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音乐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1.18KB
约13页
文档ID:47936403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音乐_第1页
1/13

第二章 中世纪音乐“中世纪”一词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 15、16世纪一些崇拜古希腊、古罗 马文化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认为他们 正处于古典文化的“复兴”时期,因 而将古罗马消亡到古代文化的复兴这 中间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称为“中间 的世纪”罗马物质享乐主义——基督教v面对古代文明的触目惊心的败落,中世 纪的思想观念发声了极大的转变,人世 的变幻无常导致对尘世幸福的渴望急剧 衰退,这一时代的人们普遍滋生出超凡 脱俗获得个人永生的愿望v基督教顺应了这一世界观的转变,它很 快走进并占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音乐在中世纪继续享有高尚的地位,被列 入“七艺 ”的高级学术的行列中,但它 不是一般而言的充满感性愉悦的音乐,而 是道德统治工具v第一阶段:约5-10世纪v 教会音乐以即兴和口头传诵为主发展十分缓慢 约从8世纪下半叶开始,文化上出现了复苏 的迹象,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政治上在查理 即位后建成了欧洲广大地区第一次的联合的统一 区域,为基督教教会礼仪的统一创造了条件v格里高利圣咏产生和发展v历史意义:1、在理论方面,它促成了教会调式 理论、记谱方式的早期探索;2、在实践方面, 以格里高利圣咏为中心,发展出继续咏、附加段 和复调音乐。

这些为中世纪的盛期的到来做好了 准备v格列高利圣歌(又称“素歌”),是一种 单声部旋律的歌曲,用拉丁语演唱,没有 伴奏;歌词主要选自《圣经》中的诗篇, 音乐记谱也与现代有很大区别v可以说,西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 绕着建立、修饰、扩展格里高利圣咏而展 开的v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附加段和继续咏v格列高利《圣歌》《Introit》v这首曲调为多利亚调式,相当于钢琴上从D到 D的八个白键,但在第一段中用降B代替了还 原B,这预示了好几个世纪以后出现的自然小 调音阶v这首曲音域不宽,旋律作级进和小音程跳进 运动v这首圣咏是用格列高利记谱法记谱的歌词 每一句末尾的一个音特别重要v《Introit》是格列高利风格的一首优美曲调 ,素祈祷者在生母升天时唱的歌词有两段,每一段四行:让我们为主基督而欢欣,庆贺圣母玛丽亚的荣耀节日,天使为她的升天而欢欣,并赞颂上帝之子我心中发出赞颂之词,我对上帝说:光荣归于胜父、圣子和圣灵世界无尽头,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如此阿门!v第二阶段:约11-13世纪,中世纪音乐的盛期 v经济发展,学术空气活跃,文学诗歌蓬勃发 展,具有新的精神象征的哥特式大教堂拔地 而起欧洲音乐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这是与 当时社会生活的变化分不开的。

v12、13世纪基督教礼拜音乐达到全盛,复调 音乐得到很大发展13世纪经文歌把中世纪 复调音乐推向高峰11世纪教会调式发展成 熟,圭多四线谱;13世纪弗朗科《有量音乐 艺术》中国提出有量记谱原则v除此之外,世俗音乐活动空前活跃1、复调音乐的发展v格里高利圣咏的附加段和继续咏只不过代表着 对礼拜仪式进行扩展和精细雕琢的一种方式, 与它们同时并行的还有另一种更重要和更具历 史影响力的扩展和修饰方式,即多声部复调音 乐v(思考:二者的区别?)v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狄斯康特(运用节 奏模式)→孔杜克图斯→经文歌v复调音乐的确立是欧洲音乐史上一个大的突变 ,它使音乐这种形态由单线条思维过渡到一种 横向发展的多条思维2、中世纪单声歌曲(世俗音乐)v骑士音乐v大量的以揭露僧侣神甫们的贪婪,赞扬“小人物” 的机智聪明高尚的品德为中心内容的作品流浪艺 人的队伍日益旷达,贵族出身的人也参加了这种音 乐活动,形成了特有的骑士音乐文化这些人在法 国称为“游吟诗人”,在德国称为“恋诗歌手”v他们创作内容大多反映贵族生活——战争、爱情, 有时也歌颂大自然v《我看见云雀扑打着翅膀》(歌词大意:她带走了 一切,除了我的思恋和忧伤)v 在世俗音乐中,特别是歌曲中,都是单 声部的声乐作品,并带有伴奏,都用本 国语作词,调式上常采用教会弃用的依 奥尼亚 调式,允许变音、半音的使用。

v它已含有叙事式、回旋曲等结构的锥形 ,比起宗教音乐要亲切、质朴、自由得 多v喜歌剧《罗宾与玛丽昂》中的一首歌曲 v《罗宾与马里昂》俗由法国游吟诗人阿 当所作的一部描述少女马里昂与骑士罗 宾的爱情故事v阿当是游吟诗人中影响较大的一位v第三阶段:14-15世纪,“新艺术”时期(主 要在法国和意大利)v这一时期处在中世纪音乐末期,无论在精神 信仰和社会时局都处于动荡和不安宁v这一时期音乐的重心转向教堂之外,中世纪 以来世俗音乐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达到高峰 出现了马肖、兰迪尼等西方音乐史上早期的 一批作曲家,他们把教会音乐和复调技巧与 单声的世俗音乐语汇相结合,是音乐有了更 深入的发展v马肖(法国)、兰迪尼(意大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