识的功能以及意识是怎样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为应付新环境、解抉新能以及意识是怎样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为应付新环境、解抉新问题而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n n19061906年,安吉尔在美国心理学会上发表演说,题为《机能心年,安吉尔在美国心理学会上发表演说,题为《机能心理学的领域》,第二年这篇演说词刊于《心理学评论》杂志理学的领域》,第二年这篇演说词刊于《心理学评论》杂志上他进一步主张意识是适应环境的功能,并列举了机能心上他进一步主张意识是适应环境的功能,并列举了机能心理学与构造心理学的三点区别,指出:机能心理学不仅研究理学与构造心理学的三点区别,指出:机能心理学不仅研究意识内容,还研究意识是怎样进行和为什么进行;机能心理意识内容,还研究意识是怎样进行和为什么进行;机能心理学把心理过程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环境以满足自身生物学需要学把心理过程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环境以满足自身生物学需要的过程,因此它具有功利和实用的精神;机能心理学关心心的过程,因此它具有功利和实用的精神;机能心理学关心心物关系,它既研究与意识过程相伴随的机体对应,也研究整物关系,它既研究与意识过程相伴随的机体对应,也研究整个心一身功能以及有机体与环境的整个关系。
个心一身功能以及有机体与环境的整个关系n n((4 4)卡尔)卡尔n n卡尔于卡尔于19251925年出版的《心理学年出版的《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研究对心理活动的研究》是机能心理学完成形式的代表著作卡尔在该书》是机能心理学完成形式的代表著作卡尔在该书中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如记忆、知中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如记忆、知觉、感情、想象、判断和意志等他认为心理活动觉、感情、想象、判断和意志等他认为心理活动的功能是获得、确定、组织和估价有关的经验,以的功能是获得、确定、组织和估价有关的经验,以及随后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行为他认为每种心理及随后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行为他认为每种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研究:它的适应意义;活动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研究:它的适应意义;它对过去经验的依赖;它对有机体未来活动的潜在它对过去经验的依赖;它对有机体未来活动的潜在影响他强调在感觉刺激和运动反应之间有一种相影响他强调在感觉刺激和运动反应之间有一种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并把动机的问题引进机能心理互作用的连续过程,并把动机的问题引进机能心理学,用以说明适应行为学,用以说明适应行为 n n4 4、行为学派、行为学派n n((1 1)华生)华生n n华生受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启发,认为心理学是自然华生受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启发,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因而只能应用客观观察法以外观察,目标是预见并科学,因而只能应用客观观察法以外观察,目标是预见并控制人的行为。
华生所谓心理学的客观方法,就是只研究控制人的行为华生所谓心理学的客观方法,就是只研究刺激(刺激(S S)与反应()与反应(R R),因为这是容易观察到的至于主),因为这是容易观察到的至于主观体验、意识、甚至脑的活动都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观体验、意识、甚至脑的活动都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行为的研究才是心理学这样华生的行为主义就成为只有行为的研究才是心理学这样华生的行为主义就成为刺激与反应的心理学,不承认意识,当然也否定感觉、知刺激与反应的心理学,不承认意识,当然也否定感觉、知觉和思想只承认人有言语能力,而言语不过是简便可替觉和思想只承认人有言语能力,而言语不过是简便可替代的躯体性动作而已华生把感觉当作辨别来处理,而巴代的躯体性动作而已华生把感觉当作辨别来处理,而巴甫洛夫借助条件反射恰恰能把任何感觉当作辨别来测量,甫洛夫借助条件反射恰恰能把任何感觉当作辨别来测量,辨别不过是观察感觉事实的操作辨别不过是观察感觉事实的操作 n n((2 2)斯金纳)斯金纳n n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学派最有贡献的斯金纳设计了一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学派最有贡献的斯金纳设计了一个动物实验装置称斯金纳箱箱内有一条输送食物个动物实验装置称斯金纳箱。
箱内有一条输送食物的杠杆,当一只饿鼠在箱内自由探索时,偶尔按压的杠杆,当一只饿鼠在箱内自由探索时,偶尔按压杠杆后就能得到食物根据压杆次数的记录得知老杠杆后就能得到食物根据压杆次数的记录得知老鼠吃的行为和学会压杆操作来得到食物的速度斯鼠吃的行为和学会压杆操作来得到食物的速度斯金纳发现了与巴甫洛夫不同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金纳发现了与巴甫洛夫不同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只对一个已知的特定刺激作出反应,称的条件反射只对一个已知的特定刺激作出反应,称应答反应;而斯金纳所发现的是在没有看到外界刺应答反应;而斯金纳所发现的是在没有看到外界刺激的情境下的反应,称操作反应动物通过自己的激的情境下的反应,称操作反应动物通过自己的操作行为反应,形成了操作性的条件反射或称操作操作行为反应,形成了操作性的条件反射或称操作性条件作用(性条件作用(Operative conditioningOperative conditioning)n n5 5、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学派n n格式塔(格式塔(GestaltGestalt)是德文)是德文“ “整体整体” ”的译音也叫完形心理的译音也叫完形心理学n n感觉(部分)感觉(部分)——知觉(整体)知觉(整体)n n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
整体大于局部,整体先于局部任何一种经验的现东西整体大于局部,整体先于局部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由此构成的整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体,并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的内在特性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n n阿恩海姆(阿恩海姆(1904——20071904——2007),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美学家,),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美学家,代表作包括《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走向艺代表作包括《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走向艺术心理学》、《作为艺术的电影》等术心理学》、《作为艺术的电影》等 n n6 6、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n n((1 1)弗洛伊德,见教材弗洛伊德,见教材n n哈姆雷特的例子哈姆雷特的例子n n鲁迅郭沫若郁达夫施蛰存鲁迅郭沫若郁达夫施蛰存n n((2 2)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原型(原始意象)说。
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原型(原始意象)说n n◎◎“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浮士德》是什么?它本质上是一个创造了歌德《浮士德》是什么?它本质上是一个符号这意思并不是说它所指出的东西都是众所周符号这意思并不是说它所指出的东西都是众所周知的隐喻,而是说它所表现的只是早就存在于德国知的隐喻,而是说它所表现的只是早就存在于德国人的灵魂中的一些深奥的东西,歌德只不过是帮助人的灵魂中的一些深奥的东西,歌德只不过是帮助它产生出来而已它产生出来而已 ”n n7 7、人本学派、人本学派n n马斯洛,见教材马斯洛,见教材n n三、审美心理是大脑的特殊机能三、审美心理是大脑的特殊机能n n略略第二节第二节 审美的心理结构审美的心理结构 一、审美态度一、审美态度n n人的心理很活跃,但大多数时候是日常的心理,为什么特人的心理很活跃,但大多数时候是日常的心理,为什么特定时候变为审美心理?是怎么进入审美的状态中定时候变为审美心理?是怎么进入审美的状态中? ? n n这实际是审美态度的问题这实际是审美态度的问题 (审美心态审美心态/ /心境心境) )n n朱光潜朱光潜: :面对一棵青松面对一棵青松, ,有三种态度有三种态度————认识态度、功利态认识态度、功利态度、审美态度,如果从客体(与人)的角度说,这棵青松度、审美态度,如果从客体(与人)的角度说,这棵青松具有知识属性、实用属性、审美属性(或者价值)。
具有知识属性、实用属性、审美属性(或者价值)n n在审美的时候在审美的时候, ,我们看到青松的什么我们看到青松的什么? ?形象性n n这种形象性是有其规定的:这种形象性是有其规定的:n n1 1、事物是多种属性的统一,形象是其中之一,只有在审美、事物是多种属性的统一,形象是其中之一,只有在审美态度下,事物的形象性才得以体现;态度下,事物的形象性才得以体现;n n2 2、事物的形象性必须在脱离其他的属性独立呈现时,才是、事物的形象性必须在脱离其他的属性独立呈现时,才是美;美;n n3 3、形象性变成美,是审美态度的结果事物本身无所谓美,、形象性变成美,是审美态度的结果事物本身无所谓美,形象性本身也无所谓美,只有在美感中才成为美,美与美形象性本身也无所谓美,只有在美感中才成为美,美与美感同时存在(产生)感同时存在(产生) n n审美态度中西方有两个名词很好的描述其特征审美态度中西方有两个名词很好的描述其特征: :n n1 1、心理距离、心理距离n n关于美感怎么产生,瑞士美学家布洛(关于美感怎么产生,瑞士美学家布洛(1880—1880—19341934)提出)提出“ “心理距离说心理距离说” ”。
布洛认为布洛认为, ,美感乃是出美感乃是出自于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自于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效应则源于主体与对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此距效应则源于主体与对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此距离并不是指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而是观赏者对于离并不是指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而是观赏者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感情上或心理上所保持的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感情上或心理上所保持的距离所以叫心理距离这种距离消除了观赏者对距离所以叫心理距离这种距离消除了观赏者对作品的实用态度,因此使观赏者对眼前的事物产生作品的实用态度,因此使观赏者对眼前的事物产生崭新的体验,这就是美感崭新的体验,这就是美感n n也就是摒弃实用的功利心理,由日常心理升华为审也就是摒弃实用的功利心理,由日常心理升华为审美心理,由物质性转向精神性,由功利性转向非功美心理,由物质性转向精神性,由功利性转向非功利性,今道友信所谓利性,今道友信所谓“ “日常意识的垂直切断日常意识的垂直切断” ”n n船行大雾中的例子船行大雾中的例子 n n2 2、虚静、虚静n n中国源于老庄的思想中国源于老庄的思想 “虚虚”——“”——“湛怀息机湛怀息机” ”,,去欲;去欲;“ “静静”——“”——“罄澄心以凝思罄澄心以凝思” ”,专注。
专注n n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与无乐者,遂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与无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n n所谓所谓“ “闲人闲人” ”即审美之人即审美之人n n李渔《闲情偶寄》:李渔《闲情偶寄》:“ “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在画图,入耳之声,无非诗料眼,则过目之物,尽在画图,入耳之声,无非诗料 ”n n倘无心理距离,不能在纷扰俗世中保持倘无心理距离,不能在纷扰俗世中保持“ “虚静虚静” ”,就会人虽,就会人虽见物,却不见美正如清人袁枚所谓见物,却不见美正如清人袁枚所谓“ “鸟啼花落,皆与神通,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飘风人不能悟,付之飘风 ”n n( (教材中出差的例子教材中出差的例子) )n n心理距离也是使事物变成美的事物的条件。
事物离现实功利心理距离也是使事物变成美的事物的条件事物离现实功利越远,越容易引起人的美感自然事物比社会事物更容易引越远,越容易引起人的美感自然事物比社会事物更容易引起审美的兴趣:青山白云,彩霞流水,春花秋月,最易牵动起审美的兴趣:青山白云,彩霞流水,春花秋月,最易牵动诗情画意;而商店橱窗,街头广告更容易联想到实用性自诗情画意;而商店橱窗,街头广告更容易联想到实用性自然物中,虚幻之景比实景更美,照片比实地更美,倒影比真然物中,虚幻之景比实景更美,照片比实地更美,倒影比真物美,久远的建筑比新修的美,都是这个道理现实中的人物美,久远的建筑比新修的美,都是这个道理现实中的人物事件活动,参与其中时可能不美,一旦成为回忆,往往很物事件活动,参与其中时可能不美,一旦成为回忆,往往很美,都是距离的作用在专门为审美而生的艺术中,也往往美,都是距离的作用在专门为审美而生的艺术中,也往往要设置标志明显的要设置标志明显的“ “距离符号距离符号” ”,提醒你,这是艺术,要与,提醒你,这是艺术,要与现实生活中的功利、科学认识拉开距离:绘画的画框或装裱,现实生活中的功利、科学认识拉开距离:绘画的画框或装裱,电视电影的荧屏银幕,戏剧的舞台等等。
电视电影的荧屏银幕,戏剧的舞台等等n n总之,心理距离(审美态度)使人变成审美之人(审美主体)总之,心理距离(审美态度)使人变成审美之人(审美主体),使物变成有美之物(审美客体,使物变成有美之物(审美客体/ /对象) n n二、审美感知n n包括感觉与知觉这是美感的起点n n1、感觉n n感觉以视听为主,味嗅触觉为辅n n2、知觉n n知觉形成表象,把感觉阶段分散、个别的印象加以区分和概括,形成整体记忆中保留下来的过去感知事物的映像,是知觉和想象之间的中介n n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经验性、情感性n n三、审美想象三、审美想象n n1 1、想象就是人脑以原有的记忆表象为基础,对表象、想象就是人脑以原有的记忆表象为基础,对表象材料进行选择、分解、重组形成未曾知觉的新的形材料进行选择、分解、重组形成未曾知觉的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象的心理过程n n2 2、想象的初级形式是联想想象的初级形式是联想n n((1 1)接近联想)接近联想n n甲乙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相当接近,人们习惯将二甲乙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相当接近,人们习惯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一感受到甲便自然想到乙,并引起者联系在一起,一感受到甲便自然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
相应的情绪反应n n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齐白石笔下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齐白石笔下的虾与水,戏曲中挥鞭走马、摇浆行船;苏轼《念奴虾与水,戏曲中挥鞭走马、摇浆行船;苏轼《念奴娇娇· ·赤壁怀古》、刘禹锡《乌衣巷》赤壁怀古》、刘禹锡《乌衣巷》…………n n((2 2)相似联想)相似联想n n两件或多件事物之间,在性质或状貌上有某种类似,两件或多件事物之间,在性质或状貌上有某种类似,人们习惯将它们联系起来,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人们习惯将它们联系起来,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n n艺术创造中的比喻、象征,我国传统的比、兴手法艺术创造中的比喻、象征,我国传统的比、兴手法n n牛希济牛希济“ “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 ”,秦观,秦观“ “自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n n((3 3)对比联想)对比联想n n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相反、相对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从而强化对量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事物的联想,从而强化对量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的理解和感受n n《春江花月夜》、《登幽州台歌》:宇宙的浩茫无《春江花月夜》、《登幽州台歌》:宇宙的浩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孤独。
限与人生的短暂孤独 n n3 3、通感、通感n n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五官感觉在感受中互相挪移,各种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五官感觉在感受中互相挪移,各种感官交相为用,互换该官能的感受领域感官交相为用,互换该官能的感受领域n n体现了人作为有机生命整体的特性体现了人作为有机生命整体的特性n n钱钟书《通感》: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钱钟书《通感》: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诸如此类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 “光亮光亮” ”,也说,也说“ “响亮响亮” ”,把形容光辉的,把形容光辉的“ “亮亮” ”字转移到声响上去,就方法仿佛视字转移到声响上去,就方法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 “通财之谊通财之谊” ”又譬如“ “热闹热闹” ”和和“ “冷静冷静” ”那两个成语也表示那两个成语也表示“ “热热” ”和和“ “闹闹” ”、、“ “冷冷” ”和和“ “静静” ”在感觉上有通同一气之处,结成配偶,因此范成大可以离间在感觉上有通同一气之处,结成配偶,因此范成大可以离间说说“ “已觉笙歌无暖热已觉笙歌无暖热” ”。
…………n n红杏枝头春意闹;天阶夜色凉如水;风随柳转声皆绿;大星红杏枝头春意闹;天阶夜色凉如水;风随柳转声皆绿;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促织声尖尖似针光相射,小星闹若沸;促织声尖尖似针…………n n4、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n n5、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n n借助他人提供的形象化描述或自己的清晰经验而在自己意识中构成形象,叫再造性想象无需借助他人的描述,而是将记忆中储存的表象做创造性的综合,独立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形象,叫创造性想象n n审美欣赏多为前者,审美创造多为后者n n四、审美情感四、审美情感n n1 1、审美情感是一种精神性愉悦,有别于单纯的生理快感;、审美情感是一种精神性愉悦,有别于单纯的生理快感;审美情感超越个人功利;审美情感可以再体验审美情感超越个人功利;审美情感可以再体验n n2 2、审美情感是感知和想象的动力,在审美心理过程中期整、审美情感是感知和想象的动力,在审美心理过程中期整合、串联作用合、串联作用n n3 3、移情、移情n n在审美活动中,生发情感,但这种情感产生之后,并不是停在审美活动中,生发情感,但这种情感产生之后,并不是停留在主体之中,而是会投射到客体上面,这就是留在主体之中,而是会投射到客体上面,这就是“ “移情移情” ”。
通俗一点说,就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仿佛觉得外通俗一点说,就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物也有同样的情感n n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1851—19141851—1914)提出)提出“ “移情说移情说” ”他认为,产生审美享受的根本原因不在客体,而在为,产生审美享受的根本原因不在客体,而在“ “自我自我” ”的的“ “内部活动内部活动” ”,美感是,美感是“ “在一个感官对象里所感觉到的自我价在一个感官对象里所感觉到的自我价值感值感” ”审美中的移情现象由两个基本方面构成:一是审美审美中的移情现象由两个基本方面构成:一是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对象上去;另一是对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对象上去;另一是对象本身是由线段、色调和形状等所构成的空间意志,能使审象本身是由线段、色调和形状等所构成的空间意志,能使审美主体的内在意识向它转移美主体的内在意识向它转移 n n仁山智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n n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n n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n n秦观: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n n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n n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客体即我,我即客体,“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物我同一”,“情景合一”,正是中国古典诗词追求的最高境界朱光潜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n n五、审美理解五、审美理解n n审美活动中思维的作用审美活动中思维的作用n n审美不能只停留于感性体验阶段,还需要有更深的审美不能只停留于感性体验阶段,还需要有更深的感悟和领悟感悟和领悟n n元好问:元好问:“ “诗家总说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诗家总说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说明理解对于审美特别是艺术欣赏是非常重要的说明理解对于审美特别是艺术欣赏是非常重要的n n审美活动中的理解,一是对于审美形式(符号)的审美活动中的理解,一是对于审美形式(符号)的理解,二是对于审美内容的理解三是对于审美内理解,二是对于审美内容的理解三是对于审美内蕴的理解蕴的理解n n审美理解不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理化为情,情审美理解不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理化为情,情融于理钱钟书:融于理钱钟书:“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 ”1、字体安装与、字体安装与设置置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2.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3.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4.点击“替换”按钮,完成292、替、替换模板中的模板中的图片片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替换这些图片,下面介绍两种替换方法方法一:更改图片方法一:更改图片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象进行了组合,选择时一定要选中图片 本身,而不是组合)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择要替换的图片如下图)注意:注意:为防止替换图片发生变形,请使用与原图长宽比例相同的图片29赠送精美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