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8.55KB
约13页
文档ID:209017661
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经验与教训_第1页
1/13

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摘要]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被称为“技术与职业 教育”,简称技职教育职业教育被公认为创造台湾经济奇 迹的主要因素之一台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可以为 我们提供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启迪,其缺点或失误,也可以 给我们以警醒[关键词]台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经验教训在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被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 简称为技职教育,系指中等及中等以上学校所实施的技能 养成及继续进修教育台湾地区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举世瞩目,而职业教育则成为台湾地区创造经济奇迹的主 要支持因素之一台湾地区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较 为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教训,对这些经验和教训进 行总结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台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1. 构建起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与普通教育二轨并行、相互支援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上下衔接这个职业教育体系涵盖三 层级五类型学校,包括三年制的高级职业学校(相当于职业 高中);二年制、五年制的专科学校;还有技术学院及科技 大学,分为大学部(本科)与研究所(硕士、博士),大学部 包含二年制、四年制,修业期满且成绩合格均授予学士学 位,研宄所设有硕士班、博士班,修业期满且成绩合格授 予硕士、博士学位,另外也涵盖属于技艺教育的国中技艺 教育班与高职实用技能班,以及属于社会教育的高职进修 学校、专科进修补习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附设进修 学院学士班等,构成了一贯而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台湾地区从发展经济角度出发,根据本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欠缺而人口密度较高的条件,大力发 职业教育,较早建立起“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使台湾 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开发人力资源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台湾地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职 业教育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规范各类职业教育, 用法律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且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变化适时修订,逐步完善,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证了职业教育长期健康发台湾地区在1968年实施九年制国民教育后,停办招收 小学毕业生的初级职业学校及招收小学毕业生的五年制高 级职业学校,这些学校一律办成招收初中毕业生的高级职 业学校,以全力发展高级职业学校教育即职高教育20世 纪9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决定取消三年制专科学校进入 21世纪,台湾职业院校的档次不断上移,专科学校萎缩,高层次的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数量增加,以此适应就业市 场的技术人力需求自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地区提倡私人办学后,台 湾私立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和发展,形成公立与私立职业教 育并存发展的局面21世纪后,私立职业院校的规模及在 校学生数己超过公立院校2. 建立畅通的升学就业渠道。

职业院校的招生制度是 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技术人才的选拔和 培养,而且深深影响各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台湾地区 职业教育实施多元入学制度,21世纪后,由各校自主招生, 既有推荐甄选、申请入学、技能优良学生保送入学,还有 预修甄试入学,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预修下一学年的学校 课程,在继续教育中品学兼优学生经甄试后,预修课程可 作为入学资格录取承认校外学习成就及进修成果入学,职业资格鉴定可作为相应学历入学实行考试与招生分离 制度,委托客观公正的专业性教育机构,以经过较长时间 发展的具备科学性、公平性及教育性的入学测验来检测学 生水平;招生原则由各校自主掌握,使各校(系科)可以依 本校特色制订和确定招生条件学生只要参加一次测验或 在两次测验中择一较优成绩,即可参加各类多元入学渠道 的招生,以减轻考生重复应考的负担同时配以推荐甄选、 保送、直升、申请入学等方式,共同构成职业校院多元入学方案求学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读职业院校的目的是为了让 学生获得一技之长,让学生人人都能发展个性,保证学生 有更好的工作并能使之不断适应新的岗位台湾教育主管 部门”通过开展在校学生的专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 证书的学力鉴定和加强就业生涯的规划与等措施来提 高就业率或升学率(继续到高一级的职业院校深造)。

为推 动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积极性,许多职业院校创造条件方 便学生参加鉴定,如向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申请技能鉴 定及场地设备评鉴,使本校取得合格技能鉴定场所的认 证,让学生能得以在本校就地参加鉴定,这样既可方便学 生又可提高学生技能鉴定通过率,也可通过评鉴改进学校 设备的质量为鼓励初中技艺教育班及高职实用技能班学 生学习技能,凡参加技能鉴定的学生,学校均补助其学科 及术科测验费用这样大大调动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技能 的积极性虽然台湾地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一律不包分配,但为 了学校的声誉,所有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都十分重视 学校围绕学生就业问题,举办职业讲座,开展职业心理测 试,提供社会人才需求信息,进行职业价值观念的宣传 等,帮助学生维护就业权益,并且建构由台湾地区主管部 门、企业界与学校等就业力整合体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就业力”对学生就业力的培养渗透到各县市社区 大学、台湾地区主管职训部门、职训中心及就业中心 中;在企业界方面,通过企训方案或员工的自我提高学习 而增进就业率,同时扩大企业训练联络网,作为就业提升 联络网,整合产、官、学各界的资源在学校方面,通过 职业课程、第二专长课程、工作经验课程、建教合作学习 课程、虚拟企业实习方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就业力,同时 各校还将“就业力”训练融人一般科目、专业科目及实习 科目等正式课程和课外活动、社团服务、学校竞赛、技能 检定等潜在课程之中,并把就业能力的成绩记入学生学习 档案中,鼓励学生去争取成功,寻求机会,建立职业准备 方面的信心。

由于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与落实,加上就业 生涯的规划与,职业校院学生的就业机会大幅度提升, 故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率很高3. 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有一流的师资才会 有一流的教育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己迈人多元 化发展阶段,除师范院校外,还有一般大学和技术学院设 技术教育学专业培养教师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 逐年提高现以XX学年、XX学年、XX学年台湾地区各级 职业院校师资的各档学位所占比例为例来说明以上观点职业学校中,公立学校的师资主要毕业于台湾三所师 范大学及大学教育系,私立学校的师资主要来自一般大学及师范大学,另有部分教师来自产业界XX学年,职业学 校专任教师(不包括高中附设职业预科教师,以下同)有 17,397人,有学士学位者占76 . 8%,具有硕士学位者占 13. 88%,在教师资格方面,登记合格者高达93. 75%①; XX学年,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有16, 2 11人,有学士学位者 占72. 73%,硕士学位者占19. 35%,在教师资格方面,登记合格者高达95. 2 2%%XX学年,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有 15,771人,有学士学位者占72. 22%,有硕士学位者占 20. 5 7%,在教师资格方面,登记合格者高达95. 21%③。

专科学校中,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所,师资职称结构分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四级,XX 学年,专科学校专任教师(不包括技术学院及科技工作者大 学附设专科部,以下同)共有2, 69 4人,学士学位者占14. 92%,硕士学位者占70. 68%,博士学位者占11. 02 % ④;XX学年,专科学校专任教师共有1,889人,学士学位 者占12. 12%,硕士学位者占74, 43% ,博士学位者占 11. 70%⑤;XX学年,专科学校专任教师共1,770人, 学士学位者占11. 02%,硕士学位者占74. 01 %,具有博 士学位者占13. 39%⑥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中,师资以毕业于国内外大学研 宄所的博士或硕士学位获得者为主这一层次学校的师资 职称结构与专科学校相同,分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四级,XX学年,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共有专任教师18, 506人,学士学位者占13. 36%,硕士学位者占56. 11 %, 博士学位者占27 . 72%0; XX学年,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 共有专任教师7,87 4人,学士学位者占6. 77%,硕士学 位者占59. 89%,博土学位占者32. 32%(8); XX学年,技 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共有专任教师19, 431人,学土学位者占 9. 04 %,硕士学位者占55. 21%,博士学位者占34. 17% ⑨。

在教师评价方面,台湾地区建立了合理化、标准化、 科学化的师资评价标准,规定职业院校教师必须与产业界 交流,加强教师进修活动,将教学及服务成果作同等地位 评价实施教师评鉴和奖励制度,以教师教学评鉴作为升 职称评聘任等级标准,有关指标作为教师晋升等的参考依 据,并促进教师教学薪资合理化以改变长期以来职业校 院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其能够不断注重教学实 践教学评鉴是指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实施与教学结果进 行系统化的分析判断,包括对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与能力、学科专门知识与能力、服务热忱、人际互动、特殊表现 等评鉴小组长由校长担任召集人,成员包括教师代表及 家长代表,评鉴方式包括自我评鉴和校内评鉴,必要时请 教育主管部门复评,实施评鉴时可采用档案评鉴、观察教 学行为、访谈教师同事及家长意见等多种方式,对结果综合考虑教师专业评鉴成绩优良者,予以适当奖励评鉴 成绩不良者要求一个月内提出改进计划,若改进无效者, 结果得递送教师评审委员会,作为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参 考依据二、台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教训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也有不足之处,台湾地区发展职业 教育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以下是台湾地区职业教 育的一些教训,是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引以为戒的1.职业教育地位不高。

由于传统士大夫观念作祟,台湾地区普遍存在文凭至上的观念华人社会一向有重学术 轻技艺的思想,认为“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 书高”这个书指的是圣贤书、是理论、学术,而不是职 业技艺台湾地区职教体系的学生被称为“多数的弱势”, 虽然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人数众多,但也是劣势群体 社会上的一些人往往给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学生一些不是 很客观的评价,认为选择高中或一般大学才是第一选择, 才是一流学生,如选择职业院校则被认为是二流学生其 实,依据学生参加几门学科考试成绩的高低,就将学生分 别为一等二等或一流二流实在浅薄,何况学生在学校的成 绩与毕业后的成就并没有成正相关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 院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常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合理待 遇,再加上职业资格证书未能完全落实,以至于职业教育 被一般人视为次等教育和第二选择为改变这种状况,台湾地区的有识之士主张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宣传,让社会大众及青少年学生真正了解职业教 育的精神和功能,能使全社会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有识之 士建议的具体措施有:定期举办职业院校博览会;邀请国 内名人现身说法;建立职业教育资讯传播网;编写职业院 校就读指南及专业简介;改变职业教育是终结教育的错误 观念,拓宽在职进修渠道;利用职业院校现有师资设备, 结合地区环境资源,提升社区教育功能,加强办理进修推 广继续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与设 备的投资,使之朝向精致化方向发展;进一步落实职业资 格证书等。

2,过分强调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应以人为主体,以人 为本,重视人文素养与人文关怀但台湾地区以前的职业 教育过分强调技能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近几年, 有识之士呼吁加强通识教育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通识教 育源于西方传统的博雅教育,是建立以人为主体的教育, 并使人与其所处的客体世界达到互为主体性的教育从个 人角度来说,其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从集体角度来说, 是培养学生的共识及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 历史文化、政治素养以及理性、道德、价值观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