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闻作品评析精编

1824****9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99KB
约18页
文档ID:279009477
新闻作品评析精编_第1页
1/18

新闻作品评析 1题材重大,题材新鲜,题材典型 2深度报道、分析性新闻、思辨性新闻 3报道角度选择好 4新闻背景强 5提法准确、写作精细、制作精良 一、消息的特征及其分类 消息:最广泛、最主要的新闻体裁,用最简要的文字及时有效地传播新闻事实 体裁特征:具有消息头,即发布单位、地点和时间的说明,包括电头、本报讯、本台消息等 共识:一般动态消息、非事件消息、新闻素描、新闻述评等 动态消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迅速及时报道,篇幅短小,最主要的消息种类 非事件性消息:包括综合消息、典型报道等 前者围绕某一主题对新闻事实的综合处理思想性、指导性强,时效性不如动态消息; 后者是对某些方面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进行报道,达到传播经验、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的 目的 新闻素描:利用现场的新闻事实说话,主要手法是现场观察,注重描写和细节的呈现来反映活 动中的新闻事件 新闻述评:以叙为主,夹叙夹议的文体,介于评论和消息之间特点是以事实为由头,对事实展开论述,有较强的时评味道 二、消息分析的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是否真实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新鲜,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如何评析: 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 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 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和细节描写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 和解释,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一般穿插在报道过程中 (4)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件或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或相映衬,明确是非,表达主题思想运用时应该恰当、鲜明、典型、有力 (5)设置悬念:做扣子、关子在新闻作品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戏剧性,作者为增加可读性,趣味性,在作品中能够设置悬念,引起受众兴趣,然后再解释、解除悬念悬念要与事实相关,做到简而精 6、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是表达新闻事实的手段,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新闻报道要锤炼语言,准确地阐述事实,体现较高的美学价值 准确贴切: 简洁明快: 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7、结构分析 (1)内部结构(内容与主题的谋篇布局) 金字塔式:先主后次 编年体式:完整地将新闻事实以故事性的方式表达出来适用于报道复杂、线索单一的事件散文式:写法自由、行文富于变化、文采 悬念式:层层递进吸引受众 是否简要清晰,易于受众理解: 灵活多样能够,富有创新性。

(2)外部结构分析 导语 精练的语言反映最新鲜、最具本质的、最有意义或价值的内容,突出精华能驾驭全文、提纲挈领 能使最广泛的读者产生读下去的愿望 主体——导语的解释者: 对导语中最主要的事实注释、补充,解释为什么、怎么样;补充导语未提及的事实;避免将主体写成导语的重复;层次分明、主干突出、内容裁减得当 背景发挥对比烘托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结尾:一般无刻意的结尾,不强加,通盘考虑;总结式、评论式、对比式、展望式、抒情式 消息作品 一、一般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对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最新发生和发展变化进程的动态进行及时报道 1、要善于选择新闻背景材料与报道角度 2、主题集中,一事一报 3、开门见山,忌写套话 4、客观叙事,舍弃细节 5、注意变动,致力追踪 6、题材广阔,应用广泛 二、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情况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具有鲜明的主题和 很强的指导性写作要求: 1、占有材料,明确主旨 2、合理剪材,发掘本质。

3、点面结合,事实说话 4、注重根据,交代来源 5、客观叙事,注重分析 三、短新闻 简讯:用最经济的文笔,通常以一二百字,甚至一两句话、数十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地迅速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有社会意义的事件 快讯:用最快的速度、简洁的一两句话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或特别重要的新闻中最重要内容 快讯一般用于特别重大的新闻 基本特点是: 1、结构简单 2、叙事简明 3、一般一事一报,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部分事实,不旁生枝蔓; 4、要求简而不陋,文字虽短而意思明确 5、叙述尽可能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五、新闻述评 1、定义: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夹叙夹议的文体,介于评论和消息之间特点是以事实为由头,对事实展开论述,以分析事实或评价事实为目的,因此有较强的时评味道 2、特点是:有述有评,边述边评,述评结合它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表一些必要的议论,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借以揭示新闻的本质,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本身的意义 六、精确新闻 1、定义:也称精确新闻报道、精确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 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以及查证事实,以报道新闻(meyer,1973)。

目前新闻界最经常使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民意调查罗文辉, 1987)在大陆,也有人认为 广义的精确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报道姜秀珍, 1998) 2、特点: 以数据来报道新闻事件,更显客观、公正,更具说服力 时效性差,不适合突发性事件,比较适合社会问题的报道; 缺乏人情味,不生动,不容易吸引受众; 需要一定文化水平,需要动脑筋,读者面较窄; 不能确保数据一定真实地反映了现实 3、精确新闻的公布原则 一、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 1、定义: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范畴 2、特征: 新闻性: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论说文的根本特征 论理性: 公众性/群众性 3、分类 分类标准/类别 二、分析视角 (一)选题分析 1、选题: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确定评论的对象和论述范围。

2、怎样评析: (1)是否具有现实性、针对性:从实际出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2)是否具有思想性 (二)立论分析 1、定义:形成或提出结论或观点 2、怎样评析 1) 立论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 2)立论必须有新意 3)立论要有预见性 (三)要素分析 1 、论点分析 (1)论点的提出必须尊重客观、直面现实,不能把荒谬、悖理、歪曲事实的东西作为论点要准确使用概念和判断 (2)论点要有新意 (3)论点要鲜明全面 2、论据分析——论据要真实、准确;典型充分;与论点之间有内在逻辑关系 3、论证分析 论证: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基本原则:论证要准确地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评论具有逻辑性 (四)结构分析/形式分析——言之有序 评论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 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文章评论的对象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关系、发展变化规律,围绕中心论点组织材料; 2、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按照受众的认识规律和心理需求安排结构。

(五)文风分析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孔子语) 1、评论语言的通俗首先表现在质朴自然上 “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看用的恰当与否连用几个伟大,并不足以使文章伟大一个很俗的字,正如一个很雅的字,用在恰当的地方就起好的作用 2、恰当地运用修辞 3、语言充满真情实感 第七章主要评论类型的分析 一、社论 1、定义:代表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言论社论具有制度性,在制度上代表媒体 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种原则认识 这些文字是我自己写的,但却未必无折扣地表达出我的意思因为文字既要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地方又是在国难前线的天津,写文章时便不得不顾虑到地方的环境和刊物的地位,尤其是报上的“社评”,文章既由报馆负责,写文章的人便需忘掉了自己《大公报》主笔王芸生) 选题风格周期、发表频率 机关报重大、政论本位政论色彩,庄重、规整、平衡、稳定长、低 市场化报纸范围广,新闻本位时评色彩,个性化短、高 2、社论评析的视角: 选题恰当,选题范围逐渐扩大,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扩大到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着眼于实际 说理透彻:抓住事物的矛盾和关键环节,以理服人 文风平易近人,短而精萃,质朴感人 二、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 本报评论员一般认为是中型评论,重要性仅次于社论与社论只是规格上的区别,没有原则性区别 评论员文章分为署名和不署名 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本报评论员文章发展而来,主要是加重作者的身份篇幅较长,也被称作“超重型评论员文章”(3、4千字) 三、专栏评论 发表在各种评论专栏里,个人署名的评论这类评论选题广泛,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见闻,都可以议论;形式活泼,长短自由,个人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