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岚县自然资源分布及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土地资源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5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9万亩,占总面积的33.5%,人均耕地4.83亩;林地面积73万亩,占总面积的32.2%;草地面积53.6万亩,占总面积的23.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85万亩,占总面积的1.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85万亩,占总面积的3%;交通用地2万亩,占总面积的0.9%岚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川、沟谷四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5%,位于蛇头乡水沟子村于家贤,海拔2275米,最低点在社科乡曲立村雁儿池,海拔1131米 水资源①全县水资源总量为857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406万立方米,地下水为5092万立方米(重复量3920万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90立方米 ②辖区内有小型水库两座岚城水库,流域面积73平方公里,总库容600万立方米;蛤蟆神水库,流域面积59平方公里,总库容624万立方米 河流岚县属黄河流域,境内河流主要有岚河、蔚汾河、岚漪河、榆湾河、舍安河最大的河流是岚河,是汾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河口乡马头山,主要支流有岚城河、普明河、上明河、顺会河和南川河,全长51公里,流域面积106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628万立方米。
气候岚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极端高温记录39.3℃(2009年6月22日),极端低温记录-33℃(2002年12月26日),年平均气温6.9℃,年有效积温2864℃,无霜期120天左右,年均降水457毫米 森林资源全县林地总面积73万亩,森林覆盖率20.1%;乔木以油松、落叶松、杨、桦林为主,灌木有沙棘、银乔、毛榛等;木材总储积量(包括四旁树)65万立方米 人口状况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174812人,其中,农业人口15740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 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12元,同比增长27.0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同比增长21.16%农业种植业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粮食作物以马铃薯、玉米、豆类、高梁、谷子、莜麦为主;油料作物以胡麻、黄芥、葵花为主粮食作物最高产量7000.3万公斤(1990年),油料作物最高产量617.2万公斤(2000年)2010年粮食作物产量合计为7000万公斤,油料作物产量合计317万公斤畜牧养殖业2010年全县大畜存栏18854头(牛5116头,驴9012头,马865匹,骡3861头);羊存栏91830只(山羊73804只,绵羊18026只);猪存栏13310头(能繁母猪2860头);鸡存栏97974只(全部为笼养鸡)。
畜牧业产值达到11757万元,畜牧业收入3820万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243元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818.357公里其中:①县道9条,160.418公里其中,二级29.269公里,三级62.069公里,四级69.08公里;②乡道40条,288.127公里其中,三级7.119公里,四级245.503公里,等外35.505公里;③村道217条,369.812公里其中,二级4.139公里,三级2.205公里,四级132.641公里,等外23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的总体战略,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户为基础,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依托,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县域流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总体目标经过5年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上达到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技贡献率高、市场占有率高以及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管理企业化、产品市场化、生态良性化的“五高五化”要求,建成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以及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培训、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四、农业十大园区总体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开发、生产示范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形成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示范园布局在东村、普明、岚城、社科、大蛇头、王狮、梁家庄、河口、土峪、上明、顺会、界河口12个乡镇;各示范园区的实施地点、规模及功能定位如下: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选择河口、顺会、土峪三个乡作为示范园区建设点,在河口乡投资140万元,规划建设1300亩的高寒新品种农作物示范园区;在顺会乡投资150万元,规划建设2000亩的干旱特色农作物示范园,投资100万元,规划建设旱作农业节水示范园;在土峪农场投资2000万元,规划建设5000亩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并在示范园内投资40万元建设农业机械示范园、投资50万元建设农田节水展示区示范园区内主要试验种植国内外科研院所研发的高科技新品种农作物,目的是为了将高科技新品种在全县推广,起到引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项目总投资2480万元,占地10300亩,可带动劳动力就业1060人 (二)马铃薯种薯研发科技园经过对地形、气候、水土的研究选择土峪乡作为示范园建设地,主要建设内容有:投资1800万元,占地50亩,建设1000平米的马铃薯科研实验大楼;投资27000万元,占地280亩,建设全智能马铃薯种薯组培基地。
在土峪农场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主要规划建设种薯繁育实验楼、日光温室、薯类研究所等基础设施,设计年生产2.5亿粒微型薯的马铃薯种薯基地抓好种薯销售体系建设,完成岚县马铃薯批发市场建设、实现我县种薯研发、繁育、种植、销售、售后服务一体化经营该园区总投资2.88亿元,占地330亩,可解决230人就业 (三)马铃薯种薯生产园为了将我县传统优势农业马铃薯种植产业做大做强,十二五期间主要实施康农薯业扩繁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900万元,使微型薯生产达到年产5000万粒的能力;以界河口、大蛇头、河口、王狮、顺会、上明、岚城、土峪8个乡镇建设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和一级种薯基地,使我县种薯种植面积达到35.6万亩,实现我县“三晋种薯第一县”的目标同时在普明镇投资4600万元建设马铃薯批发市场,投资3亿元建设15000个马铃薯储藏窖;并且投资5200万元在该园区配套实施种薯滴灌项目和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该园区总投资4.49亿元,可带动劳动力就业1.71万人 (四)河谷蔬菜大棚示范园该项目主要依托“五个一工程、一矿一企帮扶一个新农村”政策,计划在普明镇屯营、刘家庄、大贤村,社科圪埚至曲立,延伸到上明乡上明至官桥村、岚城镇闹沐峪至南关村以及县城城郊周边各村。
规划建设绿色、环保、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为主,利用运输距离短、交通方便的特点,主要供应太原市及周边地区同时在普明镇投资2000万元建设蔬菜加工、储藏、批发市场该项目总投资6.04亿元,可实现劳动力就业1.686万人 (五)特色种植园区该园区主要以我县特色农业产品为主整合王狮乡长门,普明镇马坊、丁家山村,上明乡后合会、郝家山村大葱种植传统产业为主,大力发展大葱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发展顺会、王狮两个乡种植小杂粮的天然优势,创立品牌,建设岚县特色小杂粮基地园区中心位置选在209线旁屯营村附近该园区总投资1190万元,占地面积5900亩,可实现劳动力就业3687人 (六)生态观光示范园该园区主要以开发我县生态资源,以特色种植、养殖为主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选择普明、河口、东村、王狮、岚城、社科、界河口、顺会、梁家庄9个乡镇生态植被良好,适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的风景旅游区,主要养殖稀有野生动物野猪、梅花鹿、褐马鸡等;园区内建设水面养殖场、生态餐厅、民俗村建设,努力打造种植采摘、旅游观光、农家生活体验等农业观光园该园区总投资7.5735亿元,占地123100亩,实现就业1827人。
(七)科技养殖示范园该园区主要以发展我县畜牧养殖业为主,抓住我县玉米种植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以合理利用玉米秸杆为主,实施肉羊杂交改良项目、羔羊育肥项目;基础母猪祖代名猪项目、父母代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商品代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种鸡养殖项目、鸡苗孵化场建设项目、30万只商品鸡养殖项目、15万只肉鸡养殖建设项目;500头奶牛养殖项目、3万头肉牛养殖项目;该园区总投资56400万元,可实现劳动力就业6120人 (八)林下经济示范园项目地点位于界河口镇、大蛇头王堡村、河口乡,顺会乡、茅龙山区、阳暖流域、皇姑梁景区,以区域内山多林茂基础条件好为前提,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园区,主要以猪鸡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中草药种植、经济林种植等为主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园区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可实现劳动力就业640人 (九)育苗、花卉示范园以国营苗圃为依托建设油松工厂化育苗基地300亩,规划建设1200万株工厂化育苗、花卉培育温室,保证10万亩油松育苗基地和60里棚菜区种苗供应,同时开发鲜花产业;在皇姑梁、大沙壑建设油松采种基地,该园区总投资8700万元,实现劳动就业1300人,后续产业可实现劳动力就业1万人。
十)小杂粮种植加工园该示范园集小杂粮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农副产品的加工于一体,把小杂粮加工、陈醋和米酒酿造、胡麻油加工、仁用杏及番茄深加工、绿豆制品和玉米保健饮料加工、马铃薯深加工等集中在一起,建成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有利于物流集中配送的现代农产品综合加工示范园该园区占地500亩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进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特色农产品开发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可实现劳动力就业180人岚县十大农业示范园区总占地面积690548亩地,总投资28.8205亿元,所有产业可使35855户农民受益,可解决49009人就业,全部建成后预期年收益266546.1万元五、主要措施1、科学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要面向都市和国内主要农产品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和产品,努力构建我县农产品通往都市和国内主要省会的桥梁,提高示范园区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而使示范园区建设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二)坚持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示范园区主导产业、产品的选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尤其要针对我县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的气候特点发展适宜本地生产的农产品。
三)坚持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相结合、示范园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力求专业化,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形成集约化经营的格局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要应用现代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促进主导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实现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五)坚持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示范园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选定,要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通过发挥园区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市场潜力大、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一村一品”产业和产品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进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2、规范建设管理(一)进行投资体制创新建立以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为补充、政府适当扶持的多元化投资新型机制:1、示范园区建设资金主要依靠社会力量来筹措要实行项目投资业主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有、集体、私营、外商一齐上,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