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玲珑金矿床研究报告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75MB
约14页
文档ID:38722754
玲珑金矿床研究报告_第1页
1/14

0矿床学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学号:20101000744班级: 020101专业: 资源勘查姓名: 唐琪勇指导老师: 吕兴彪1目录目录一、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条件一、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条件1.1构造位置………………………………………………………21.2成矿条件………………………………………………………2二、矿床地质特征二、矿床地质特征2.1 矿床简介………………………………………………………32.2 矿体特征………………………………………………………42.3 矿石特征………………………………………………………62.4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112.5 成矿条件与成因初步分析……………………………………122一、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条件一、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条件1.11.1 构造位置构造位置玲珑金矿位于华北地台胶辽地盾的胶北隆起区西北部,西侧与沂沭大断裂毗邻区域内出露地层较简单,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玲珑矿区范围东自九曲,西到罗山,北起大庄子,南至台上村图例说明: 1、第四系 2、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3、煌斑岩脉 4、闪长岩脉 5、闪长 粉岩脉 6、玲珑断裂 7、断裂 8、破头青断裂 9、含金石英脉及蚀变带 10、 金矿 水平分带编号1.21.2成矿条件成矿条件矿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规模较大的有破头青断裂和玲珑断裂。

破头青断裂:西起招远温家,经台上、九曲至龙口市黑山、田家镇,全长22 km矿区内出露的为其中段(台上、九曲段) 该断裂具先压扭后张扭特点主要构造岩组合为碎裂状花岗岩、花岗质碎3裂岩、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等,局部见不连续的断层泥,构造岩均经受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或矿化,该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玲珑断裂:区域性断裂,表现为左行压扭性质,纵贯矿区中部岩性为碎裂状二长花岗岩、花岗质碎裂岩,具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蚀变,断裂带的浅部见有矿化该断裂成矿前就存在,成矿后继续活动二、矿床地质特征二、矿床地质特征2.12.1 矿床简介矿床简介2.1.12.1.1 地层地层地层是太古界上部胶东群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和少量辉石角闪岩K-Ar年龄17.21亿年, 为中一深变质的角闪岩相, 分布零星, 破碎强烈2.1.22.1.2 构造构造矿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规模较大的有破头青断裂和玲珑断裂破头青断裂西起招远温家,经台上、九曲至龙口市黑山、田家镇,全长22 km矿区内出露的为其中段(台上、九曲段) 该断裂具先压扭后张扭特点断裂带宽一般250~340 m ,最宽处达700 m ,总体走向60°~70°,倾向SE ,倾角40°左右。

主要构造岩组合为碎裂状花岗岩、花岗质碎裂岩、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等,局部见4不连续的断层泥,构造岩均经受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或矿化,该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玲珑断裂区域性断裂,表现为左行压扭性质,纵贯矿区中部该断裂在大蒋家村南出露较好,长4. 6 km ,宽50~150 m ,走向25°~30°,南部倾向SE ,北部倾向NW ,倾角65°~85°,其南端于潘家集北切割破头青断裂带,继续向SW 延伸岩性为碎裂状二长花岗岩、花岗质碎裂岩,具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蚀变,断裂带的浅部见有矿化该断裂成矿前就存在,成矿后继续活动2.1.32.1.3 岩浆岩岩浆岩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主要为二期,第一期为晚元古代震旦期玲珑超单元大庄子单元( lDz ηγ32) 、罗山单元( lLη32) 、九曲单元(lJηγ32) ;第二期为中生代印支期文登超单元阜山单元(wFμγ15) 2.22.2 矿体特征矿体特征金矿体的形态简单,绝大多数呈脉状产出,少量呈透镜状产出,水平厚度一般在0. 8~2 m 之间,厚度变化系数多在65 %~146 % ,属较稳定型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多在114 %~187 % ,其中以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 不均匀型矿体较多,矿体走向一般35°~75°,倾向NW 或SE ,以NW 向较多,倾角56°~85°。

主要矿体特征如下1) 18 号矿体呈脉状产于18 号矿脉中,分布于79~32 线间,赋存标高在258~ - 440 m 范围内,沿走向最大延长为905 m ,倾向延5深505 m ,走向45°~75°,倾向SE ,倾角59°~78°目前矿山已采至- 270 m 标高,探矿工程已控制了- 270 m 以下的矿体,矿体有继续延深并向NE 方向侧伏的趋势2) 47 号矿体分布在92~35 线间,最大延长1 150 m ,赋存标高262~ - 400 m ,最大斜深590 m ;总体走向45°~71°倾向SE , - 50 m 标高以上倾角73°~ 79°, 以下为52°~ 71°目前矿山已采至-270m 标高3) 5021 号矿体赋存于50 号矿脉中,分布在69~86 线间,最大延长357 m ,赋存标高- 227~- 388 m ,最大斜深260 m ;总体走向45°~71°倾向SE ,倾角73°~79°;矿体形态简单,呈脉状矿山已采至- 230 m 标高4) 17621 号矿体赋存于176 号脉中,分布在32~ 62 线间, 最大延长597 m , 赋存标高156 ~- 480 m ,最大斜深353 m ,总体走向35°~46°倾向NW ,倾角65°~75°。

矿山已开拓至- 310m标高5) 4821 号矿体产于48 号脉中,分布在8~97 线间,最大延长1 752 m ,赋存标高106~ - 499m ,最大斜深453 m ,总体走向45°~65°,倾向NW ,倾角52°~70°矿山已采至- 230m 标高6玲珑金矿田矿脉分布示意图玲珑金矿田矿脉分布示意图1. 第四系2. 预测找矿区Ⅰ. 玲珑断裂深部Ⅱ. 36 号脉群深部Ⅲ. 175 号脉群深 部3. 碎裂带4. 矿脉及编号5. 闪长岩脉6. 矿山位置7. 金矿体2. 3 矿石矿物特征玲珑矿区现开采矿石均为原生矿石,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有银金矿、黄铁矿,次为自然金、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次为长石、方解石、绿泥石等矿石中有用元素为金,伴生有益元素为银、铜、硫,矿山在选矿过程中已经进行了综合回收;有害元素为砷、锑,其含量较低,对选矿无影响矿石以晶粒状结构和压碎结构为主,其次有填隙、充填、交代、乳浊、包含、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和脉状构造根据矿石结构、构造,主要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将矿石成因类型7划分为两类,即含金石英脉型和含金蚀变岩型。

玲珑西山矿床、东山矿床西部以含金石英脉型矿石为主,东山矿床东部九曲、大开头一带以含金蚀变岩型矿石为主2. 4 成矿阶段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及相互穿插关系,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1)、金- 石英- 粗晶黄铁矿阶段(2) 、石英- 黄铁矿阶段(3) 、金- 石英- 多金属矿化阶段金主要生成在这个阶段4) 、石英- 碳酸盐阶段2.32.3 矿石特征矿石特征2.3.12.3.1 矿石类型矿石类型玲珑金矿区矿石矿物为黄铁矿(含金)其他共生矿物有:石英,角闪石,钾长石,绿泥石,绿帘石等矿石标矿石标本本LL-Y-5LL-Y-5 烟灰色石英烟灰色石英矿物主要为:黄铁矿 呈稀疏浸染状分布颗粒细小,有金属光泽,黄铁矿含量约为 5%黄铁矿中闪闪的极细小颗粒含金82.3.22.3.2 围岩蚀变围岩蚀变玲珑断裂带内普遍发育有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局部见有黄铁矿化,黄铁矿多呈星散状、细网脉状分布硅化:是近矿蚀变,普遍发育于整个热液成矿期,硅化主要分为三期,早期硅化与绢英岩化同时形成,主要是花岗质糜棱岩的原生石英次生加大和长石绢云母化析出的硅质重结晶,生成聚集状细粒石英,使得岩石的石英含量增加,早期硅化伴有微弱金矿化,与绢云母化一起形成黄铁绢英岩。

中期硅化是叠加在早期硅化上进行的,由成矿热液沿构造裂隙进一步硅质交代,在主要构造裂隙之外,这期硅化还沿岩石的细小裂隙进行交代,生成硅化石英细脉、网脉中期硅化形成的石英呈暗灰色、烟灰色,致密块状这期硅化与金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是金矿化的主要时期,自然金呈浸染状散布在烟灰色石英裂隙或晶隙中,硅化越强烈部位含金越丰富晚期硅化9作用的范围大大缩小,主要穿插于各种蚀变岩石和矿石中的细小石英脉,晚期硅化基本没有金矿化绢云母化:主要发育在韧性剪切带和裂隙两侧,贯穿整个成矿过程,绢云母大量交代更长石、钾微斜长石钾化:多发育在蚀变带外侧,由钾长石组成,一般远离矿体岩石呈肉红色,花岗结构清楚,交代残留结构普遍发育钾化蚀变呈面型分布或呈脉状沿裂隙产出即是线型绢英岩化:为近矿蚀变,发育比较广泛,与金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化主要形成于主矿化阶段 绿泥石化:发育在最晚期的蚀变现象,叠加在所有蚀变类型和花岗岩之上碳酸盐化:碳酸盐化是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和硅化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蚀变作用,即与原岩发生及周围环境发生分离结合作用,可生成菱铁矿、铁白石和方解石等1 1)钾化蚀变)钾化蚀变LL-SH-2 钾化花岗岩岩石表面呈杂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基质为石英、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

钾长石:肉红色、颗粒大小约 1cm,含量 20%10角闪石:黑色、短柱状颗粒、含量 10%绿帘石、绿泥石:含量约 5%,由围岩轻微的蚀变形成花岗岩中主要为绿帘石,少量的围岩中有绿泥石此外鉴别绿泥石和绿帘石主要看色率绿泥石的色率较绿帘石更高1 1))绢云岩化蚀变绢云岩化蚀变LL-Y-3LL-Y-3 绢云岩绢云岩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绿泥石、绿帘石烟灰色石英:含微量颜色形成烟灰色,含量 90%岩石含有部分长石,由蚀变形成绿泥石含量约 10%其它围岩标本其它围岩标本LL-Y-1LL-Y-1 似斑状玲珑花岗岩似斑状玲珑花岗岩岩石呈杂色、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基质成分为石英、角闪石钾长石:肉红色,颗粒大小 1.5-2cm,含量 50%石英:无色、透明矿物、油脂光泽,含量 20%角闪石:黑色、颗粒状、呈浸染状分布,含量约 20%LL-Y-4LL-Y-4 乳白色石英乳白色石英11乳白色、块状构造、油脂光泽、硬度大LL-Y-6LL-Y-6 方解石方解石块状构造,与石英同为乳白色,光泽较石英暗淡,硬度低2.42.4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成矿期与成矿阶段通过典型矿床、矿田研究,可以概略把玲珑金矿的矿化分为五个阶段:Ⅰ、黄铁矿一石英阶段:是区内金矿化的先导,在裂隙中大规模的石英脉形成的同时形成少量的黄铁矿。

黄铁矿大多呈较规则的浸染状分布,含金量低,矿石品位大多低于1 X 10-6,单独由这一阶段形成的金矿体一般无工业价值Ⅱ、块状黄铁矿阶段:是区内最普遍的金矿化作用阶段黄铁矿12颗粒大小以中粒居多,当这一阶段的黄铁矿叠加于第Ⅰ阶段石英脉中时,形成了复合脉型金矿;当作用于断裂带或碎裂岩带中时,则形成复脉带型或网脉型金矿脉这一阶段的黄铁矿数量多且含金高,为区内金矿形成的主要阶段Ⅲ、细粒黄铁矿阶段:这一阶段的黄铁矿数量少,发育不普遍,都以宽小于10厘米的脉状切穿第II阶段产物,但细粒黄铁矿含金品位可达数百X 10-6,形成了局部高品位的含金黄铁矿矿石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分布较普遍,多呈脉状或网脉状穿切于前期硫化物集合体的裂隙中主要矿物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部分磁黄铁矿由于其含金量高,它的出现往往构成了复合脉或复脉带中的富矿地段Ⅴ、含金碳酸盐阶段:是成矿作用的尾声,通常只是在矿化阶段发育齐全且叠加作用明显的复合脉或复脉带中偶有发现,局部含金较高,部分方解石中可见到明金2.52.5 成矿条件与成因初步分析成矿条件与成因初步分析2.5.12.5.1 成矿条件成矿条件(1)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源于地幔,部分来自下地壳(2)能量:地幔岩浆的热量(3)通道:主要通过断裂构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