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脂肪的消化生理与乳化剂的应用

g****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20KB
约27页
文档ID:49767061
关于脂肪的消化生理与乳化剂的应用_第1页
1/27

1脂肪的消化生理与乳化剂的应用脂肪的消化生理与乳化剂的应用*2*3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ªª脂肪的分类脂肪的分类 ªª 脂类的生理作用脂类的生理作用 ªª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ªª 饲料中为什么使用乳化剂饲料中为什么使用乳化剂 ªª 使用饲料乳化剂的效果分析使用饲料乳化剂的效果分析 ªª 目前使用的饲料乳化剂的种类目前使用的饲料乳化剂的种类 ªª 前景展望前景展望*4一、脂肪的分类一、脂肪的分类 1. 1. 营养学所称脂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营养学所称脂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l l广义的脂肪即指脂类,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广义的脂肪即指脂类,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 l l狭义的脂肪仅指中性脂肪即甘油三脂,由三分子脂狭义的脂肪仅指中性脂肪即甘油三脂,由三分子脂 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 类脂的主要种类较多,主要有:类脂的主要种类较多,主要有:l l磷脂:磷脂: 含有磷酸、脂肪酸、甘油和氮的化合物,例含有磷酸、脂肪酸、甘油和氮的化合物,例 如卵磷脂如卵磷脂l l鞘脂类:含有磷酸、脂肪酸、胆碱和氨基醇的化合物鞘脂类:含有磷酸、脂肪酸、胆碱和氨基醇的化合物l l糖脂:糖脂: 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氨基醇的化合物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氨基醇的化合物l l类固醇及固醇类固醇及固醇l l脂蛋白类:脂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脂蛋白类:脂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5l l类脂类脂类脂是组成细胞膜、大脑和外周神经组织类脂是组成细胞膜、大脑和外周神经组织 的重要成分,其在体内的含量一般不随动物的的重要成分,其在体内的含量一般不随动物的 营养状况而改变,故又称为营养状况而改变,故又称为“ “定脂定脂” ”。

l l中性脂肪中性脂肪中性脂肪主要构成机体的储存脂肪如皮下脂中性脂肪主要构成机体的储存脂肪如皮下脂 肪等,其体内含量随饲料摄入热能和活动消耗肪等,其体内含量随饲料摄入热能和活动消耗 热能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又称为热能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又称为“ “动脂动脂” ”*62.2.、脂肪酸、脂肪酸2.1 2.1 脂肪酸分类:脂肪酸分类:脂肪酸是构成甘油三脂的基本成分动植物中脂脂肪酸是构成甘油三脂的基本成分动植物中脂 肪酸的种类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由肪酸的种类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由4 ~ 244 ~ 24个偶数碳原个偶数碳原 子组成的直链脂肪酸子组成的直链脂肪酸根据碳原子数的不同,可把脂肪酸分成:根据碳原子数的不同,可把脂肪酸分成:l l短链(含短链(含 4~ 64~ 6个碳原子)脂肪酸个碳原子)脂肪酸l l中链(含中链(含 8~ 128~ 12个碳原子)脂肪酸个碳原子)脂肪酸l l长链(含有长链(含有 1414个或更多的碳原子)脂肪酸个或更多的碳原子)脂肪酸 根据碳链上双键的数量,又可把脂肪酸分成:根据碳链上双键的数量,又可把脂肪酸分成:l l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l l单不饱和脂肪酸(含一个双键)单不饱和脂肪酸(含一个双键)l l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 2~ 62~ 6个双键)个双键)*7二、二、 脂类的生理功能脂类的生理功能( (一一) )脂肪脂肪1、甘油三脂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氧化释放能 量,供机体利用。

1克甘油三脂在体内完 全氧化所产生的能量约为37.6kJ(9kcal ),比等量糖类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多 一倍以上82、脂肪尚可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脂肪尚可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和类 胡萝卜素的吸收胡萝卜素的吸收3 3、脂肪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因此、脂肪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因此 ,富含脂肪的饲料具有较强的饱腹感富含脂肪的饲料具有较强的饱腹感4 4、脂肪是畜产品的成分,并增加食、脂肪是畜产品的成分,并增加食 品美味5 5、分解后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分解后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9(二)磷脂(二)磷脂1、磷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磷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2 2 、磷脂双分子层使得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磷脂双分子层使得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和通透性和通透性3 3 、组织中脂类如脂肪和胆固醇在血液运输时,、组织中脂类如脂肪和胆固醇在血液运输时, 需要有足够的磷脂需要有足够的磷脂10(三)胆固醇(三)胆固醇1、胆固醇也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结胆固醇也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结 构成分,它关系到膜的通透性,有助于细胞构成分,它关系到膜的通透性,有助于细胞 内物质代谢的酶促反应顺利进行内物质代谢的酶促反应顺利进行。

2 2、胆固醇还是体内合成维生素、胆固醇还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 D3 3和胆汁酸和胆汁酸 的原料3 3、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成各种肾上腺皮、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成各种肾上腺皮 质激素11三、三、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一)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一)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单胃动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单胃动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12粗脂肪粗脂肪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 FFA+FFA+甘油一脂甘油一脂+ +其它其它 类脂类脂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 FFA+FFA+甘油一脂甘油一脂+ +其它其它类脂类脂 ↓ ↓ 胆盐胆盐↓ ↓微团微团CM+VLDLCM+VLDL↑ ↑ 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 + 类脂类脂 FFA+FFA+甘油一脂甘油一脂+ +其其 它它脂肪代谢脂肪代谢淋巴液淋巴液血液血液未消化脂肪未消化脂肪口腔口腔胃胃小肠小肠粪粪单胃动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单胃动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13存在的问题大多数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而肠道中为水环境?在生理条件下,胆盐双亲溶性分子在脂肪分子和水 分子间起到了桥梁作用。

使二者形成微团结构,这种球 型的结构能使肠道中的脂肪酸和其它脂溶性成分(如磷脂 、胆固醇和脂溶性维生素)一起被溶解微粒溶解作用可以将小肠中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的水 性浓度提高一千倍之多14(二)代谢特点:(二)代谢特点:1. 1. 脂肪在胃可以水解,不能吸收脂肪在胃可以水解,不能吸收 2. 2. 脂肪必须脂肪必须乳化成微团乳化成微团才能吸收才能吸收 3. 3. 微团微团Ø < 0.5Ø < 0.5微米微米 4. 4. 脂肪的吸收必须有胆盐的存在,脂肪的吸收必须有胆盐的存在,胆盐可循环利用胆盐可循环利用————胆素循环胆素循环胆盐作用:胆盐作用:胰脂肪酶的辅酶胰脂肪酶的辅酶降低脂肪滴的表面张力,易乳化降低脂肪滴的表面张力,易乳化与与FFAFFA结合成复合物结合成复合物刺激小肠蠕动刺激小肠蠕动 *15三、脂类在体内的利用过程三、脂类在体内的利用过程饲料中的脂肪饲料中的脂肪甘油一酯、甘油一酯、FFAFFA、类脂、类脂体内合成脂肪体内合成脂肪血液中的甘油三脂、血液中的甘油三脂、FFAFFA、类脂、类脂体脂肪体脂肪氧化供能氧化供能COCO2 2++HH2 2OO活性物质活性物质细胞质膜细胞质膜消化消化( (脂肪酶类脂肪酶类) )吸收吸收*16四、饲料中为什么使用乳化剂四、饲料中为什么使用乳化剂l(一)油脂使用的必要性l油脂能量含量高,具有额外能量效应。

l饲料中使用油脂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通过合理 的使用油脂,畜禽的生产性能大大提高,生长 速度加快,料肉比降低l油脂除了可用作能量源之外,还可向机体提供必 需脂肪酸,并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l添加油脂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可以改变饲料的物 理性质,如降低饲料的多尘性以及降低粉料日粮 的粒子分离. *17高脂肪日粮存在的问题1. 在部分畜禽中使用油脂的效果不明显2. 过量油脂常常导致畜禽的腹泻 3. 原因:日粮中高比例的油脂所需要的胆汁酸盐 量大大超过了畜禽体内能够分泌的量,所以油 脂的乳化不彻底,添加的脂肪不能被充分消化 吸收 其他原因:疾病、日粮因素18添加乳化剂的必要性l 油脂的消化吸收率的高低,取决于油脂的乳化程度 乳化是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在外力作用下使之呈 微粒分散的过程l 乳化剂在乳化剂是一种能够溶解于水,又能够溶解于油 的两性物质,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后,饲料中的油脂能够溶 解在水中,大大加强了油脂的消化吸收性能l 乳化剂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增加其他营养物 质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 增加饲料报酬19粗脂肪粗脂肪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 FFA+FFA+甘油一脂甘油一脂+ +其它其它 类脂类脂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 FFA+FFA+甘油一脂甘油一脂+ +其它其它类脂类脂 ↓ ↓ 胆盐胆盐乳化剂乳化剂 ↓ ↓微团微团CM+VLDLCM+VLDL↑ ↑ 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 + 类脂类脂 FFA+FFA+甘油一脂甘油一脂+ +其其 它它脂肪代谢脂肪代谢淋巴液淋巴液血液血液未消化脂肪未消化脂肪口腔口腔胃胃小肠小肠粪粪乳化剂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乳化剂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20五、目前使用的饲料乳化剂的种类五、目前使用的饲料乳化剂的种类l1、乳化剂的种类l 磷脂类l 脂肪酸酯l 糖苷酯类l 胆汁酸盐类乳化剂。

l 通常商品化的乳化剂产品并不是由单一的乳 化剂组成,为了更好的乳化性能,几种乳化剂 按照合适的比率组成商品乳化剂213、不同乳化剂的优缺点磷脂产品主要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工 业及饲料中,有大豆磷脂、精制卵磷脂、改性 磷脂、复配磷脂、脱色磷脂及粗制磷脂等,品 种多达几十种特点:水性好,能起到乳化、分解、稳定 、粘着、防止氧化、降低粘度等功能性作用 其乳化性能高于其他类型的乳化剂,并能够促 进动物体内脂肪的运输,是一种天然的促进动 物健康的物质缺点(1)磷脂本身是一种油脂,量大时, 本身吸收就很问题, (2)磷脂在肠道中,不具 备生物活性22胆汁酸盐作为动物肝脏分泌的天然 乳化剂,能够将进入消化道的油脂乳化 成乳糜微粒,从而同脂肪酶接触酶解, 进入动物血液吸收利用作为外源性乳 化剂,胆汁酸盐类乳化剂进入动物消化 道之后是否会引起动物肝脏反馈抑制胆 汁的分泌,值得考虑糖苷酯类乳化剂是第四代的乳化剂 ,其乳化性能和营养功能都好于现在市 场上的乳化剂在国内外也都处在发展 阶段23六、使用饲料乳化剂的效果分析六、使用饲料乳化剂的效果分析1.改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许毅等(2004)用大豆磷脂替代日粮中的玉米使肉鸡42 日龄增重分别提高了2.1%、4.4%和8.7%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 3.5%、5.2%和8.1%饲养成本分别下降了2.3%、3.5%和5.8%胸肌 率分别提高了14.7%、0.9%和0.49%,腹脂率分别提高了11.06%、 20.28%和44.7%。

耿庆辉(1996)在肉鸡料中应用大豆磷脂试验,发现磷脂组的经济 效益显著高于油脂组2.9%,从每只盈利来看,磷脂组较油脂组高 2.9%,较基础日粮组高33.8% 经试验证明,信得公司的美肥可以提高油脂的利用率,提高出栏经试验证明,信得公司的美肥可以提高油脂的利用率,提高出栏 重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重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242 .预防脂肪肝脂肪肝综合症能使鸡的产蛋性能降低,死亡率增加 动物在肝中合成脂类,并可通过形成脂蛋白不断把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