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的预防和控制,威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10/25,2,授课内容,一、前言 二、霍乱的病原学 三、霍乱的流行病学 四、霍乱的临床学 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2018/10/25,3,一、前 言,霍乱(Cholera 虎烈拉) 霍乱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 霍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霍乱是《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 世界上已经发生过七次世界性大流行 由ElTor弧菌引起的第七次大流行已经波及五大洲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从1961年由ELTor弧菌引起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开始便受到波及,除西藏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疫情发生93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O139霍乱的局部暴发与流行随后出现了多菌群(型)混合流行的局面 近些年霍乱在我国和我省呈低发态势,可能提示霍乱流行处于一个流行间歇期,但由于霍乱的流行存在周期性、引起霍乱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仍然是传染病防治的重中之重2018/10/25,4,二、霍乱的病原学,弧菌的分类 霍乱病原的发现 霍乱弧菌的生物型和血清型 霍乱弧菌的形态、特征,2018/10/25,5,2018/10/25,6,霍乱病原菌发现,1883年德国科学家Koch发现霍乱弧菌 1905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发现ELTor弧菌 1937-1958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过ELTor弧菌shou次流行,当时称为副霍乱. 1961年ELTor弧菌在印尼全国流行,并传向国外 1962年被第15次世界卫生大会列入霍乱 1992年出现了霍乱O139新菌型,2018/10/25,7,霍乱弧菌的生物型和血清型,古典生物型 小川型O1群 稻叶型埃尔托生物型 彦岛型霍乱弧菌 霍乱病原菌O139群(Bengal)非O1群O2-O155群 腹泻病原菌,,,,,,,,,,,,,,,,,,,,,,,,,,2018/10/25,8,霍乱弧菌的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阴性 短小弯曲的杆菌 无芽孢、无夹膜,两短钝圆或稍平 单鞭毛,超过体长的4-5倍 运动活泼 繁殖速度快,,2018/10/25,9,霍乱弧菌的存活能力,在未经处理的河水、塘水、井水、海水中,El Tor弧菌可存活1-3周 在有藻类或甲壳类等生物的淡水中,存活时间更长,条件适宜时可繁殖,甚至越冬 在高糖(>15%)、高盐(>40%)或干燥食品中,一般不超过1-2日 在鲜鱼、鲜肉和贝壳类食物上可存活1-2周 在蔬菜水果上可存活1周左右 食品上的菌在冰箱内比常温下存活时间长,2018/10/25,10,霍乱弧菌的抵抗力,对热、干燥、直射阳光敏感 100oC煮沸1-2分钟可被杀死 干热100oC亦可杀死 对低温和碱耐受力较强,对酸和强氧化剂敏感 对常用含氯、碘的消毒剂敏感,2018/10/25,11,二、霍乱的流行病学,早期大流行 第七次大流行 第八次大流行? 我国霍乱流行的现状 霍乱流行的环节 霍乱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2018/10/25,12,早期大流行,第1次:1817-1823 (7) 亚欧 第2次:1826-1837 (12) 亚欧美非大洋洲 第3次:1846-1863 (18) 亚欧美非 第4次:1865-1875 (11) 亚欧美非 到5次:1883-1896 (14) 亚欧美非 第6次:1899-1923 (25) 亚欧美非,2018/10/25,13,第七次大流行,1961年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 1962年年底几乎蔓延到整个东南亚群岛 1963至1969年,南亚诸国及中东地区 1970年到达西非的撒哈拉地区 1991年1月疫情到达南美洲 1992年在印度和孟加拉国O139群霍乱 1994年7月在东扎伊尔霍乱暴发 2002年非洲发生13起霍乱流行,2018/10/25,14,第八次大流行?,1992年末,在印度的马德拉斯市和孟加拉国南部发生O139霍乱流行 1993年,疫情扩散到印度和孟加拉国全国及周边国家 英国、美国等也都有输入性病例报道 近几年来O139已经成为优势菌,与埃尔托霍乱同时存在,而且在某些地区呈逐年增多的趋势,2018/10/25,15,我国古典霍乱的流行历史,嘉庆25年(1820)前后传入我国 至1948年的130年中,先后有近百次大小流行,死者难以计数 1932年登记患者10万人以上,死亡3万余 1937-1946年登记25万人,死亡10万以上 1949年全国解放后,再无此病发生,2018/10/25,16,我国霍乱流行的现状,我国霍乱流行大体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流行阶段(1961~1965) 疫情不确定阶段(1966~1976) 严重流行阶段(1977~1986) 流行间歇阶段(1987~1992) 第三次流行阶段(1993~ ),2018/10/25,17,2007年霍乱流行概况,• 165例(外籍1例),无死亡病,带菌91例。
与2006年相比,发病数增加5例,带菌者数下降了53.8%病原确诊145例,临床诊断20例 • 浙江(61例)、广东(29例)、北京(18例)、湖北(15例)、江苏(11例),五省占全国81.21%2018/10/25,18,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同表寒肺热感冒,是风寒客于肌表,热邪壅肺所致的表寒里热证候 表寒肺热感冒,或因肺热内蕴、复感风寒,或因表寒未解、入里化热、肺热为表寒所遏而形成 表寒肺热感冒,多以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黄粘稠、烦躁为主症 表寒肺热感冒因风寒客表,邪热壅肺,热被寒遏,不得透发,故形成表里寒热互相错杂的证候《伤寒论》中的太阳表邪迫肺证、太阳表寒里热证等,即属此证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恶寒发热,身痛;②汗出、烦躁,口渴;③咳嗽气喘 次症:①鼻塞、声重,头痛;②咽喉肿痛;③痰黄粘稠,鼻煽息粗;④溲黄便秘 舌脉:舌质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数 凡具备主症①、②、③,或主症①、③和次症②、③、④,或主症②、③和次症①、②、 ③,并均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表寒肺热感冒专业精品课件,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欢迎下载收藏2018/10/25,19,首例2月15日江西省新余报告。
末例10月20日安徽省淮北市 发病高峰时间在6月中旬至10月上旬,以8月上旬最高 第43周以后无病例发生2018/10/25,20,男84例,女81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9岁20岁至54岁年龄段发病数最多,占67.27%2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普遍高于20岁以下人群 病例以农民为主,占发病人数的32.12% 2018/10/25,21,O1群85例(小川型50例,稻叶型35例);O139群霍乱病例共60例带菌者中,O1群带菌者共48例(小川型42例,稻叶型6例);O139群43例 • 236例实验室确诊的霍乱病例及带菌者中,小川型、稻叶型及O139群的构成比分别为38.98%、17.37%及43.64%,以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2018/10/25,22,1961-2007年我国霍乱发病状况,,,,小川,,,,,,稻叶,,,,,小川,,,,,,O139、稻 叶、小川,2018/10/25,23,2007年暴发疫情 共28起暴发,病例94例,带菌者87例,占总数的70.70%10例及以上的共8起O1群小川型霍乱暴发11起,稻叶型暴发6起;O139群暴发11起 暴发疫情分布在浙江、广东、北京、四川、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及安徽10省。
浙江省10起,广东省和北京市各4起,四川省3起,江西省2起,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及安徽省各1起 28起霍乱暴发疫情中,除2起为家庭内聚集感染外,其余26起均与外出聚餐有关2018/10/25,24,浙江疫情概况 • 病例61例,带菌者28例;全国首位以温州、杭州、丽水3个地区较多病例中,小川型病例28例,稻叶型病例12例, O139群病例14例带菌者中,小川型16例,稻叶型5例,O139群7例 • 10起暴发,报告病例38例,带菌者24例,均与外出聚餐有关,6起在餐馆内聚餐有关,4起与农村自办宴会有关 9个地市2007年共检索饮食服务从业人员286776人,发现4例霍乱带菌者另外,通过暴发疫情调查及主动搜索,有5起暴发疫情从餐饮服务人员中检出霍乱病例或带菌者2018/10/25,25,北京疫情概况 报告病例数位居全国第3位18个病例分布在8个区(县),朝阳区最多小川型11例,稻叶型1例,O139群6例带菌者均为小川型 4起暴发疫情,病例6例,带菌者19例2起暴发与在餐馆就餐有关,1起与赴河北省秦皇岛市旅游时在宾馆就餐有关,另有1起与建筑工地食堂就餐有关 在赴河北省秦皇岛市旅游引致的暴发疫情中,70名游客共发现霍乱病例3例,带菌者9例。
经主动搜索,在旅游团居住的秦皇岛市某宾馆发现了4名饮食服务业人员为霍乱带菌者2018/10/25,26,07年霍乱疫情特点分析 暴发事件报告病例及带菌者占70.70%,散发病例及带菌者占29.3%97.79%的病例外出聚餐有关外出聚餐引起的暴发中,46.15%与在餐馆(酒店)就餐有关,46.15%与参加农村自办酒宴有关,7.7%与在单位食堂就餐有关未发现因不安全饮用水引起的暴发事件 从2007年疫情特点分析,建议加强饮食卫生管理,落实病例个案调查与传染来源追踪,尤其是外出聚餐饮食史的追踪调查是今后霍乱疫情调查的重点2018/10/25,27,1964~2007年山东省霍乱发病动态,2018/10/25,28,霍乱的流行环节,病人 潜伏期带菌者 恢复期带菌者 传染源 病后带菌者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 慢性带菌者经水传播 传播途径 经食物传播经生活接触传播经苍蝇传播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2018/10/25,29,影响霍乱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洪涝水患、干旱等自然灾害社会因素卫生机构是否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群众的文化水平、自我保健意识、风俗习惯等,2018/10/25,30,霍乱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明显地区差异,存在一定的地方性流行 季节高度聚集性 人群分布的差异,流动人口比例增加 扩散方式和流行形式 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流行菌株多样化 预防主要靠卫生状况改善和自身免疫力,2018/10/25,31,三、霍乱的临床学,(一)发病机理 (二)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 (三)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四)诊断工作要点 (五)治疗原则、液体疗法、抗菌药物等,发病机理,结合,上皮细胞膜受体GM1,,霍乱弧菌,B亚单位,霍乱肠毒素,粘附于小肠上皮细胞,,,,,A亚单位,腺苷酸环化酶,进入细胞膜,环磷酸腺苷CAMP,剧烈的水样腹泻 (等渗性腹泻),肠上皮细胞大量分泌, 超过肠道正常吸收功能,,,三磷酸腺苷ATP,,,激活,,,2018/10/25,33,临床表现,(一)潜伏期:一般为1-2日,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5-6日。
(二)前驱期:大多数病人起病急,无前驱期,仅少数患者有前驱期症状 (三)泻吐期:起病突然,剧烈腹泻继以呕吐,一般无发热和腹痛,每日大便次数为数次至十数次大便性状稀便、水样便(清水样、黄水样):少数为米泔样或血性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初为食物残渣,继为水样,与大便性状相仿此期可持续数小时至2-3日不等。