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内科人才学科发展规划心内科为了实现心内科科学、持续、跨越式发展,按照医院党委计划安排,心内科全体同志群策群力,共同谋划,在人才学科建设发展方面做了以下思考:一、学科专业定位近年来,国内心血管专科技术发展迅猛,省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面处于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水平,年手术量稳居全国前列我们将进行学科专业细化和各亚专科建设,合理利用好本区学科优势资源,积极开展跨学科协作, 实现心内科专业全面纵深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培育专科优势, 全面提升学科竞争力, 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力争经过 5 年左右,在医疗管理、 技术服务和科技优势等总体临床水平迈入省内先进行列, 部分技术接近省内领先水平, 在重点培育专科基础上争创省级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心脏介入诊疗中心二、学科预期目标以诊治疑难病为重点,提高解决本专科复杂、危重病例能力完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血运重建等, 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达到国内救治较高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开展房性心动过速、房颤等疑难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治疗, 在难治性高血压、 慢性心衰非药物治疗方面获得突破三、硬件支撑,引进设备2 目前开展床位 50 张,专科设备总值约200 万元,经过 5 年时间建设,开展床位总数为达到80 张。
通过高新设备引进,促进技术创新,建设高水平心脏电生理室及内分泌实验室,引进一台DSA 、三维标测系统检查仪、血管内超声心、心内超声等先进介入诊疗设备,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引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心脏工作站和CCU 中央监护系统等先进专科设备,总值达到 1000 万元四、诊疗技术紧跟心内科发展前沿,形成冠脉、起搏与心律失常、先心病和周围血管病介入、 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治疗5 个专业组,建立专科导管室和重症监护室 冠脉介入组重点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进行肾交感神经消融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研究; 心律失常组重点开展永久性心脏病起搏器植入(单腔、双腔、三腔、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ICD)和各类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室早、房扑、房颤)的射频消融;先心病组重点开展房间隔缺损封堵、室间隔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封堵等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周围血管病组主要开展经皮周围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 、静脉血管狭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技术等介入诊疗技术 冠心病诊疗技术水平达到军区内一流水平,起搏与心律失常和先心病的介入水平达到省内一流水平,肾动脉交感神经去神经化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慢性心衰的研究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临床技术指标3 五年后心血管内科建成2 个病区,床位 80 张,其中 CCU 为 10张床位使用率为 93%左右,床位周转率达到35 次/年以上,年门诊量 15000-20000 人次,年收住入院人数 2800 人次左右,实施心血管疾病各类介入治疗例数达到800 例/年以上,年医疗毛收入达4000万元六、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积极培养或引进与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相适应的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 3-4 名,派 2-4 人到国内知名心血管中心进行短期培训及学术交流培养和引进博士、硕士等多层次专业人才,5 年内争取硕士、博士比例达到 15-30% ,建立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具有相当规模的专科队伍,推动学科向亚专业化发展 冠脉组由叶长青、 张强、万保涛、徐良、顾庆辉负责;起搏与心律失常组由孙旭、简郭进负责;周围血管组由万保涛、周艳负责; 高血压治疗组由顾庆辉等负责计划引进一名心脏电生理专家型人才,高级职称达到 3 人以上,担任省级、 全军专科学会委员和军区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以上职务的不少于1 人, 担任国家级杂志编辑或省级杂志副主编以上职务的不少于1 人, 医疗组博士、硕士比例达到30%以上七、预期取得的领先技术熟练开展各种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在难治性高血压、 慢性心力衰竭射频消融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先心、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进一步加强, 顽固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技术进一步拓展,进行房颤的射频治疗 顽固性心衰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面4 紧跟学术发展前沿,血管内超声、血流储备指数、心内超声技术,填补市级医院技术空白八、开展新项目应用 FFR、血管内超声、心内超声技术,行冠脉介入、复杂先心病封堵,房颤射频消融,开展顽固性心衰、难治性高血压的射频消融治疗应用主动电极行右房低位起搏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生理性起搏技术九、建立专业胸痛中心,建设心电遥测网络平台建成一个基于移动系统较大规模心电遥测监护系统,加强与周边社区、郊县医疗机构联系,在医院网络平台进行特色技术宣传,拓宽病人收治渠道, 进一步提高专科收治病人的数量和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胸痛诊疗中心十、科研学术增强中青年业务骨干的科研能力,在亚专业基础上, 形成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完成一批高层次科研成果,力争每 1-2 年承担国家级或省级、军队科研项目 1 项,取得省部级或军队科技奖励1 项以上,年发表论文 8 篇以上,每两年有一篇 SCI 论文发表5 年内争取科研课题2-3 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 篇以上年心脏介入治疗手术量以20%左右增长,技术力量和综合实力在皖北地区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在业内和广大群众中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
十一、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1、2015 年度目标5 初步完成学科专业亚专业化细化,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双腔除颤型起搏器的植入例数增长, 逐步开展房颤及室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继续提高解决本专科疑难、复杂、危重病例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开设“双心”门诊,并进行心电遥测监护系统网络平台的前期准备工作2、2016 年度目标做好上一年度科研课题的结题, 并根据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展开研究和临床应用选派人员学习三腔起搏器植入技术、 ICD 植入技术、CRT-D 植入技术及房颤射频消融等技术,初步建立心电遥测网络,增加与周边社区、郊县医疗机构的技术联系,拓展病人收治渠道,提高心血管内科病人的收治数量和质量,增加介入手术疾病谱3、2017 年度目标加强人才建设,培养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后备学科带头人,提高介入手术的开展例数, 逐步开展 ICD、CRT-D 、三腔起搏器的植入及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扩大心电遥测系统的覆盖面及终端客户数量学科向亚专业进一步细化4、2018 年度目标根据专业发展需求,扩大学科规模熟练开展ICD、CRT-D 植入及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 引入心内超声检查, 完成心脏电生理和心内科实验室建设工作。
学科带头人及亚专业带头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提高科研质量,争取省级、军区重点科研课题立项在完成学科亚专业化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跨学科协作, 探索符合医院实际的跨学6 科协作平台建设模式5、2019 年度工作目标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力, 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善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逐步完成各项科研项目积极开展跨学科协作,建立学科协作平台,实现心血管学科的全面纵深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培育专科优势, 全面提高学科竞争力,形成良好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使医疗管理、技术服务和科技优势等总体临床水平迈入省内领先行列,部分技术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争创省级重点学科十二、保障措施1、围绕医院整体建设思路,凝心聚力进行专科建设2、继续抓好医疗安全,守好底线,全面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各类事故3、严格控制医保用药,控制人均费用,有效控制各类医疗保险人员指标,严格执行医保各项管理规定4、拓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为基础,开展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治疗;与检验科、中心实验室、放射科等单位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多学科联合申报科研成果5、深化与南京心血管病医院、长海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横向联合,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扩大本学科在本地区的影响。
6、 、做好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工作,以教促学, 以教7 促研7、继续完善科室绩效考评方案, “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奖金分配上要拉开档次, 使成绩突出者得到实惠和鼓励;对于军区科研基金获得者、核心期刊论著第一作者、 科研创新工作表现突出者在医院奖励的基础上,科室再予重奖,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8、利用报纸、电台等传媒进行巡回讲演,介绍科室医、教、研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特色医疗,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以上是关于心内科人才学科建设的思考,我们坚信在院党委的带领下,心内科人才学科建设一定能够再上新的台阶!心血管内科叶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