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宗道为人正直 原文: (鲁)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 酒肆,尝微行就酒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 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 “然则公当得罪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 使者具 以宗道言对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 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翻译: 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很少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 作教育太子的官时, 家住得离酒店很近, 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 恰巧真宗急 召(他)入宫,使者到了门,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先回宫了, 约定说: “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 (你)只管说 实话 ”使者说:“你这样是会有罪的 (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 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 ”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 上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 “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 以到酒店去喝皇帝因为他忠诚诚实认为可以重用二、任氏教子 原文: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①,汉太尉嵩之曾孙也②。
出后叔父 ③,徙居新安④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⑤尝得瓜果, 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 《孝经》云: ‘三牲之养⑥,犹为不孝 ’汝 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 “昔孟母三徙以 成仁⑦,曾父烹豕以存教⑧, 岂我居不卜邻⑨, 教有所阙⑩ 7.何尔鲁钝之 甚也④ !修身笃学⑩,自汝得之12,于我何有 ?”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13,就 乡人席坦受 11 书 14,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 15, 带经而农 16,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 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 《圣真》之论17后得风痹 疾,犹手不辍卷 18 翻译: 皇 甫谧, 字士安 ,小时 候名叫 静,是 安定朝 那(今 甘肃省 平凉市 灵台 县 )人, 汉代太 尉皇甫 嵩的曾孙 皇甫 谧过继 给他叔 父为子 ,随叔 父迁居 新 安皇 甫谧到 二十岁 还不好好 学习, 终日无 限度的 游荡, 有的人 认为他 是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 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 任氏说:“《孝 经》说 ,即使每 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 你今年 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
他 于是叹息说:“ 从前,孟母 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 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 你 怎么会 如此鲁 莽愚蠢 呢!修身 立德, 专心学 习,受 益的是 你自己 ,跟我 有什么关系呢!” 叔母面对 皇甫谧流泪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 处 学习, 勤读不 倦他 家很贫穷 ,他在 亲身参 加农业 劳动的 时候带 着儒家 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皇甫谧)性格 恬 静,没 有奢望 ,并从 此树立了 高尚的 志向, 把写书 作为自 已的事 业,自已 取号玄 晏先生 ,写有《 礼乐》、 《圣 真》等论 著后 来得了 风痹症 ,仍然 手不释卷三、智 伯索地 原文: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 “何故 不予?”宣子曰: “无 故 请地, 故弗予任章曰:“ 无故索 地,邻国 必恐 彼重欲 无厌, 天下必 惧 君予 之地, 智伯必 骄而轻敌 ,邻邦 必惧而 相亲, 以相亲 之兵待 轻敌之 国 ,则智 伯之命 不长矣《 周书》曰: ‘将欲败 之,必 姑辅之 ;将欲 取之, 必姑予之 ’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
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 智 氏质② 乎?” 君曰:“善 乃与之 万户之邑 ,智伯 大悦 因索地 于赵, 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自亡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译文: 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 魏宣子不给 任章说:“为什么 不给他?” 宣 子 说:“ 没有理 由就来 要土地, 所以不 给 任章说 :“没 有理由 就来索 要 土地, 邻国肯 定恐慌 他的贪 得无厌 的欲望 无法满 足,天 底下其 他的国 家 必定恐 惧害怕 大王 您给他土 地,智 伯必定 骄傲轻 敌,邻 国必定 害怕而 与我国亲近联合,用联军来对抗轻敌的国家,那么智伯的性命不长了《周 书 》说: ‘想要 打败他 ,必须暂 且先辅 助他; 想要夺 取他, 必须暂 且先给 予 他’ 大王您 不如给 智伯土地 使他骄 傲而 且大王 您为什 么要放 弃借助 天 下力量 来共同 对付智 伯的机会 ,而仅 使我国 成为智 伯攻击 的目标 呢?” 魏 宣子说 :“好 于 是就给智 伯一个 万人的 大邑, 智伯很 高兴 于是向 赵 索要土 地,赵 不给, 因此兵围 晋阳, 韩魏在 晋阳城 外反戈 一击, 赵在城 内接应,智伯自取灭亡。
四、齐 桓公登门访士 原文: 齐桓公见小臣稷 ,一日三至不得见也 ,从者曰 :“万乘之主 ,见布衣之士 ,一日三 至而不得见 ,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 :“不然,士之傲爵禄者 ,固轻其主 ;其主傲霸王者 , 亦轻其士 ,纵夫子傲爵禄 ,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 ,天下闻之 ,皆曰:“桓公犹 下布衣之士 ,而况国君乎 “于是相率而朝 ,靡有不至 . 译文: 从前齐桓公去见一个叫稷的小吏,一大去了三次也没有见到 ,侍从阻止他 ,桓 公说:“有才能的人轻视爵位 ,俸禄,当然也要轻视他们的君王;君王如果轻视霸主 , 自然也会轻视有才能的人.即便稷敢轻视爵位和俸禄,我难道敢轻视霸主吗“就这 样,齐桓公去了五次才见到稷 .天下人听说了,都说: “ 齐桓公也不轻视平民,何况 国君呢 ” 于是一起来朝奉,很少有不到的五、晏元献公笃诚 原文: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 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召之阙下, 适值御试进士, 便令公 就试公一见试题,曰:“ 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 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 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 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 之曰: “ 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 厚正可为东宫官 ” 公既受命, 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 公语言质野, 则曰:“ 臣 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 益加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译文: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 “ 神童” 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 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 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 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 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入朝办事后,当 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 以至于市楼酒馆, 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 没钱出门游 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 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 忽然皇帝御点晏 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 最近听 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 一天到晚沉醉其中, 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 这么 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 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 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 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
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 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 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 眷宠日深 仁宗登位后, 得以 大用(官至宰相)六、殿上虎原文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 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 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 “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 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 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若得罪流放, 无问远近, 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 帝盛怒,则执简却立, 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 上虎” ,一时无不敬慑 译文: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 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 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 如果冒犯了 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 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 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 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 ”母亲说: “这就不对了 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 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 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
纵使遭罪被流放, 不论远近, 我一定 会随你去的 (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 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 退一步站立, 等皇上怒气稍解, 再上前争辩 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 缩着头害 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 ,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八、李厚不媚上意 原文: 永乐初,京中密察民俗甚严有坐童孙殴祖母狱者,刑部主事李厚鞫其情 以童稚无知,非真有所殴也上疏请恤,不听,继之以泣明日,太宗皇帝以箸 面试其童,曰: “ 能识左右,何谓无知? ” 遂谪厚为安南掾厚忻然就道,曰:“ 吾 岂敢附死狱以媚上邪? ” 厚在安南三年,上感悟,复召为吏部主事 译文:永乐初年, 京城中秘密探察民风民俗的 (风气)特别严 有一个殴打祖母入 狱的童子,刑部主事李厚审问他的情况认为是(他)年幼无知,不是真有意殴 打(祖母)上书请(上司)体谅,不听,只有哭着继续(上书)第二天,太 宗皇帝用筷子来审问这个儿童,说“ 知道左右,那什么叫无知?” 于是贬谪李厚为 安南掾李厚高兴的说道:“ 难道我敢以死而不迎合上司(皇帝)的旨意吗?” 李 厚在安南三年,皇上感动(知道自己错了),重新任命他为吏部主事。
九、韩琦大度容人 原文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 云耕者入坏冢而得, 表里无纤瑕可指, 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 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 特设一桌,覆以绣衣, 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 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译文 韩琦是宋朝的重臣, 很有名他的一个亲戚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 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 玉盏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 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 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 特别视为珍宝 于是打开醇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 和显要官员,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 用绣着花纹的衣服覆盖着, 把玉盏放在上面, 并准备用它来饮酒, 向在座宾客劝酒 不一会被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盏 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 那个武官趴在地上等着发落 韩琦却不慌不乱, 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 “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 ”又对那个武官说: “你是不小 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韩琦的度量宽大就是这样 注释 1、云:说2、为:被3、答:答谢4、醇:味道浓厚的美 酒。
5、漕使: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6、卓:同“桌”7、且 将用之酌酒: 并准备用它来进酒8、亦有时:也总有个时候9、得: 得到的10、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1] 11、知北都: 任北都的行政长官12、中外亲:指表亲13、冢:坟墓14、表里:内外15、纤瑕:细小的斑点16、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