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6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请合理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情景 【答案】 (1)思乡之情2)遥望对岸,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的树木枝繁叶茂,清楚可见那鹦鹉洲上的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铺上一层绿茸茸的毯子 【解析】【分析】(1)《黄鹤楼》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在诗歌的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流露出来,从这句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翻译为: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在做题时,可以结合翻译,加入一些形容词,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故答案为:(1) 思乡之情 (2) 遥望对岸,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的树木枝繁叶茂,清楚可见那鹦鹉洲上的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铺上一层绿茸茸的毯子点评】(1)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抓住关键词, 乡关 ,指的是故乡,据此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对古诗意境的赏析与理解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即可在脑海中呈现一幅美丽的景象,再结合诗句写下来即可2.读下面一首小诗,结合诗歌内容从语言、主题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至少两点) 跳水艾青从十米高台陶醉于下面的湛蓝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画出从容的曲线让青春去激起一片雪白的赞叹【答案】 《跳水》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小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抒发对青春、健美的赞颂和对勇敢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即可如:从语言方面进行赏析,如“在跳板和水面之间/描绘出一条从容的曲线”,形象地描绘了跳水健儿跳水动作的流畅优美从主题方面赏析,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抒发对青春、健美的赞颂和对勇敢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跳水》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小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抒发对青春、健美的赞颂和对勇敢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这类题的答题角度有:①从关键词,句子的位置等入手,结合上下文析句子的表层,深层含义;②指出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果使用了)分析其作运用;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3.阅读《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凤阙]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1)从下面所给的选项中任选一句诗,结合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甲: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乙: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2)意象是诗歌中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两首诗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使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意象,写出了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进而表达出 ________ 的情感 【答案】 (1)答案示例甲:敌兵滚滚而来,像一片黑云,翻卷着,涌动着,逼近城墙,城墙仿佛将要坍塌了;我军严阵以待,适逢日光从云隙间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铠甲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耀人眼目答案示例乙:大雪铺天盖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着,怒吼着,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似乎也卷入了激烈拼杀的战阵。
2)旗;鼓;忠君爱国 【解析】【分析】(1)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①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画面,要抓住诗句中的“黑云”“城”“甲光”“金鳞”几个意象,运用合理的想象,描绘出两军对垒的情势来作答②描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画面,要抓住诗句中的“雪”“凋旗画”“风”“鼓声”几个意象,运用合理的想象,描绘战场的环境 (2)《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和《从军行》诗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中都运用意象“旗”和“鼓”来描绘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表达作者“忠君爱国”的思想,这可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以看出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答案示例甲:敌兵滚滚而来,像一片黑云,翻卷着,涌动着,逼近城墙,城墙仿佛将要坍塌了;我军严阵以待,适逢日光从云隙间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铠甲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耀人眼目答案示例乙:大雪铺天盖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着,怒吼着,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似乎也卷入了激烈拼杀的战阵; ⑵旗;鼓;忠君爱国。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4.阅读诗歌节选,按要求作答 刈草的孩子艾青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1940年(1) 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营造了一种①________的氛围,衬托出刈草男孩②________的特点 (2)阅读泰戈尔的诗句《真理》,以《青春》或《奉献》为题进行仿写 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泰戈尔《真理》仿写:________。
答案】 (1)阔大、凄美的氛围;渺小(2)示例:青春之水从它的奋斗之河中淌过 【解析】【分析】(1)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阔大、凄美的气氛,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寥寥几笔,形神毕现,作者的情思也尽在其中 (2)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以《青春》或《奉献》为题仿写如,奉献之树在它的善良之土中长出 故答案为:⑴阔大、凄美的氛围;渺小; ⑵示例:青春之水从它的奋斗之河中淌过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别(唐)赵嘏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案】 (1)“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营造的意境或表现作者的感情情等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从而烘托出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抓住秋草、残阳,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抒发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故答案为:⑴ “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⑵ 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春尽(唐)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乙】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B. 【甲】诗首联写诗人因借春而连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C. 【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D. 【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怡人之景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 【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C. 【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D. 【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答案】 (1)A(2)B 【解析】【分析】(1)A错在“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甲】诗流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乙】尾联“尘埃污”和“清泉漾白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行人对乌烟瘴气之官场的厌恶以及回归自然的喜悦之情 BCD理解正确 (2)ACD赏析正确B错在“反衬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里应该是用景物烘托了诗人悲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